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艮华专利>正文

一种涡旋叶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189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旋叶轮,属于气态流体输送用的叶轮领域,解决了成本和工作可靠性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圆形的基板部、设置于基板部一侧面上的离心导流叶片组、设置于基板部另一侧面的涡旋导流叶片组,离心导流叶片组包括多个同心环结构的离心叶片组,离心叶片组之间留出第一空白环道;所述涡旋导流叶片组包括多个同心环结构的涡旋叶片组,涡旋叶片组之间留出第二空白环道,第一空白环道和第二空白环道以基板部为基准相互对称,达到了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旋叶轮
本技术涉及气态流体输送用的叶轮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涡旋叶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叶轮结构的设计和制造是密切关联,在此之前,对于申请(专利)号为CN201821116422.5的中国专利技术进行了改善,并且采用独特的结构与之区别开来。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和工作可靠性提供可能。我们知道,叶轮结构的设计主要在于叶片导流,叶片对气态流体的调节。从加工制造方面考虑,上述结构产品两面结构差别较大,从而不易加工,模具设计难度也较高,从而具有较高的成本。另外,叶片数量有限,流体的传输和导向受限,叶轮需要较大的启动扭力才能够驱动。由于两面结构上的差异,平衡性也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涡旋叶轮,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可靠性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涡旋叶轮,包括圆形的基板部、设置于基板部一侧面上的离心导流叶片组、设置于基板部另一侧面的涡旋导流叶片组,所述离心导流叶片组包括多个同心环结构的离心叶片组,离心叶片组之间留出第一空白环道;所述涡旋导流叶片组包括多个同心环结构的涡旋叶片组,涡旋叶片组之间留出第二空白环道,第一空白环道和第二空白环道以基板部为基准相互对称。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离心叶片组包括若干周向环形阵列具有第一弧形结构的第一叶片部,涡旋叶片组包括若干周向环形阵列具有第二弧形结构的第二叶片部。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第一叶片部和基板部的两切线的夹角a1大于第二叶片部和基板部的两切线的夹角a2。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的数量相同,位置相对。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第一叶片部的弧长小于第二叶片部的弧长。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离心叶片组设置三组,每组的高度由内至外逐个递减。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基板部的中间设置有轴座部,轴座部内设置有轴孔和键槽,轴座部的高度大于离心叶片组的高度。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轴座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供密封圈安装的密封槽,轴座部侧面还设置有围绕轴孔均匀排布的螺丝孔和螺栓孔。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包括两个涡旋叶轮单体,两个涡旋叶轮单体通过轴座部进行角度交叉叠装固定。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结构对称化程度高,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的平衡性,对于加工制造的难度大大降低,从而能够节约成本,工作原理采用离心导流和涡旋聚流的方式改变气态流体流向,便于气态流体的传输,另外,由于相比现有结构,叶片组布局形成的数量较多,调节和改变更加顺畅,利用叶片组高度差以及空白环道还有效减少使用过程中的摩擦和磨损,提高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正面的结构主视图;图3为实施例中背面的结构主视图;图4为实施例侧视图;图5为实施例2的轴座部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的叠装示意图。附图标记:1、基板部;2、离心导流叶片组;21、离心叶片组;211、第一空白环道;212、第一叶片部;3、涡旋导流叶片组;31、涡旋叶片组;311、第二空白环道;312、第二叶片部;4、轴座部;5、轴孔;6、键槽;7、密封槽;81、螺丝孔;82、螺栓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参考图1所示,一种涡旋叶轮,可以采用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制造,形状结构如下,包括圆形的基板部1、设置于基板部1一侧面上的离心导流叶片组2、设置于基板部1另一侧面的涡旋导流叶片组3。具体的结合图2和图3所示,离心导流叶片组2包括多个同心环结构的离心叶片组21,离心叶片组21之间留出第一空白环道211。离心叶片组21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三个,第一空白环道211也设置了三个。同理,涡旋导流叶片组3包括多个同心环结构的涡旋叶片组31,涡旋叶片组31之间留出第二空白环道311,第一空白环道211和第二空白环道311以基板部1为基准相互对称。涡旋叶片组31本方案设置了三个,第二空白环道311也是如此。此对此的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基板部1两侧重量分布,在涡旋叶轮旋转的时候,具有可靠的平衡性。具体的,离心叶片组21包括若干周向环形阵列具有第一弧形结构的第一叶片部212,涡旋叶片组31包括若干周向环形阵列具有第二弧形结构的第二叶片部312。第一弧形结构和第二弧形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结构参数上:第一叶片部212和基板部1的两切线的夹角a1大于第二叶片部312和基板部1的两切线的夹角a2。结合附图2和附图3理解,这样能够形成和分布更多的叶片部,并且有利于将气态流体分成多股进行导流。正面的离心叶片组21结构能够实现流体向外流动,背面的涡旋叶片组31结构能够将流体向内聚拢。第一叶片部212和第二叶片部312的数量相同,位置相对。由内至外的三道叶片组数量分别为:30、45、60。在本方案中可以将第二叶片部312的最内层的一圈数量定为24。由此可见,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安装本方案设计思路进行适当调整和改变叶片部的数量。由于此叶片部数量明显多于普通叶轮,对于流体的控制和驱动上有显著的稳定性,特别是对于驱动力上,能够实现更小的扭力驱动叶轮旋转。这样一来,对于启动过程中的运动性能大大改善,也就是启动更快,启动效率明显提高。由于上面结构敬我们也可以得出,第一叶片部212的弧长r1小于第二叶片部312的弧长r2。主要是适应流体的运动方式。参考图1和图4所示,离心叶片组21设置三组,每组的高度由内至外逐个递减。基板部1的中间设置有轴座部4,轴座部4内设置有轴孔5和键槽6,轴座部4的高度大于离心叶片组21的高度。轴座的高度和离心叶片组21的高度由内向外依次为:H4、H3、H2、H1,H4>H3>H2>H1,此设计结构能够减少磨损,在轴座部4装配上转轴后,涡旋叶轮旋转,高度差能够减少磨损。在加工使用上,结构强度也比较稳定。实施例2:参考图5和图6所示,轴座部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供密封圈安装的密封槽7,轴座部4侧面还设置有围绕轴孔5均匀排布的螺丝孔81和螺栓孔82。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两个涡旋叶轮单体,单体为实施例1的基础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进行进一步修改,两个涡旋叶轮单体通过轴座部4进行角度交叉叠装固定。叠装方式参考图6,这样可以并行串联固定使用。当然,以上只是本技术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旋叶轮,包括圆形的基板部、设置于基板部一侧面上的离心导流叶片组、设置于基板部另一侧面的涡旋导流叶片组,其特征是,所述离心导流叶片组包括多个同心环结构的离心叶片组,离心叶片组之间留出第一空白环道;所述涡旋导流叶片组包括多个同心环结构的涡旋叶片组,涡旋叶片组之间留出第二空白环道,第一空白环道和第二空白环道以基板部为基准相互对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旋叶轮,包括圆形的基板部、设置于基板部一侧面上的离心导流叶片组、设置于基板部另一侧面的涡旋导流叶片组,其特征是,所述离心导流叶片组包括多个同心环结构的离心叶片组,离心叶片组之间留出第一空白环道;所述涡旋导流叶片组包括多个同心环结构的涡旋叶片组,涡旋叶片组之间留出第二空白环道,第一空白环道和第二空白环道以基板部为基准相互对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叶轮,其特征在于:离心叶片组包括若干周向环形阵列具有第一弧形结构的第一叶片部,涡旋叶片组包括若干周向环形阵列具有第二弧形结构的第二叶片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叶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叶片部和基板部的两切线的夹角a1大于第二叶片部和基板部的两切线的夹角a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叶轮,其特征在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艮华
申请(专利权)人:吴艮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