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高效电机后倾式风扇叶片及其制作方法,属于高效电机后倾式风扇叶片及其制作方法技术领域,其包括两个风扇盘,两个所述风扇盘的相对面通过六个固定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风扇盘的相对面设置有同一个齿轮,所述齿轮与六个齿轮相啮合,所述齿板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内。该高效电机后倾式风扇叶片及其制作方法,通过采用数控加工的方式对风扇叶片进行加工制作,通过该数控加工的方式可有效的避免因浇筑制作和挤压成型制作带来的问题,数控加工成型后可直接喷塑使用,不需要后续的再加工,防止硬性挤压直接影响钢板的硬性强度,使风扇叶片不易出现回弹现象,提高了风扇叶片制作精度的同时保证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电机后倾式风扇叶片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效电机后倾式风扇叶片及其制作方法
,具体为高效电机后倾式风扇叶片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高效电机是指相对通用标准型电动机而具有更高效率的电机,目前高效电机多数从电机的电磁方面进行优化,较少涉及对电机风扇的结构、形状以及制造方法上进行改进,现有的高效电机后倾式风扇叶片及其制作方法大多为一体化结构,由于风扇叶片固定在风扇盘上,无法对其进行拆卸,当其中单个或数个叶片出现损坏时,则需要将风扇组件进行拆分再将风扇盘及叶片拆下更换,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大负担的同时提高了维修的成本,使其适用性较差。目前一些风扇叶片通过钢板材质制成,由于风扇叶片的几何形状较为复杂,虽可通过浇筑或挤压成型进行制作,浇筑制作时,需将钢板加热至熔点,再将其灌入模具中,预制件表面会存在一定的毛刺及边料,仍需进行后续加工,且挤压制作直接将钢板推入模具中进行挤压成型,硬性挤压直接影响钢板的硬性强度,且由于钢板折弯后自身硬性容易导致回弹现象,影响扇叶制作精度及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高效电机后倾式风扇叶片及其制作方法,解决了由于风扇叶片固定在风扇盘上,无法对其进行拆卸,当其中单个或数个叶片出现损坏时,则需要将风扇组件进行拆分再将风扇盘及叶片拆下更换,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大负担的同时提高了维修,浇筑和挤压成型进行制作直接影响扇叶制作精度及其使用寿命的成本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效电机后倾式风扇叶片及其制作方法,包括两个风扇盘,两个所述风扇盘的相对面通过六个固定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风扇盘的相对面设置有同一个齿轮,所述齿轮与六个齿轮相啮合,所述齿板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内,两个所述滑槽分别开设在两个风扇盘的相对面,所述齿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卡接在卡槽内,所述卡槽开设在叶片的左侧面,所述齿轮内壁的正面通过伸缩杆与固定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卡接在凹槽内壁的正面,所述凹槽开设在前方风扇盘的正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叶片卡接在两个放置槽内,两个所述放置槽分别开设在两个风扇盘的相对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齿轮背面的一端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卡接在后方风扇盘的正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螺纹帽,所述螺纹帽卡接在凹槽内壁的正面,所述螺纹帽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背面的一端与伸缩杆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放置槽与叶片的形状相适配,所述伸缩杆设置为矩形伸缩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高效电机后倾式风扇叶片制作方法,制作步骤如下:S1、选材切割:首先将钛合金钢板用等离子切割机切割成形,切割所成形的面积大于风扇叶片的面积。S2、数控建模:首先对要采用的数控机床、零件毛坯、夹具及加工刀具的加工环境进行映射,从而构造出仿真加工环境,其包括:建立刀具模型、建立夹具模型和建立毛坯模型,建立机床运动模型,添加各部件的几何模型,并准确定位,最后设置机床参数。S3、数控粗加工:在数控机床控制端输入风扇叶片多维编程代码数据,通过数控机床中刀具对成形钛合金钢板进行均匀切削成形,且粗加工所剩的余量为2-4mm内,粗加工完成后,则需回填辅料。S4、铣削加工:在进行切削时则采用腔铣方式,由于风扇叶片中大多为成形曲面,为避免成形氧化皮和磨损刀具,切削的过程中刀具不能停顿,切削完成后立即退刀,则进刀方式采用圆弧进刀,使切入可稳定进行,减小叶片对刀具的冲击。S5、数控精加工:其次,更换精细铣刀,将粗加工所剩的余量调整至0,并且重新进行对刀工作,通过弧形进刀的方式对预制件进行精铣削。S6、将风扇叶片预制件准备完成后,将其进行喷塑加工,使预制件表面附着多层塑胶材料,可有效防止风扇叶片出现腐锈现象,即可完成对后倾式风扇叶片的制作。(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高效电机后倾式风扇叶片及其制作方法,通过采用数控加工的方式对风扇叶片进行加工制作,在对预制件进行粗加工时,留置一定的余量,通过回填辅料,填充的辅料可为石蜡和低熔点合金,以克服精加工过程中叶片产生的形变,且通过铣削加工,因切削的过程中刀具不停顿,且采用圆弧进刀的方式,稳定切入可减小对风扇叶片对刀具的冲击,通过该数控加工的方式可有效的避免因浇筑制作和挤压成型制作带来的问题,数控加工成型后可直接喷塑使用,不需要后续的再加工,防止硬性挤压直接影响钢板的硬性强度,使风扇叶片不易出现回弹现象,提高了风扇叶片制作精度的同时保证其使用寿命。2、该高效电机后倾式风扇叶片及其制作方法,通过设置螺纹杆、伸缩杆、齿轮、齿板、卡块和叶片,当需要将叶片拆下时,工作人员反转螺纹杆,使得螺纹杆带动伸缩杆旋转的同时可带动齿轮旋转,使得齿轮带动多个齿板旋转,使得齿板带动卡块脱离卡槽,工作人员直接将叶片抽出即可,十分方便,不需要将风扇盘及多个叶片一同更换,便于工作人员操作的同时降低了维修的成本,十分适用。3、该高效电机后倾式风扇叶片及其制作方法,通过设置伸缩杆、螺纹杆和螺纹帽,因设置矩形的伸缩杆,使得螺纹杆旋转时伸缩杆可带动齿轮进行旋转,且齿轮不会偏移位置,通过螺纹杆与螺纹帽之间的相互配合,可有效的对齿轮进行限位,防止齿轮自由转动,使得卡块更加稳定的卡入卡槽中,且叶片不会晃动,在对叶片进行安装时,工作人员将叶片插入对应两个放置槽内,其次正转螺纹杆,使得螺纹杆带动伸缩杆收缩的同时带动齿轮旋转,使得齿板可带动卡块卡入卡槽中,即可对叶片进行固定,方便快捷,便于工作人员对叶片进行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齿轮左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风扇盘左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叶片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风扇盘、2固定杆、3齿轮、4轴承、5齿板、6滑槽、7卡块、8叶片、9放置槽、10卡槽、11固定组件、111螺纹帽、112螺纹杆、12凹槽、13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高效电机后倾式风扇叶片及其制作方法,包括两个风扇盘1,两个风扇盘1的相对面通过六个固定杆2固定连接,两个风扇盘1的相对面设置有同一个齿轮3,齿轮3与六个齿轮3相啮合,齿板5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6内,因设置有滑槽6,使得齿轮3带动齿板5旋转时不会晃动且更加稳定,两个滑槽6分别开设在两个风扇盘1的相对面,齿板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7,卡块7卡接在卡槽10内,通过设置卡块7,螺纹杆112带动伸缩杆13收缩的同时带动齿轮3旋转,使得齿板5可带动卡块7卡入卡槽10中,即可对叶片8进行固定,方便快捷,卡槽10开设在叶片8的左侧面,齿轮3内壁的正面通过伸缩杆13与固定组件11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组件11卡接在凹槽12内壁的正面,凹槽12开设在前方风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效电机后倾式风扇叶片,包括两个风扇盘(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风扇盘(1)的相对面通过六个固定杆(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风扇盘(1)的相对面设置有同一个齿轮(3),所述齿轮(3)与六个齿轮(3)相啮合,所述齿板(5)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6)内,两个所述滑槽(6)分别开设在两个风扇盘(1)的相对面,所述齿板(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7),所述卡块(7)卡接在卡槽(10)内,所述卡槽(10)开设在叶片(8)的左侧面,所述齿轮(3)内壁的正面通过伸缩杆(13)与固定组件(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组件(11)卡接在凹槽(12)内壁的正面,所述凹槽(12)开设在前方风扇盘(1)的正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效电机后倾式风扇叶片,包括两个风扇盘(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风扇盘(1)的相对面通过六个固定杆(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风扇盘(1)的相对面设置有同一个齿轮(3),所述齿轮(3)与六个齿轮(3)相啮合,所述齿板(5)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6)内,两个所述滑槽(6)分别开设在两个风扇盘(1)的相对面,所述齿板(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7),所述卡块(7)卡接在卡槽(10)内,所述卡槽(10)开设在叶片(8)的左侧面,所述齿轮(3)内壁的正面通过伸缩杆(13)与固定组件(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组件(11)卡接在凹槽(12)内壁的正面,所述凹槽(12)开设在前方风扇盘(1)的正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电机后倾式风扇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8)卡接在两个放置槽(9)内,两个所述放置槽(9)分别开设在两个风扇盘(1)的相对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电机后倾式风扇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3)背面的一端套接有轴承(4),所述轴承(4)卡接在后方风扇盘(1)的正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电机后倾式风扇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1)包括螺纹帽(111),所述螺纹帽(111)卡接在凹槽(12)内壁的正面,所述螺纹帽(111)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2),所述螺纹杆(112)背面的一端与伸缩杆(13)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舜,张奔,熊前明,邓汉辉,秦科,陈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奥特彼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