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士礼专利>正文

用于汽车的应急制动锥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498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0
一种用于汽车的应急制动锥锚装置,包含有设置在车辆上的框架装置、设置在框架装置上并且设置为与框架装置呈四份之一圆周状态运动分布的摆动梁(1)、设置在摆动梁(1)与框架装置之间并且用于控制摆动梁(1)的处于状态的弹射装置,通过摆动梁(1)和框架装置,实现了与道路接触的制动臂,通过弹射装置,实现了对摆动梁(1)处于水平或竖直状态的控制,不再都是通过轮胎与道路摩擦产生制动力,因此增加汽车与道路摩擦力,提高了汽车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汽车的应急制动锥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急制动锥锚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汽车的应急制动锥锚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行驶途中如遇紧急意外,应各种原因造成制动失灵,屡见不鲜,例如:前轮爆胎、道路结冰、积雪路滑、雨水路滑、油污路滑、雾天急刹、长距离下陡坡都可能发生,因此用于汽车的应急制动锥锚装置是一种重要的汽车部件,在现有的汽车的制动中,还都是通过轮胎与道路摩擦产生制动力,当轮胎与道路失去摩擦力,就会造成汽车失控而酿成重大事故,现有的还没有一种用于汽车的应急制动锥锚装置,从而增加汽车与道路摩擦力,保证汽车安全。基于申请人于2019年10月15日的技术交底书和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专利技术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汽车的应急制动锥锚装置。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应急制动锥锚装置,因此增加汽车与道路摩擦力,提高了汽车安全性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设置在车辆上的框架装置、设置在框架装置上并且设置为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的应急制动锥锚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设置在车辆上的框架装置、设置在框架装置上并且设置为与框架装置呈四份之一圆周状态运动分布的摆动梁(1)、设置在摆动梁(1)与框架装置之间并且用于控制摆动梁(1)的处于状态的弹射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的应急制动锥锚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设置在车辆上的框架装置、设置在框架装置上并且设置为与框架装置呈四份之一圆周状态运动分布的摆动梁(1)、设置在摆动梁(1)与框架装置之间并且用于控制摆动梁(1)的处于状态的弹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应急制动锥锚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增加车辆与道路的制动点的方式把摆动梁(1)、框架装置和弹射装置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应急制动锥锚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在车辆上增加与道路接触的制动臂的方式把摆动梁(1)与框架装置和弹射装置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应急制动锥锚装置,其特征是:框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阻力轴(8)、吊耳座(9)、转轴(90)、第一前支撑拉臂(91)和第二前支撑拉臂(92)或支座(93)和侧板(94),
或,弹射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筒壳(4)、弹簧(5)、顶针(6)和电磁磁力块(7),
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摆动梁(1)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底座(2)和摩擦板(3),
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摆动梁(1)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摩擦柱(9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应急制动锥锚装置,其特征是:在阻力轴(8)上分别设置有吊耳座(9)、第一前支撑拉臂(91)和第二前支撑拉臂(92),在第一前支撑拉臂(91)和第二前支撑拉臂(92)之间设置有转轴(90)和筒壳(4)并且在筒壳(4)与转轴(90)之间分别设置有顶针(6),在顶针(6)与筒壳(4)之间设置有弹簧(5)并且在顶针(6)与第一前支撑拉臂(91)之间、顶针(6)与第二前支撑拉臂(92)之间分别设置有电磁磁力块(7),在转轴(90)上设置有底座(2)并且在底座(2)上设置有摩擦板(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应急制动锥锚装置,其特征是:阻力轴(8)设置为矩形管状体并且阻力轴(8)的端头设置为与吊耳座(9)联接,阻力轴(8)的上端端面中间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前支撑拉臂(91)和第二前支撑拉臂(92)联接并且阻力轴(8)的前侧面部设置为与摆动梁(1)接触式联接,
或,吊耳座(9)设置为工字形架状体并且吊耳座(9)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阻力轴(8)联接,吊耳座(9)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螺栓螺母与载货汽车车架联接,
或,第一前支撑拉臂(91)和第二前支撑拉臂(92)分别设置为矩形梁状体并且第一前支撑拉臂(91)和第二前支撑拉臂(92)设置为呈八字形分布,第一前支撑拉臂(91)的下端头和第二前支撑拉臂(92)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阻力轴(8)联接并且第一前支撑拉臂(91)的上端头和第二前支撑拉臂(92)的上端头分别设置为与载货汽车车架联接,在第一前支撑拉臂(91)的中间部和第二前支撑拉臂(92)的中间部分别设置有通孔体并且第一前支撑拉臂(91)的通孔体和第二前支撑拉臂(92)的通孔体分别设置为与转轴(90)联接,第一前支撑拉臂(91)的内侧面部和第二前支撑拉臂(92)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筒壳(4)和电磁磁力块(7)联接,
或,转轴(90)设置为Ω字形杆状体并且转轴(90)的端头与转轴(90)的中间横部设置为呈间隔排列分布,转轴(90)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前支撑拉臂(91)和第二前支撑拉臂(92)转动式联接并且转轴(90)的竖部设置为与顶针(6)接触式联接,转轴(90)的中间横部设置为与摆动梁(1)转动式联接,
或,筒壳(4)设置为圆形腔状体并且筒壳(4)的后端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前支撑拉臂(91)和第二前支撑拉臂(92)联接,筒壳(4)的前端部设置为与顶针(6)滑动式联接并且筒壳(4)的内壁设置为与弹簧(5)接触式联接,
或,弹簧(5)设置为柱形弹簧并且弹簧(5)设置为与顶针(6)套接式联接,弹簧(5)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筒壳(4)联接并且弹簧(5)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顶针(6)联接,
或,顶针(6)设置为土字形杆状体并且顶针(6)的前端杆部设置为与筒壳(4)滑动式联接,顶针(6)的前端杆部设置为与转轴(90)接触式联接并且顶针(6)的中间凸缘体设置为与弹簧(5)接触式联接,顶针(6)的后端凸缘体设置为与电磁磁力块(7)相对应分布,
或,电磁磁力块(7)设置为磁力耦合器并且电磁磁力块(7)的壳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前支撑拉臂(91)和第二前支撑拉臂(92)联接,电磁磁力块(7)的磁力吸头设置为与顶针(6)间断式联接并且电磁磁力块(7)设置在筒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士礼
申请(专利权)人:侯士礼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