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安装支架和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46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安装支架和电动车。其中,动力电池安装支架,用于具有车架的电动车辆,包括至少一个框架组件,框架组件包括:框架主体,框架主体具有至少两层框架结构,且位于框架主体的底层的框架结构可承载动力电池;多个支撑杆,可拆卸地连接于框架主体中除底层以外每层的框架结构上,用于承载动力电池,其中,框架组件可与车架相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动力电池安装支架结构简单,方便装配操作,且在装配过程中无需改变框架主体的结构,可有效提高动力电池安装支架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增大了可承载的动力电池的体积和重量,有利于提高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安装支架和电动车
本技术涉及电池安装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安装支架和一种电动车。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动车领域中,由于商用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外形尺寸以及重量较大,需使用专用的安装结构连接在商用电动车辆的车架上,但受到车辆空间以及安装结构的限制,可容纳的动力电池的数量有限,限制了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的提升。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双层结构动力电池箱支架,可增加动力电池的数量,但该方案中的动力电池箱支架的上下两层托架仅通过两个侧板进行连接,连接强度有限,不利于承载重量较大的动力电池,且在动力电池安装过程中需将上层托架整体拆除,影响动力电池箱支架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也可以采用多种辅助设备由电池箱支架的侧方进行安装,但操作不便,不利于流水线安装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安装支架。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安装支架,包括至少一个框架组件,框架组件包括:框架主体,框架主体具有至少两层框架结构,且位于框架主体的底层的框架结构可承载动力电池;多个支撑杆,可拆卸地连接于框架主体中除底层以外每层的框架结构上,用于承载动力电池,其中,框架组件可与车架相连接。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技术方案,动力电池安装支架用于具有车架的电动车辆,包括至少一个框架组件,其中,框架组件包括框架主体和多个支撑杆。框架主体具有至少两层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沿竖直方向对应设置,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增加可容纳的电池数量;框架组件可与电动车辆的车架相连接,以便于在车辆上的安装连接。具体地,位于框架主体底层的框架结构设有可承载动力电池的结构;框架主体中除底层以外的每层的框架结构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多个支撑杆,以通过多个支撑杆承载动力电池,从而使框架组件形成可承载多个动力电池的立体结构。其中,通过设置支撑杆与框架结构可拆卸连接,以在电池安装或更换过程中,仅需拆卸每层框架结构上的支撑杆,即可由框架主体的上方进行吊装操作,所需的辅助设备较少,操作流程简单便捷,有利于流水线生产。同时,支撑杆拆卸过程中无需改变框架主体的形状结构,则框架主体可采用焊接等固定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有利于提高框架主体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增强动力电池安装支架的承载能力,尤其是动力电池安装支架用于自卸车、工程车等重型商用电动车辆时,可承载体积和重量较大的动力电池,使动力电池的储电量增大,有利于提高商用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可以理解,对于重型商用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的体积和重量一般较大,对安装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安装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可承载的动力电池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可拆卸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相对低于焊接等固定连接方式的强度和稳定性,若框架主体过多使用可拆卸连接方式,容易导致框架主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不利于承载重量较大的动力电池。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动力电池安装支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框架主体具体包括:第一框架结构,设于框架主体的底层;第二框架结构,对应设于第一框架结构的上方;多个立柱,设于第一框架结构与第二框架结构之间,立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框架结构和第二框架结构固定连接,其中,多个支撑杆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框架结构上。在该技术方案中,框架主体具体包括第一框架结构、第二框架结构和多个立柱。第一框架结构设于框架主体的底层,第二框架结构对应设于第一框架结构的上方,并通过多个立柱使第一框架结构和第二框架结构形成连接,使框架主体形成双层结构,其中,多个支撑杆可拆卸底连接于第二框架结构上,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增大承载动力电池的空间。具体地,立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框架结构和第二框架结构固定连接,可选地,在第一框架结构和第二框架结构的顶点位置设置立柱,进一步地,还可沿第一框架结构和第二框架结构的边框设置多个立柱,以提高框架主体的连接强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框架结构和第二框架结构为矩形框架结构;第一框架结构包括两个底纵梁和多个底横梁,底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底纵梁固定连接,且多个底横梁沿底纵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框架结构包括两个上纵梁和两个上横梁,上纵梁与底纵梁对应设置,两个上纵梁上对应设有多个螺母块,支撑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母块与上纵梁可拆卸连接,且多个支撑杆沿上纵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底纵梁和支撑杆上分别设有电池安装孔。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框架结构和第二框架结构均为矩形框架结构,以便于连接,可选地,第一框架结构与第二框架结构的尺寸大小相同,以使框架主体形成长方体结构,一方面便于与动力电池的外形相适配,另一方面便于与电动车辆的车架相连接。第一框架结构包括两个底纵梁和多个底横梁,通过设置底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底纵梁固定连接,且多个底横梁沿底纵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使第一框架结构的受力均匀,有利于增强第一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底纵梁上设有电池安装孔,以便于动力电池的固定安装。可选地,底横梁沿底纵梁的延伸方向等间隔设置,底横梁的数量可以为3至10个。进一步地,底纵梁为横截面形状为底部开口的槽型结构,底横梁与底纵梁朝向内侧的侧边固定连接,底纵梁上的电池安装孔为腰型孔。第二框架结构包括两个上纵梁和两个上横梁,上纵梁与底纵梁对应设置,上纵梁与上横梁之间固定连接形成矩形框架结构。可选地,上横梁的截面为L型结构,上横梁的顶边上设有管线过孔,以便于固定动力电池的附属管线。通过在两个上纵梁上对应设有多个螺母块,用于连接支撑杆,具体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上纵梁上的螺母块对应设置,并通过螺栓和螺母块实现支撑杆与第二框架结构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多个支撑杆沿上纵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使第二框架结构的受力更加均匀,可选地,多个支撑杆等间隔设置,支撑杆的数量可以为1至10个。进一步地,多个支撑杆与上横梁平行设置。支撑杆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电池安装孔,以在动力电池吊装至动力电池安装支架上时,对动力电池进行安装固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框架组件还包括:多个连接组件,连接于框架主体沿上横梁的延伸方向的同一侧,且多个连接组件沿上纵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其中,连接组件上设有连接孔,用于与车架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有多个连接组件,用于与电动车辆的车架进行连接。具体地,多个连接组件沿上横梁的延伸方向设有框架主体的同一侧,并与框架主体固定连接,在动力电池安装支架与电动车辆的车架连接时,框架主体连接有连接组件的一侧朝向车架。同时,框架主体通过连接组件与车架进行连接,可根据车架的具体尺寸在连接组件上设置相应的连接孔位,无需在框架主体上进行打孔,以免影响框架主体的强度。通过设置多个连接组件沿上纵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利于分摊受力。可选地,多个连接组件沿上纵梁的延伸方向等间隔,受力更加均匀。进一步地,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安装支架,用于具有车架(3)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框架组件(1),所述框架组件(1)包括:/n框架主体(11),所述框架主体(11)具有至少两层框架结构,且位于所述框架主体(11)的底层的所述框架结构可承载动力电池;/n多个支撑杆(1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框架主体(11)中除底层以外每层的所述框架结构上,用于承载动力电池,/n其中,所述框架组件(1)可与所述车架(3)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安装支架,用于具有车架(3)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框架组件(1),所述框架组件(1)包括:
框架主体(11),所述框架主体(11)具有至少两层框架结构,且位于所述框架主体(11)的底层的所述框架结构可承载动力电池;
多个支撑杆(1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框架主体(11)中除底层以外每层的所述框架结构上,用于承载动力电池,
其中,所述框架组件(1)可与所述车架(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11)具体包括:
第一框架结构(111),设于所述框架主体(11)的底层;
第二框架结构(112),对应设于所述第一框架结构(111)的上方;
多个立柱(113),设于所述第一框架结构(111)与所述第二框架结构(112)之间,所述立柱(1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结构(111)和所述第二框架结构(112)固定连接,
其中,多个所述支撑杆(1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架结构(1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框架结构(111)和所述第二框架结构(112)为矩形框架结构;
所述第一框架结构(111)包括两个底纵梁(1111)和多个底横梁(1112),所述底横梁(11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底纵梁(1111)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底横梁(1112)沿所述底纵梁(11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框架结构(112)包括两个上纵梁(1121)和两个上横梁(1122),所述上纵梁(1121)与所述底纵梁(1111)对应设置,两个所述上纵梁(1121)上对应设有多个螺母块(114),所述支撑杆(12)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螺母块(114)与所述上纵梁(1121)可拆卸连接,且多个所述支撑杆(12)沿所述上纵梁(112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底纵梁(1111)和所述支撑杆(12)上分别设有电池安装孔(16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组件(1)还包括:
多个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框架主体(11)沿所述上横梁(1122)的延伸方向的同一侧,且多个所述连接组件沿所述上纵梁(112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上设有连接孔(162),用于与所述车架(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连接组件(131)、第二连接组件(132)和第三连接组件(133),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31)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132)分别设于所述框架主体(11)沿所述上纵梁(1121)的延伸方向的两端,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31)、所述第二连接组件(132)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133)的高度均大于所述框架主体(11)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昌生彭世庆罗尧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