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液囊的跟随进入式柔性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372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液囊的跟随进入式柔性脱模装置,包括夹紧板、框架和倒U型的底座,框架靠近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隔板,底座的侧壁上开设有吹模孔,框架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夹紧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上靠近框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储液囊相对应的套筒,套筒的侧面开设有夹紧孔,套筒的顶端开设有顶模孔;隔板上开设有与套筒顶端相对应的开孔,套筒的顶端位于开孔内,位于夹紧空腔内的套筒的外部套设有软套。该脱模装置减轻了脱模装置对储液囊和模具的损伤,提高了产品质量,延长了模具的寿命。该装置脱模效率高,降低了人工成本,避免了工人手部直接接触储液囊带来的卫生不合格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液囊的跟随进入式柔性脱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储液囊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储液囊的跟随进入式柔性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储液囊是一种医疗用品,既可以单独使用,作为容器替代安瓿来封装各种药液,也可以作为注射器的一个组成部分,储液囊还可以用于脑内感染给药。储液囊的生产方式是通过注塑成型后脱模即可,而目前储液囊生产过程中的脱模方式多是通过人工手动脱模,但是储液囊是一种要求较高的产品,人工脱模过程中由于储液囊受力不均匀而存在较多的缺陷,如:脱模效率低、脱模难度大,易损坏模具从而缩短模具的寿命,易损坏产品使得产品合格率不高,还易污染储液囊,同时,人工脱模的成本较高,也加大了工人的劳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液囊的跟随进入式柔性脱模装置,以解决目前人工对储液囊进行脱模带来的成本高、产品合格率低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储液囊的跟随进入式柔性脱模装置,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固定连接的夹紧板、框架和倒U型的底座,框架靠近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隔板,隔板与底座之间的空腔构成吹模空腔,底座的侧壁上开设有吹模孔,框架与夹紧板之间的空腔构成夹紧空腔,框架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夹紧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上靠近框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储液囊相对应的套筒,套筒的侧面开设有夹紧孔,套筒的顶端开设有顶模孔;隔板上开设有与套筒顶端相对应的开孔,套筒的顶端位于开孔内,位于夹紧空腔内的套筒的外部套设有软套。优选地,位于吹模空腔内的底座上开设有凹槽,凹槽与吹模孔相连通。优选地,底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阀,连接阀与吹模孔相连通。优选地,夹紧孔位于套筒的下部且套筒的两侧均开设有夹紧孔,套筒两侧的夹紧孔对称设置。优选地,套筒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的实心部和中空部,实心部呈凸台状,顶模孔贯穿实心部并与中空部相连通。优选地,实心部的凸出部位于开孔内,且实心部的凸出部的顶端与隔板的顶端相平齐。优选地,底座、框架和夹紧板之间通过四个紧固螺栓固定连接。优选地,底座、框架、隔板、夹紧板和套筒的材质均为尼龙,软套的材质为硅胶。优选地,该装置为正方体结构或长方体结构设计,底座上套筒的数量为16个,16个套筒呈四排分布,每排均有四个套筒。优选地,底座与框架之间安装有密封圈,夹紧板与框架之间也安装有密封圈,套筒与开孔之间也安装有密封圈。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设置了两个密闭的空腔,分别为夹紧空腔和吹模空腔,通过向夹紧空腔吹气将储液囊与动模脱离,而通过向吹模空腔吹气将储液囊与该脱模装置分离,从而实现了脱模。该脱模装置采用尼龙材质加工而成,内部为空腔结构,大大降低了脱模装置的整体重量,减轻了脱模装置对储液囊和模具的损伤,提高了产品质量,延长了模具的寿命。该脱模装置通过硅胶材质的软套夹紧储液囊,进一步降低了脱模装置对储液囊的损伤,且通过减压阀实现了软套对储液囊夹紧压力的调节,从而提高脱模的成功率。该装置脱模效率高,降低了人工成本,避免了工人手部直接接触储液囊带来的卫生不合格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1;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一种储液囊的跟随进入式柔性脱模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夹紧板1、框架2和倒U型的底座3,框架2靠近底座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隔板4,隔板4与底座3之间的空腔构成吹模空腔5,底座3的侧壁上开设有吹模孔6,底座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阀7,连接阀7与吹模孔6相连通,连接阀7与进气通道(图中未画出)相连通。如图3所示,框架2与夹紧板1之间的空腔构成夹紧空腔8,框架2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9,进气孔9与进气管路相连通,进气管路上设置有减压阀(进气管路和减压阀均未在图中画出),夹紧板1上开设有通孔10,通孔10上靠近框架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储液囊相对应的套筒11,套筒11的侧面开设有夹紧孔12,夹紧孔12位于套筒11的下部且套筒11的两侧均开设有夹紧孔12,套筒11两侧的夹紧孔12对称设置。套筒11的顶端开设有顶模孔13;隔板4上开设有与套筒11顶端相对应的开孔14,套筒11的顶端位于开孔14内,位于夹紧空腔8内的套筒11的外部套设有软套15。当储液囊浇注完成后,动模远离定模,将套筒11套在待脱模的储液囊上,此时,夹紧空腔8为密闭的结构,通过进气管路向夹紧空腔8内吹气,位于夹紧孔12处的软套15向夹紧孔12内挤压从而夹紧待脱模的储液囊,通过减压阀调节软套15对储液囊的夹紧力;然后脱模装置向远离动模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储液囊与动模分离开来,此时,储液囊位于脱模装置的套筒11内。移除进气管路,软套15不再挤压储液囊,为了便于将储液囊与脱模装置分开,通过吹模孔6向吹模空腔5内吹气,气体经吹模空腔5进入顶模孔13并挤压储液囊的顶部,进而使得储液囊与脱模装置分开。如图2所示,位于吹模空腔5内的底座3上开设有凹槽16,凹槽16延伸至底座3的中部且凹槽16与吹模孔6相连通,凹槽16与吹模孔6共同构成气体通道以便于更快将储液囊与脱模装置分离。如图3所示,套筒1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的实心部17和中空部18,实心部17呈凸台状,顶模孔13贯穿实心部17并与中空部18相连通,顶模孔13直径较小,使得进入顶模孔13内的气体压力增大,更便于将储液囊与脱模装置分开。实心部17的凸出部,即实心部17直径较小的一部分位于开孔14内,且实心部17的凸出部的顶端,即套筒11的顶端与隔板4的顶端相平齐。为了增加气密性,套筒11与开孔14之间安装有密封圈。底座3、框架2和夹紧板1之间通过四个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四个紧固螺栓分别位于四角。底座3与框架2之间安装有密封圈,夹紧板1与框架2之间也安装有密封圈,以增加装置的气密性,提高脱模的效率。底座3、框架2、隔板4、夹紧板1和套筒11的材质均为尼龙,大大降低了脱模装置的整体重量和对产品及模具的损伤。软套15的材质为硅胶,通过硅胶材质的软套15夹紧储液囊,降低了软套15对储液囊的伤害,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该装置由任何形状构成均可实现,该装置为正方体结构或长方体结构设计,底座3上套筒11的数量为16个,16个套筒11呈四排分布,每排均有四个套筒11。工作原理:将该脱模装置安装在六轴机械手(六轴机械手为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上,通过对六轴机械手的程序设定完成该脱模装置的前进、后退和旋转,实现该脱模装置的精准定位。当储液囊浇注完成后,动模远离定模,通过六轴机械手将套筒11套在待脱模的储液囊上,通过进气管路向夹紧空腔8内吹气,位于夹紧孔12处的软套15向夹紧孔12内挤压从而夹紧待脱模的储液囊,然后脱模装置向远离动模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储液囊与动模分离开来,移除进气管路,软套15不再挤压储液囊。脱模装置翻转90°后,吹模孔6向吹模空腔5内吹气,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液囊的跟随进入式柔性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夹紧板、框架和倒U型的底座,框架靠近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隔板,隔板与底座之间的空腔构成吹模空腔,底座的侧壁上开设有吹模孔,框架与夹紧板之间的空腔构成夹紧空腔,框架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夹紧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上靠近框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储液囊相对应的套筒,套筒的侧面开设有夹紧孔,套筒的顶端开设有顶模孔;隔板上开设有与套筒顶端相对应的开孔,套筒的顶端位于开孔内,位于夹紧空腔内的套筒的外部套设有软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液囊的跟随进入式柔性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夹紧板、框架和倒U型的底座,框架靠近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隔板,隔板与底座之间的空腔构成吹模空腔,底座的侧壁上开设有吹模孔,框架与夹紧板之间的空腔构成夹紧空腔,框架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夹紧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上靠近框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储液囊相对应的套筒,套筒的侧面开设有夹紧孔,套筒的顶端开设有顶模孔;隔板上开设有与套筒顶端相对应的开孔,套筒的顶端位于开孔内,位于夹紧空腔内的套筒的外部套设有软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囊的跟随进入式柔性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吹模空腔内的底座上开设有凹槽,凹槽与吹模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囊的跟随进入式柔性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阀,连接阀与吹模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囊的跟随进入式柔性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夹紧孔位于套筒的下部且套筒的两侧均开设有夹紧孔,套筒两侧的夹紧孔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平范兆远刘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方亿密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