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沫砼制备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326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泡沫砼制备设备,该泡沫砼制备设备包括机架、水箱、搅拌器、混合管和增压机构,其中搅拌器和混合管沿原料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水箱设于机架上且用来向搅拌器供水,增压机构设于混合管和输出管的流通路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搅拌器对水泥原料进行称量、混合以及搅拌,在搅拌后的原料经由混合管输送至输出管之前,向混合管内输入加压后的发泡剂,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原料与发泡剂的混合,带有压力的发泡剂还能为原料提供输送的初步动力,同时,原料经过设于混合管和输出管之间的增压机构实现二次加压,确保了混合后的水泥原料在经输出管输送离开时具有较高的压力,进而增加扬程,延长输送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泡沫砼制备设备
本技术涉及泡沫砼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泡沫砼制备设备。
技术介绍
泡沫砼即泡沫混凝土,是将化学发泡剂或物理发泡剂发泡后加入到胶凝材料、掺合料、改性剂、卤水等制成的料浆中,经混合搅拌、浇注成型、自然养护所形成的一种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新型轻质保温材料,泡沫混凝土很多时候采用现场浇筑,用物理方法将发泡剂水溶液制备成泡沫,再将泡沫加入到由水泥、集料、掺合料、外加剂和水等制成的浆料中。现有的泡沫砼设备仍具有缺陷,其一般的原理和工作过程为:空压机为发泡机提供发泡所需高压气体,为高压输送提供动力源;物料经搅拌机搅拌后由物料输送设备送入混合发生器,与由发泡机输送的发泡剂混合生成发泡物料,由高压管路直接送到高空进行浇筑。这种只依靠空压机所产生的压力来输送原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扬程,但仍然不够高,输送距离不够远,致使发泡好的混凝土无法输送至高层,进而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输送距离远的泡沫砼制备设备。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泡沫砼制备设备包括机架,具有用来输出制备后泡沫砼的输出管;搅拌器,设于机架上,包括有用于制备泡沫砼的原料进入的第一进料口以及供原料流出的出料口;混合管,用来混合原料和经初步加压后的发泡剂,包括有与所述搅拌器的出料口相连通的进口端以及所述机架的输出管相连通的出口端,并且该混合管具有供经加压后的发泡剂进入的第二进料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增压机构,用来向所述的输出管二次加压,设于所述混合管和输出管的流通路径上。为了确保在原料输出前对原料进行二次加压,优选地,所述混合管的输出端和输出管之间设有导流管,所述增压机构包括安装在导流管上的增压件以及用来驱动增压件向导流管增压的驱动机构,所述增压件的输入端与驱动机构相连接,这样导流管的设置不仅可以将混合后的原料导流至输出管,还能保证原料在输出前有足够的加压空间和加压距离,进而保证了输出管输出的泡沫砼具有足够的动力,确保了整个设备扬程的增加。具体地,所述增压件包括缸体、活塞杆和第一活塞,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连接在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活塞安装在活塞杆的第二端,活塞杆和第一活塞均容置在缸体内,并能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缸体的轴线往复滑移,以向导流管内加压,增压件采用活塞与缸体配合的设计,结构简单稳定且故障率低,方便后期维护,并且,较少的部件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动力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为了提升导流管的运送效率,优选地,所述导流管包括沿原料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且开口端相对的两个U形管以及用来连接两个U形管对应端的两个连接管,两个所述U形管和两个所述连接管共同形成并排布置的两个送料通道。优选地,所述增压件有两个且分别连接在各自对应的连接管上,两个所述活塞杆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同步滑移且滑移方向相反,这样两个活塞杆运动方向相反的设计可以确保两个活塞杆对导流管内原料加压为交替进行不会中断,进而确保了物料输送的持续性。为了确保加压时,物料不会回流,所述送料通道的上游设有仅供加压前的原料自混合管的输出端流动至导流管的第一单向阀;所述送料通道的下游设有仅供加压后的原料自导流管流动至输出管的第二单向阀。具体地,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均为设于各所述U形管端口与各自对应连接管之间的阀球。为了确保向增压件提供动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油缸、驱动泵以及与油缸相连通的油箱,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缸体并容置在油缸内,且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设有第二活塞,所述活塞杆能在驱动泵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同步沿缸体的轴向往复滑移,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驱动形式来驱动增压件。为了确保初步混合的原料在管路内流通顺畅,且具有初步的输送动能,所述机架还设置有用来对发泡剂进行初步加压的压缩机。为了保证进料准确,优选地,所述搅拌器包括用来对原料称重和预混合的进料仓以及用来搅拌的搅拌仓,所述进料仓和搅拌仓呈上下布置且相互连通,所述进料仓上开设有所述的第一进料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泡沫砼制备设备通过搅拌器对水泥原料进行称量、混合以及搅拌,在搅拌后的原料经由混合管输送至输出管之前,向混合管内输入加压后的发泡剂,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原料与发泡剂的混合,带有压力的发泡剂还能为原料提供输送的初步动力,同时,原料经过设于混合管和输出管流通路径上的增压机构实现二次加压,确保了混合后的水泥原料在经输出管输送离开时具有较高的压力,进而增加扬程,延长输送距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泡沫砼制备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与增压件的配合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流管与增压件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泡沫砼制备设备包括机架1、水箱3、搅拌器2、混合管4和增压机构5,其中机架1具有输出管1a,该设备制成的泡沫砼经由该输出管1a输送至高层建筑,上述的搅拌器2设于机架1上,该搅拌器2用来对原料水、水泥和煤灰进行初步搅拌,因此上述的搅拌器2包括有用于制备泡沫砼的原料进入的第一进料口以及供原料流出的第一出料口,且在机架1上还设有水箱3以向搅拌器2供水,具体而言,搅拌器2包括用来对原料称重和预混合的进料仓21以及用来搅拌的搅拌仓22,进料仓21和搅拌仓22呈上下布置且相互连通,在进料仓21上开设有上述的第一进料口。在本实施例中,搅拌后的原料被导流至布置在搅拌器2的下游的混合管4中,为了便于向混合管4中添加发泡剂,该混合管4包括有与所述搅拌器2的第一出料口相连通的进口端以及所述机架1的输出管1a相连通的出口端,并且该混合管4具有供经加压后的发泡剂进入的第二进料口,发泡剂储存在外部的容器中,首先对其进行稀释,稀释后的发泡剂通过设于机架1上的蠕动泵8输送至同样设于机架1上的压缩机7处,经过压缩机7初步加压后形成带有压力的发泡剂,并通过管路输送进混合管4内,这一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原料与发泡剂的混合,带有压力的发泡剂还能为原料提供输送的初步动力,为后续加压提供了动力基础,上述的原料与发泡剂混合之后就会形成泡沫砼,即泡沫混凝土。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文所述,单纯依靠压缩机7所提供的动力并不能满足泡沫砼对高层建筑的输送需求,因此在混合管4和输出管1a的流通路径上,具体而言是混合管4与输出管1a之间设有用来向输出管1a二次加压的增压机构5,上述的混合管4的输出端和输出管1a之间设有导流管6,上述的增压机构5包括安装在导流管6上的增压件51以及用来驱动增压件51向导流管6增压的驱动机构52,增压件51的输入端与驱动机构52相连接;其中:增压件51包括缸体511、活塞杆512和第一活塞513,活塞杆512的第一端连接在驱动机构52的输出端,第一活塞513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泡沫砼制备设备,包括/n机架(1),具有用来输出制备后泡沫砼的输出管(1a);/n搅拌器(2),设于机架(1)上,包括有用于制备泡沫砼的原料进入的第一进料口以及供原料流出的出料口;/n混合管(4),用来混合原料和经初步加压后的发泡剂,包括有与所述搅拌器(2)的出料口相连通的进口端以及所述机架(1)的输出管(1a)相连通的出口端,并且该混合管(4)具有供经加压后的发泡剂进入的第二进料口;/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n增压机构(5),用来向所述的输出管(1a)二次加压,设于所述混合管(4)和输出管(1a)的流通路径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沫砼制备设备,包括
机架(1),具有用来输出制备后泡沫砼的输出管(1a);
搅拌器(2),设于机架(1)上,包括有用于制备泡沫砼的原料进入的第一进料口以及供原料流出的出料口;
混合管(4),用来混合原料和经初步加压后的发泡剂,包括有与所述搅拌器(2)的出料口相连通的进口端以及所述机架(1)的输出管(1a)相连通的出口端,并且该混合管(4)具有供经加压后的发泡剂进入的第二进料口;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增压机构(5),用来向所述的输出管(1a)二次加压,设于所述混合管(4)和输出管(1a)的流通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砼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4)的输出端和输出管(1a)之间设有导流管(6),所述增压机构(5)包括安装在导流管(6)上的增压件(51)以及用来驱动增压件(51)向导流管(6)增压的驱动机构(52),所述增压件(51)的输入端与驱动机构(5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沫砼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件(51)包括缸体(511)、活塞杆(512)和第一活塞(513),所述活塞杆(512)的第一端连接在驱动机构(52)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活塞(513)安装在活塞杆(512)的第二端,活塞杆(512)和第一活塞(513)均容置在缸体(511)内,并能在驱动机构(52)的驱动下沿缸体(511)的轴线往复滑移,以向导流管(6)内加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泡沫砼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6)包括沿原料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且开口端相对的两个U形管(61)以及用来连接两个U形管(61)对应端的两个连接管(62),两个所述U形管(61)和两个所述连接管(62)共同形成并排布置的两个送料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政王永炀陈雨炀张子轩王贤军温小栋冯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