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栓压铆工装自动卸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057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螺栓压铆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栓压铆工装自动卸料机构,包括螺栓压铆工装和呈L形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设置在螺栓压铆工装的一侧,固定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级固定座和二级固定座,一级固定座上通过圆销连接有一级连杆,二级固定座上通过圆销连接有二级连杆,一级连杆的外端和二级连杆的外端之间通过圆销连接有三级连杆,螺栓压铆工装内设置有螺栓,螺栓的底部设置有顶杆,顶杆的底部设置有底板,螺栓压铆工装上还旋转设置有挂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在冲床带动螺栓压铆工装完成一个冲程后自动将零件从工装中卸出的功能,避免了因螺栓卡在凹套中难以取出的现象发生,大大节约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栓压铆工装自动卸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螺栓压铆工装
,具体涉及一种螺栓压铆工装自动卸料机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螺栓压铆工装
中,同时压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栓时,由于螺栓较长,且压入螺栓需要用凹套定位,因此经常会导致压入螺栓后螺栓全部进入到凹套内,使得操作人员无法顺畅的拿出已经完成的工件,大大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栓压铆工装自动卸料机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螺栓在压入工件后,能够方便地从压铆工装中将螺栓取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栓压铆工装自动卸料机构,包括螺栓压铆工装和呈L形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设置在螺栓压铆工装的一侧,固定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级固定座和二级固定座,一级固定座高于二级固定座,一级固定座上通过圆销连接有一级连杆,一级连杆的内端靠近螺栓压铆工装,二级固定座上通过圆销连接有二级连杆,二级连杆的内端靠近螺栓压铆工装,一级连杆的外端和二级连杆的外端之间通过圆销连接有三级连杆,螺栓压铆工装内设置有螺栓,螺栓的底部设置有顶杆,顶杆的底部设置有底板,二级连杆的内端位于底板的下方;螺栓压铆工装上还旋转设置有挂钩,挂钩靠近一级连杆的内端,在螺栓压入工件前,挂钩高于一级连杆的内端,在螺栓压入工件后,挂钩低于一级连杆的内端。进一步地,挂钩通过卸料螺丝旋转设置在螺栓压铆工装上,螺栓压铆工装上还设置有紧固螺丝。进一步地,顶杆与底板之间设置有限位弹簧。本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在冲床带动螺栓压铆工装完成一个冲程后自动将零件从工装中卸出的功能,避免了因螺栓卡在凹套中难以取出的现象发生,大大节约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螺栓压铆工装自动卸料机构在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螺栓压铆工装自动卸料机构在实施方式中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1-螺栓压铆工装、2-固定支架、21-一级固定座、22-二级固定座、3-圆销、41-一级连杆、42-二级连杆、43-三级连杆、51-螺栓、52-顶杆、53-底板、54-限位弹簧、61-挂钩、62-卸料螺丝、63-紧固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这种螺栓压铆工装自动卸料机构包括螺栓压铆工装1和呈L形的固定支架2,其中固定支架2设置在螺栓压铆工装1的一侧,固定支架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级固定座21和二级固定座22,以及固定座21高于二级固定座22,一级固定座21上通过圆销3连接有一级连杆41,一级连杆41的内端靠近螺栓压铆工装1,二级固定座22上同样通过圆销3连接有二级连杆42,二级连杆42的内端靠近螺栓压铆工装1,一级连杆41的外端和二级连杆42的外端之间还通过圆销3连接有三级连杆43,这样可以使得一级连杆41、二级连杆42和三级连杆43之间形成了传动机构。螺栓压铆工装1内设置有螺栓51,该螺栓51即为需要卸出的零件,螺栓51的底部设置有顶杆52,顶杆52的底部设置有底板53,二级连杆42的内端位于底板53的下方。螺栓压铆工装1上还旋转设置有挂钩61,挂钩61靠近一级连杆41的内端,在螺栓51压入工件前,挂钩61高于一级连杆41的内端,在螺栓51压入工件后,挂钩61低于一级连杆41的内端,这样可以使得在螺栓51向下压入工件即上模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挂钩61会跟随向下移动穿过一级连杆41的内端,并在压铆工作完成后到达极限位置,此时上模开始向上运动,带动挂钩61向上运动,直到挂钩61撞到一级连杆41的内端时,挂钩61会带动一级连杆41的内端一起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一级连杆41的外端向下移动,而由于一级固定座21和二级固定座22都是固定的,因此一级连杆41的外端向下移动的同时会带动三级连杆43上与一级连杆41连接的一端向内侧移动,从而带动三级连杆43上与二级连杆42连接的一端向外侧移动,进而带动二级连杆42的外端向下移动,从而推动二级连杆42的内端向上移动,而二级连杆42的内端在向上移动的同时则会撞击到位于其上方的底板53,从而底板53也会推动顶杆52向上移动,进而通过顶杆52将螺栓51顶出,由此实现了在冲床带动螺栓压铆工装1完成一个冲程后自动将零件从工装中卸出的功能,避免了因螺栓51卡在凹套中难以取出的现象发生,大大节约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挂钩61通过卸料螺丝62旋转设置在螺栓压铆工装1上,螺栓压铆工装1上还设置有紧固螺丝63,这样可以使得通过卸料螺丝62实现了挂钩61与螺栓压铆工装1之间的旋转固定连接,更采用紧固螺丝63在这里能够对挂钩61的旋转起到一个限位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顶杆52与底板53之间还设置有限位弹簧54,这样可以使得当挂钩61跟随上模向上移动到极限位置后,一级连杆41的内端从挂钩中滑出,从而使得限位弹簧54在此时能够带动顶杆52复位,完成全过程。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螺栓压铆工装自动卸料机构的工作原理是:螺栓51向下压入工件即上模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挂钩61会跟随向下移动穿过一级连杆41的内端,并在压铆工作完成后到达极限位置,此时上模开始向上运动,带动挂钩61向上运动,直到挂钩61撞到一级连杆41的内端时,挂钩61会带动一级连杆41的内端一起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一级连杆41的外端向下移动,而由于一级固定座21和二级固定座22都是固定的,因此一级连杆41的外端向下移动的同时会带动三级连杆43上与一级连杆41连接的一端向内侧移动,从而带动三级连杆43上与二级连杆42连接的一端向外侧移动,进而带动二级连杆42的外端向下移动,从而推动二级连杆42的内端向上移动,而二级连杆42的内端在向上移动的同时则会撞击到位于其上方的底板53,从而底板53也会推动顶杆52向上移动,进而通过顶杆52将螺栓51顶出,当挂钩61跟随上模向上移动到极限位置后,一级连杆41的内端从挂钩中滑出,从而使得限位弹簧54在此时能够带动顶杆52复位,完成全过程。本技术整体结构巧妙,设计合理,实现了在冲床带动螺栓压铆工装1完成一个冲程后自动将零件从工装中卸出的功能,避免了因螺栓51卡在凹套中难以取出的现象发生,大大节约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栓压铆工装自动卸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栓压铆工装(1)和呈L形的固定支架(2),所述固定支架(2)设置在所述螺栓压铆工装(1)的一侧,所述固定支架(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级固定座(21)和二级固定座(22),所述一级固定座(21)高于所述二级固定座(22),所述一级固定座(21)上通过圆销(3)连接有一级连杆(41),所述一级连杆(41)的内端靠近所述螺栓压铆工装(1),所述二级固定座(22)上通过圆销(3)连接有二级连杆(42),所述二级连杆(42)的内端靠近所述螺栓压铆工装(1),所述一级连杆(41)的外端和所述二级连杆(42)的外端之间通过圆销(3)连接有三级连杆(43),所述螺栓压铆工装(1)内设置有螺栓(51),所述螺栓(51)的底部设置有顶杆(52),所述顶杆(52)的底部设置有底板(53),所述二级连杆(42)的内端位于所述底板(53)的下方;/n所述螺栓压铆工装(1)上还旋转设置有挂钩(61),所述挂钩(61)靠近所述一级连杆(41)的内端,在所述螺栓(51)压入工件前,所述挂钩(61)高于所述一级连杆(41)的内端,在所述螺栓(51)压入工件后,所述挂钩(61)低于所述一级连杆(41)的内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栓压铆工装自动卸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栓压铆工装(1)和呈L形的固定支架(2),所述固定支架(2)设置在所述螺栓压铆工装(1)的一侧,所述固定支架(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级固定座(21)和二级固定座(22),所述一级固定座(21)高于所述二级固定座(22),所述一级固定座(21)上通过圆销(3)连接有一级连杆(41),所述一级连杆(41)的内端靠近所述螺栓压铆工装(1),所述二级固定座(22)上通过圆销(3)连接有二级连杆(42),所述二级连杆(42)的内端靠近所述螺栓压铆工装(1),所述一级连杆(41)的外端和所述二级连杆(42)的外端之间通过圆销(3)连接有三级连杆(43),所述螺栓压铆工装(1)内设置有螺栓(51),所述螺栓(51)的底部设置有顶杆(52),所述顶杆(5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嘉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诺飞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