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温控装置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4824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温控装置,包括节温器座和设置于节温器座内的两个节温器,当进入节温器座内的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一温度时,其中一个节温器处于开启状态,另一个节温器处于关闭状态;当进入节温器座内的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二温度时,第二温度大于第一温度,两个节温器处于开启状态;节温器座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一个大循环出水口和一个小循环出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温控装置,利用多通道式结构设计,降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压损,可以提高发动机冷却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温控装置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力装置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温控装置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发动机在设计冷却系时,需有调节冷却强度的装置,通过变更冷却水循环路线的方法来实现调节冷却强度的目的,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范围内工作。冷却水循环路线的变更,一般由在调温器座里的调温器根据温度的变化来自动控制。当冷却水低于初开温度时,冷却水不经散热器而进行小循环;当冷却水温度高于初开温度时,经散热器而进行大循环。现有技术中,1)受调温器结构限制,冷却水流经调温器后,系统阻力高,造成冷却系统水流量降低,导致冷却效果差;2)调温器对冷却系统单一温度控制,对不同工况适应性差,导致油耗高或冷却性能不足;3)为实现大、小循环单独工作,节温器及节温器座设计复杂,可靠性低;4)温控装置根据单一发动机进行开发,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温控装置,目的是降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压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发动机温控装置,包括节温器座和设置于节温器座内的两个节温器,当进入节温器座内的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一温度时,其中一个节温器处于开启状态,另一个节温器处于关闭状态;当进入节温器座内的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二温度时,第二温度大于第一温度,两个节温器处于开启状态;节温器座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一个大循环出水口和一个小循环出水口。所述节温器包括支撑座、阀体和设置于支撑座上且与阀体连接的顶杆机构,阀体上设置有进水孔,支撑座上设置出水孔,进水孔和出水孔均设置多个。所述进水孔共设置四个。所述出水孔共设置四个。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发动机温控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温控装置,利用多通道式结构设计,降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压损,可以提高发动机冷却效果。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本专利技术发动机温控装置处于小循环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发动机温控装置处于大循环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节温器的主视图;图4是节温器的俯视图;图5是节温器的仰视图;图中标记为:1、大循环出水口;2、小循环出水口;3、第一进水口;4、节温器盖;5、节温器;6、节温器;7、节温器座;8、第二进水口;9、阀体;10、出水孔;11、进水孔;12、支撑座;13、顶杆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温控装置,包括节温器座7和设置于节温器座7内的两个节温器,当进入节温器座7内的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一温度时,其中一个节温器5处于开启状态,另一个节温器6处于关闭状态;当进入节温器座7内的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二温度时,第二温度大于第一温度,两个节温器5、6处于开启状态;节温器座7具有两个节温器安装孔、第一进水口3、第二进水口8、一个大循环出水口1和一个小循环出水口2,两个节温器5、6分布设置在一个节温器安装孔中。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5所示,两个节温器分别为节温器5和节温器6,两个节温器5、6的开启温度大小不同,节温器6的开启温度大于节温器5的开启温度。节温器座7具有一个进水通道,该进水通道为沿节温器座7的长度方向贯穿设置,进水通道在节温器座7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端面上分别形成一个进水口,两个进水口分别为第一进水口3和第二进水口8,两个节温器5、6在节温器座7内部为并排设置,小循环出水口2、两个节温器5、6处于与进水通道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小循环出水口2位于节温器5的一侧,节温器5位于小循环出水口2和节温器6之间。大循环出水口1位于两个节温器5、6的同一侧,两个节温器5、6处于大循环出水口1和进水通道之间。如图1至图5所示,两个节温器5、6的结构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那样,两个节温器5、6的结构基本相同。节温器主要包括支撑座12、阀体9和设置于支撑座12上且与阀体9连接的顶杆机构13,支撑座12与节温器座7连接,阀体9上设置有进水孔11,支撑座12上设置出水孔10,进水孔11和出水孔10均设置多个。顶杆机构13包括温度感应体、顶杆和弹簧等零件,温度感应体主要由蜡包构成,首温度变化影响,蜡包膨胀与收缩,带动顶杆运动,阀体9受顶杆作用力,可沿轴向进行移动,实现节温器开、关的作用,阀体9的移动方向与进水通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进水孔11共设置四个,出水孔10共设置四个。所有进水孔11为在阀体9的底壁上沿壁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且所有进水孔11为在阀体9的底壁上沿周向均匀分布,进水孔11与进水通道相连通。出水孔10为在支撑座12上贯穿设置的通孔,且所有出水孔10为在支撑座12上沿周向均匀分布,出水孔10与阀体9的内腔体和大循环出水口1连通。通过在两个节温器的支撑座12上开设4个出水空和在两个节温器的阀体9的底部开设4个进水孔11,增加了节温器的进、出水口面积,实现降低冷却系统压损的作用。为实现不同温度的控制,本专利技术采用节温器5和节温器6进行布置,其中节温器5为常开温度,节温器6为安全温度。当发动机正常工作时,进入节温器座7内的冷却液温度仅能达到第一温度,节温器5打开,节温器6关闭,确保发动机水温在经济范围,实现燃油经济性。当发动机恶劣工况下工作时,进入节温器座7内的冷却液温度进一步上升,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二温度时,节温器6打开,两个节温器5、6同时工作,进一步降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阻力,冷却系统水流量增加,实现降低水温,更好的保护发动机。进一步,节温器由于经常开、关动作,易发生损坏,布置两个节温器后,避免了因节温器故障,导致冷却系统流动不畅,造成发动机的损坏。如图1所示,小循环具体工作过程为:发动机出水通过第一进水口3和第二进水口8进入温控装置的进水通道中,当水温低于节温器5、6的开启温度时,节温器5、6的阀体9处于上止点位置,节温器5、6未开启,大循环为封闭状态,小循环出水口2与进水通道处于连通状态,水流通过小循环出水口2进入发动机,不通过循环。如图2所示,大循环具体工作过程为:发动机出水通过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8进入温控装置的进水通道中。当水温高于节温器开启温度时,两个节温器5、6处于开启状态,阀体9处于下止点位置,大循环为打开状态,水流通过大循环出水口1进入散热器,经过散热器冷却后,再进入发动机。当阀体9为打开状态时,运动至节温器座7的限位位置,小循环通道关闭,实现大循环单独工作。上述结构的发动机温控装置,具有如下的优点:1、利用多通道式结构设计,解决了调温器压损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发动机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节温器座和设置于节温器座内的两个节温器,当进入节温器座内的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一温度时,其中一个节温器处于开启状态,另一个节温器处于关闭状态;当进入节温器座内的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二温度时,第二温度大于第一温度,两个节温器处于开启状态;节温器座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一个大循环出水口和一个小循环出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动机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节温器座和设置于节温器座内的两个节温器,当进入节温器座内的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一温度时,其中一个节温器处于开启状态,另一个节温器处于关闭状态;当进入节温器座内的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二温度时,第二温度大于第一温度,两个节温器处于开启状态;节温器座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一个大循环出水口和一个小循环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宇杨国玺马小盼饶路路代兴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航瑞航空动力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