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温度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294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温度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它由保护套管、铂电阻、热敏电阻、连接线、测量电路、微处理器组成。组合式温度传感器在工作时同时采样铂电阻和热敏电阻的测量结果。在稳态过程用性能稳定、线性好的铂电阻对热敏电阻进行标定,解决了热敏电阻的离散性和复现性差的缺点;当环境温度变化剧烈时,利用热敏电阻反应迅速、灵敏度高的特点克服铂电阻时间常数大的缺点。该传感器兼有铂电阻和热敏电阻传感器的特性,是一种性能稳定、反应迅速的温度传感器,特别适用于时间常数小、精度要求高的温度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度传感器,更具体的说,它是一种它是利用铂电阻和热敏电阻同时测温,利用微处理器对它们的结果进行组合而成的组合式传感器。
技术介绍
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件,是温度控制系统的重要环节,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常用的热电阻温度敏感材料有铂、铜、镍、半导体等,它们的特性有很大不同。铂、铜、镍属于金属电阻,这些材料本身性质稳定,生产工艺也成熟,具有很好的复现性和互换性,但是金属材料的热容量较大,造成它们的响应时间较大,虽然在使用中做了许多补偿,但仍然不能满足要求。半导体材料近年来有了长足进步,它的主要优点是反应快速、灵敏度高,刚好可以弥补金属电阻材料的不足,但它的缺点也同样突出温阻特性非线性严重,重复性和互换性差,半导体材料的这些缺点限制了它在精密温度测量中的应用。事实上,现有的温度敏感材料很难同时具有良好的静态特性和动态性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温度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对温度测量呈现出不同优势的敏感材料,设计出一种兼有两者优势的较理想的传感器。组合式温度传感器就是对铂电阻和热敏电阻材料进行的组合。测量过程中,用稳定的铂电阻对不稳定的热敏电阻进行标定,可以克服热敏电阻的重复性和互换性差的缺点,而当环境温度有较大波动时,由于温度传感器本身可视为一阶惯性环节,此时动态误差成为传感器测量不准确的主要来源,用快速、灵敏的热敏电阻去克服铂电阻时间常数大的缺点。如果这种组合式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我们就能得到一种性能优良的温度传感器,它既有类似于铂电阻的稳定性和线性,又有类似于热敏电阻的快速响应特性。由于组合式温度传感器既有铂电阻稳定、线性好的优点,又有热敏电阻快速、灵敏的特点,因此它广泛应用于时间常数小、精度要求高的温度测量和控制场合。另外,组合式温度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利用铂电阻标定热敏电阻,实现了工作过程的自校正,所采用算法简单,是一种结构简单、性能优良的温度传感器。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特征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考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组装式组合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2是铂电阻测量电路原理3是热敏电阻测量电路原理4是传感器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一种组合式温度传感器由传感和变送两部分组成。其中,传感部分由铂电阻1、热敏电阻2、夹持件3、保护套管4以及导线5组成。铂电阻测量电路由不平衡电桥6构成,热敏电阻测量电路由分压式测量电路7构成,它们的输出进入微处理器8,得到模拟量或数字量的输出。组合式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并不拘泥于图1所示的结构。参照图2,铂电阻测量电路采用不平衡电桥,它还包括一个差动放大电路。合理调整电位器RP1,调整测量电路的零点。合理调整RP2,调整放大电路的输出为1~5V标准电压信号。参考图4,热敏电阻需要一个可变量程的测量电路,改变A/D转换器的参考电压并调节RP1即可得到一个可变量程的电压信号。在传感器生产出厂前,应首先根据热敏电阻和铂电阻的分度表建立标定点序列CPt={RPt(0℃),RPt(0.1℃),…,RPt(Ti)=RPt(0.1*i℃)} (1)CNTC={RNTC(0℃),RNTC(0.1℃),…,RNTC(Ti)=RNTC(0.1*i℃)} (2)标定点如表1所示,并存储于MCU的ROM区中。标定点定义为传感器工作时的稳态过程,由铂电阻的时间常数确定。当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大于某一数值R0(对应0.1℃温度变化或更大)所用时间t0大于铂电阻的时间常数时,即认为组合传感器此时进入稳态过程,可以将此温度值作为组合传感器的一个标定点。t0最小可取为铂电阻的时间常数,它用于判断组合式传感器是否进入稳定状态。R0决定组合式传感器的分辨能力,若要求组合式温度传感器的分辨能力为0.1℃则取R0为温度变化0.1℃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表1 组合式温度传感器的标定点 组合式传感器的工作过程分静态时的标定和动态时的测量两部分。每次初次使用时,首先需要确定组合传感器的标定点。传感器初次工作时,MCU在第一个采样周期由A/D采样热敏电阻值RNTC,并从MCU的ROM区查询标定点列表,计算|CNTC(i)-R|的最小值,取为刚开始工作时的标定点(CT(K),CPT(K),CNTC(K))。组合式温度传感器的工作总是从一个标定点开始的。MCU从第二个采样周期开始,由A/D不断采样热敏电阻阻值RNTC并进行计时t,并计算其阻值与标定点(上次采样时)的变化ΔR。若ΔR>R0时,t>t0(铂电阻的时间常数),则认为此时环境温度变化缓慢,组合式传感器进入标定状态。MCU采样铂电阻CPt,根据式2-4算出此时的温度CT,连同热敏电阻阻值CNTC一起,作为一个新的标定点(CT,CPt,CNTC)更新表1,并将标定结果作为组合式传感器的输出。从标定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标定过程实际上也实现了标定点的在线校正,同时标定过程也是测量的过程。表2 更新的标定点 由于半导体材料本身和生产工艺的原因,热敏电阻的特性具有离散性,不同生产厂家的热敏电阻具有不同的温度系数和动态性能,同一批热敏电阻之间也可能有差异,使热敏电阻的互换性很差,限制了它在精密测温中的应用。另外,由于半导体材料本身的不稳定,使热敏电阻的复现性差,大大影响了热敏电阻的测量精度。由组合式传感器的标定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一个标定点铂电阻都对热敏电阻进行一次标定,并且这种标定是在测量过程中实时、自动完成的,这就解决了热敏电阻的互换性和复现性差的问题。若ΔR>R0时,t<t0,则认为此时环境温度有较大波动,此时的测量误差主要为动态跟踪误差,由于热敏电阻较铂电阻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此时组合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应主要参考热敏电阻。首先根据采样来的铂电阻阻值RNTC在表1中查找,得到CNTC(i)≤RNTC<CNTC(i+1)。然后利用测得的热敏电阻值RNTC进行线性插值,得到ΔTi=0.1*CNTC(i)-RNTCCNTC(i)-CNTC(i+1)---(2-11)]]> 则组合传感器的输出为T(t)=Ti+ΔTi。在0.1℃的范围内,线性插值的结果可以具有很小的非线性误差,比起多项式拟合等其它方法,算法简单,易于在微处理器中实现。在测量过程中,这种动态过程总是从一个标定点开始到另一个标定点结束。以上动态过程以WZP-035铂电阻和DT103FF热敏电阻为例,若在进行温度检测时,测得热敏电阻阻值为2236Ω。查表1可知CNTC(70.0℃)=2240>2236>CNTC(70.1℃)=2234,得到Ti=70.0℃。又在热敏电阻表中得到RNTC(70.0℃)=2240Ω,RNTC(70.1℃)=2233Ω,计算ΔTi=0.1*RNTC(i)-RNTCRNTC(i)-RNTC(i+1)]]>=0.1*2240-22362240-2233---(2-12)]]>=0.0571]]>得到组合传感器的输出 在应用中,因为已经将电阻的变化转变为电压输出,因此需将以上公式中的电阻值转变为对应的电压值,得到UCPt={UPt(0℃),UPt(0.1℃),…,UP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传感器的工作方法,即微处理器对采样铂电阻和热敏电阻的测量输出所做的算法,其算法包含以下步骤:(1)微处理器采样热敏电阻、铂电阻测量电路输出R↓[PT]、R↓[NTC],同时启动定时器T,开始计时; (2)计算热敏电阻增量△R↓[NTC];(3)若|△R↓[NTC]|>R↓[0],则清零定时器T,并输出半导体电阻对应温度值,然后返回步骤(1);(4)若|△R↓[NTC]|<R↓[0],并且T<t↓[0],则返回步骤( 1);(5)|△R↓[NTC]|<R↓[0],并且T>t↓[0],则用铂电阻标定热敏电阻,并输出此时温度值,然后返回步骤(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川来胡乃平王焱严以刚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