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开挖排水管道注浆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352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开挖排水管道注浆修复装置,包括气囊、空压机、注浆机,所述的气囊上设置有向其内部进行充气的第一充气口、向其外部进行注浆的注浆口,所述的空压机通过管路与所述的气囊的第一充气口相连通,所述的注浆机通过管路与所述的气囊的注浆机相连通,所述的气囊包括第一充气部、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一充气部两侧的第二充气部,当所述的气囊处于满气状态时:所述的第二充气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的第一充气部的外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巩固岩土层;可以对某一段管道内的多处破损同时进行修复,可以对管道上环形的破损进行修复;无需对管道进行排水,影响较小,简化了修补的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开挖排水管道注浆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非开挖排水管道注浆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当地下排水管道、工业用水及自来水管道等地下管道遭到损坏时,为对地下管道遭到损坏段进行修复,通常将地下管道损坏段地面进行开挖,然后对其损坏段管道进行替换。但是,上述开挖修复技术具有影响交通、扰民、工期长、造价高、社会影响大等缺点。因此,目前市场上管道修复首选非开挖修复技术,因为其为地下密闭空间作业,具有交通影响较小、工期短、社会影响小且造价合理等优势。具体的,针对目前管道脱节、错口、破损、渗漏等缺陷,一般采用喷涂、注浆、局部或整体内衬等修复方法进行处理。然而,喷涂修复时,由于在常压或敞开的工作面上进行,难于实现对管道缺陷位置修复材料的全空间充满且难以保证充满的密实度;尤其是对于小管径管道的局部或整体内衬修复前,因其管径太小,无法对缺陷进行注浆填充或止水预处理,进而在局部或整体内衬等修复过程中,修复材料极易出现被管道中的水(如渗漏水)冲刷的问题,并且,修复完成后修复材料所包裹的缺陷位置仍存在较大空隙。另外,常规的注浆止水修复时,需在管壁上布置注浆孔,注浆孔本身需破坏管道结构。参见公开号为CN109595425A的专利一种管道修复装置及方法,其公开了采用对环形气囊进行充气,使环形气囊外环壁与管道的管壁紧密贴合,再将修复材料从注浆孔注入管道缺陷位置。但是环形气囊虽然可以进行点状修复,但无法对管道外壁破坏的岩土层进行加固处理,若岩土层继续破坏,则有可能再次破坏修复管段。并且,当管道上某段位置出现多处破损时,环形气囊无法同时完成修复。此外,现有的管道修复均需要排水后进行作业,影响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开挖排水管道注浆修复装置,可用于排水管道接口检查、排水管道非开挖注浆修复。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开挖排水管道注浆修复装置,包括气囊、空压机、注浆机,所述的气囊上设置有向其内部进行充气的第一充气口、向其外部进行注浆的注浆口,所述的空压机通过管路与所述的气囊的第一充气口相连通,所述的注浆机通过管路与所述的气囊的注浆机相连通,所述的气囊包括第一充气部、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一充气部两侧的第二充气部,当所述的气囊处于满气状态时:所述的第二充气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的第一充气部的外径。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充气口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充气部上;所述的注浆口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充气部上。优选地,所述的气囊上还设置有向其外部进行充气的第二充气口,所述的空压机通过管路与所述的气囊的第二充气口相连通。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充气口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充气部上。优选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气囊上的压力感应部件、压力表,所述的压力感应装置与所述的压力表相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压力感应部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充气部上。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充气部的外径不小于与待修复管道的内径。优选地,所述的注浆口设置有多个。优选地,所述的注浆口为化学注浆口。优选地,所述的管路采用胶管。优选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牵引机构,所述的牵引机构与所述的气囊相连接,用于将所述的气囊移动至待修复管道的缺陷位置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可以巩固岩土层;2、可以对某一段管道内的多处破损同时进行修复,可以对管道上环形的破损进行修复;3、无需对管道进行排水,影响较小,简化了修补的步骤。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10、第一充气部;100、注浆口;101、第二充气口;11、第二充气部;110、第一充气口;2、空压机;3、注浆机;4、管路;5、压力感应部件;6、压力表;7、管道;70、破损;8、地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的一种非开挖排水管道注浆修复装置,包括气囊、空压机2、注浆机3。在本实施例中:气囊包括第一充气部10、分别位于第一充气部10两侧的第二充气部11,且当气囊处于满气状态时:第二充气部11的外径大于第一充气部10的外径,呈现如图所示的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类似哑铃状,第二充气部11的外径不小于与待修复管道的内径,确保两侧的第二充气部11充气后可以形成封堵。气囊上设置有向其内部进行充气的第一充气口110、向其外部进行注浆的注浆口100,其中:第一充气口110设置在第二充气部11上;注浆口100设置在第一充气部10上,注浆口100设置有多个,根据浆液类型,本实施例采用化学浆液,则注浆口100为化学注浆口。气囊上还设置有向其外部进行充气的第二充气口101,装置还包括设置气囊上的压力感应部件5、压力表6,压力感应装置5与压力表6相连接,压力感应部件5可以采用如压力传感器,压力感应部件5测得的压力通过压力表6进行显示,第二充气口101、压力感应部件5均设置在第一充气部10上。空压机2通过管路4与气囊的第一充气口110、第二充气口101相连通,注浆机3通过管路4与第一充气部10的注浆口100相连通。管路4采用胶管,形状柔软便于延伸。此外,装置还包括牵引机构,牵引机构与气囊相连接,用于将气囊移动至待修复管道的缺陷位置处,牵引机构可以采用如卷扬机等。以下具体阐述下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将气囊通过牵引机构推送至管道7的破损70处,由第一充气口110向第一充气部10、第二充气部11充气,使两侧的第二充气部11充气后与管道7紧密贴合,第一充气部10则相对第二充气部11形成下凹;由第二充气口110向第一充气部10外侧的管道7内进行充气,观察压力表6的数值,若数值下降则确定此处管道7有破损70,此时通过注浆机3由注浆口100注入化学浆液,待压力表6读数突然升高,则注浆完毕;由第二充气口110再次向第一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开挖排水管道注浆修复装置,包括气囊、空压机、注浆机,所述的气囊上设置有向其内部进行充气的第一充气口、向其外部进行注浆的注浆口,所述的空压机通过管路与所述的气囊的第一充气口相连通,所述的注浆机通过管路与所述的气囊的注浆机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包括第一充气部、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一充气部两侧的第二充气部,当所述的气囊处于满气状态时:所述的第二充气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的第一充气部的外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开挖排水管道注浆修复装置,包括气囊、空压机、注浆机,所述的气囊上设置有向其内部进行充气的第一充气口、向其外部进行注浆的注浆口,所述的空压机通过管路与所述的气囊的第一充气口相连通,所述的注浆机通过管路与所述的气囊的注浆机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包括第一充气部、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一充气部两侧的第二充气部,当所述的气囊处于满气状态时:所述的第二充气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的第一充气部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开挖排水管道注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充气口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充气部上,所述的注浆口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充气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开挖排水管道注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上还设置有向其外部进行充气的第二充气口,所述的空压机通过管路与所述的气囊的第二充气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开挖排水管道注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充气口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福军朱师杰周苏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平海排水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