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运动组件的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3487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运动组件的注油装置,包括机座、架设于所述机座的齿条组件、与所述齿条组件相啮合且沿所述齿条组件的齿条长度方向往返运动的运动组件,所述齿条组件包括齿条,以及与所述齿条相配合的防漏油结构;所述运动组件包括支撑板、架设于所述支撑板且驱动端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两侧的注油器、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两端与所述齿条组件相配合的刮油板。采用上述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提升齿条注油均匀性及其注油效率,而且还能够通过防漏油结构的设置,减少润滑油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该注油装置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运动组件的注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智能柜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运动组件的注油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运动组件维护方式都是通过人工手动方式进行注油,但这种方式耗费时间及人力较多,且注油的油量及均匀度难以把握。有时会出现齿条及与齿条啮合的圆齿轮上会局部堆积无尘润滑油,当设备在行走过程,这些堆积的无尘润滑油中容易被离心力甩出影响设备内环境,同时会存在诸如浪费润滑油以及对齿条润滑不佳等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运动组件的注油装置,该注油装置能够有效提升齿条注油的均匀性以及注油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润滑油的浪费。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运动组件的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齿条组件,架设于所述机座,所述齿条组件包括齿条,以及与所述齿条相配合的防漏油结构;运动组件;与所述齿条相啮合且沿所述齿条长度方向往返运动,所述运动组件包括支撑板、架设于所述支撑板且驱动端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两侧的注油器、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两端与所述齿条组件相配合的刮油板。其中,所述防漏油结构包括齿条支撑座,以及开设于所述齿条支撑座的台阶面的挡油槽。其中,所述挡油槽位于所述齿条与所述驱动端的啮合处的下方。其中,还包括平行架设于所述机座顶面的导轨,所述导轨与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下底面的滑块滑动连接。其中,沿所述导轨一侧壁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所述齿条支撑座,所述驱动端位于所述齿条与所述导轨之间。r>其中,所述注油器的注油口穿过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齿条的齿面相接触。其中,所述挡油槽的横截面呈U字形设置。其中,所述注油器设置为自动注油器,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为电机,所述自动注油器和所述电机均与外部电控装置电连接。其中,所述刮油板呈L型设置,所述刮油板的一侧壁与所述支撑板紧固,所述刮油板的另一侧壁与所述齿条的齿面相接触或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刮油板设置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的出油口位于所述挡油槽的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运动组件的注油装置,包括机座、架设于所述机座的齿条组件、与所述齿条组件相啮合且沿所述齿条组件的齿条长度方向往返运动的运动组件,所述齿条组件包括齿条,以及与所述齿条相配合的防漏油结构;所述运动组件包括支撑板、架设于所述支撑板且驱动端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两侧的注油器、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两端与所述齿条组件相配合的刮油板。采用上述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提升齿条注油均匀性及其注油效率,而且还能够通过防漏油结构的设置,减少润滑油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该注油装置的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运动组件的注油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侧视图。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机座、2.齿条组件、21.齿条、22.齿条支撑座、221.挡油槽、3.运动组件、31.驱动齿轮、32、支撑板、33.电机、341、342.刮油板、41、42.自动注油器、51、52.导轨、53.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结合图1至图4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运动组件的注油装置,包括机座1、齿条组件2及运动组件3,具体的,本实施中,齿条组件2架设于机座1的上表面,并与运动组件3中的驱动机构的驱动齿轮31相啮合,以此使得运动组件3沿齿条组件中的齿条21长度方向往返运动。为了能够使得运动组件3沿齿条21长度方向顺畅的运动,本实施例在运动组件3的驱动齿轮31的两侧分别增加了自动注油器41、42,以此通过外部电控装置的控制,实现齿条21的精准注油,有关自动注油器41、42与外部电控装置之间的具体设置,现有技术中较为常用,在此不再具体赘述。进一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运动组件3包括支撑板32、架设于所述支撑板32且驱动齿轮31与所述齿条21相啮合的电机33、设置于所述电机33的驱动齿轮31两侧的上述自动注油器41、42、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32两端用于将堆积于齿条21上的润滑油抹平的刮油板341、342。以此方式设计的运动组件3,在电机33的驱动作用下,能够自动的沿齿条21长度方向往返运动,同时,配合自动注油器41、42及支撑板32两端刮油板341、342的作用,无须停机,即能够对齿条21自动均匀的注油,同时也极大的避免了人工注油维护时所造成的诸多麻烦,极大的提升了该运动组件3的注油装置的运行寿命及其运行效率。优选的,为了方便对电机进行控制,本实施例的电机与外部电控装置电连接,有关外部电控装置的具体设置,现有技术中较为常用,在此不再具体赘述。为了进一步的增加运动组件3与齿条组件2啮合时的运行平稳性,本实施例中,在机座1的顶面平行间隔架设有导轨51、52,所述导轨51、52与设置于所述支撑板32下底面的滑块53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通过自动注油器41、42注入齿条21上的润滑油从齿条21脱落,对机座1造成污染,所述齿条组件2包括齿条21,以及与所述齿条21相配合的防漏油结构;具体的,所述防漏油结构包括与导轨51、52平行设置的齿条支撑座22,以及开设于所述齿条支撑座22的台阶面的挡油槽221,其中所述挡油槽221位于所述齿条21与驱动齿轮31的啮合处的下方,齿条21架设于齿条支撑座22的顶面,通过上述方式组装后的运动组件3中电机33的驱动齿轮31位于所述齿条21与所述导轨51、52之间。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齿条21上漏下的润滑油进行收纳,所述挡油槽221的横截面呈U字形设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层其它形式的横截面。进一步的,为了使得自动注油器41、42中的润滑油能够更加稳定可靠的涂抹于齿条21的齿面上,自动注油器41、42的注油口穿过所述支撑板32并靠近所述齿条21的齿面,或与齿面相接触,以此将溢出齿槽的油脂刮掉。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刮油板341、342呈L型设置,刮油板341、342的一侧壁与所述支撑板32紧固,所述刮油板341、342的另一侧壁与所述齿条21的齿面相接触或间隔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刮油板341、342上的油脂能够舒畅的导入挡油槽221,在刮油板远离齿条的一侧设置有折弯壁,以此与刮油板本体形成导油槽,该导油槽的出油口位于所述挡油槽的上方,当油脂积聚于导油槽后能够顺畅的将积聚的油脂导入挡油槽内,防止油脂从刮油板边的缘溢出,污染注油装置。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运动组件的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座;/n齿条组件,架设于所述机座,所述齿条组件包括齿条,以及与所述齿条相配合的防漏油结构;/n运动组件,与所述齿条相啮合且沿所述齿条长度方向往返运动,所述运动组件包括支撑板、架设于所述支撑板且驱动端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两侧的注油器、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两端与所述齿条组件相配合的刮油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运动组件的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座;
齿条组件,架设于所述机座,所述齿条组件包括齿条,以及与所述齿条相配合的防漏油结构;
运动组件,与所述齿条相啮合且沿所述齿条长度方向往返运动,所述运动组件包括支撑板、架设于所述支撑板且驱动端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两侧的注油器、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两端与所述齿条组件相配合的刮油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运动组件的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油结构包括齿条支撑座,以及开设于所述齿条支撑座的台阶面的挡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运动组件的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槽位于所述齿条与所述驱动端的啮合处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运动组件的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行架设于所述机座顶面的导轨,所述导轨与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下底面的滑块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运动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