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273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屏蔽系统包括:呈套筒状的导电套筒、环设在导电套筒上的导电弹簧圈,以及第一导电筒体;导电套筒具有供线缆穿过的过线孔;过线孔具有用于与线缆上屏蔽线接触的导电内壁;第一导电筒体套设在导电弹簧圈上,导电弹簧圈与第一导电筒体之间导电连接。第一导电筒体通过导电弹簧圈进行接地,非常方便,只需要将第一导电筒体套设在导电弹簧圈上即可;且第一导电筒体能够保护导电弹簧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蔽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连接器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屏蔽系统。
技术介绍
连接器(连接器:用于导通/断开电路以供电流传递;连接器通常是母端子和公端子采用插拔的方式进行导通/断开)在现代机电设备中,应用非常广泛。连接器内通常布设有线缆,线缆上通常具有屏蔽线,屏蔽线通常直接焊接在连接器外壳上进行接地,接地十分复杂,不便于安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连接器外壳接地复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屏蔽系统包括:呈套筒状的导电套筒、环设在所述导电套筒上的导电弹簧圈,以及第一导电筒体;所述导电套筒具有供线缆穿过的过线孔;所述过线孔具有用于与所述线缆上屏蔽线接触的导电内壁;所述第一导电筒体套设在所述导电弹簧圈上,所述导电弹簧圈与所述第一导电筒体之间导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弹簧圈环绕在导电套筒外侧并呈螺旋状。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弹簧圈具有用于抵接在所述第一导电筒体内壁上的杆体部。进一步地,所述杆体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电套筒的延伸方向相同。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导电筒体,可拆卸式套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筒体上的第三导电筒体,以及套设并滑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筒体上的第四导电筒体;所述第一导电筒体套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筒体上,且所述第一导电筒体与所述第二导电筒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筒体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第四导电筒体上;所述第二导电筒体上设置有第一导电止挡部,所述第四导电筒体上设置有第二导电止挡部,所述第一导电止挡部与所述第二导电止挡部之间夹持有导电弹片。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弹片呈圆弧状,且所述导电弹片套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筒体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弹片在所述第二导电筒体的延伸方向上凹凸呈波浪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筒体上套设有环形垫片,所述环形垫片夹持在所述导电弹片与所述第一导电止挡部之间。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五导电筒体;所述第五导电筒体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筒体上,且所述第五导电筒体与所述第一导电筒体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电筒体的弧形侧面上开设有环绕所述第三导电筒体并呈螺旋式延伸的滑槽,所述第四导电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滑设在所述滑槽内的滑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屏蔽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屏蔽系统,导电套筒通过过线孔套设在线缆上,且线缆上屏蔽线与过线孔的导电内壁接触(比如:导电套筒套设在屏蔽线上);导电套筒上套设有导电弹簧圈,使得线缆上屏蔽线上的电荷通过导电套筒传递到导电弹簧圈上;导电弹簧圈与第一导电筒体之间导电连接,第一导电筒体通过导电弹簧圈进行接地,非常方便,只需要将第一导电筒体套设在导电弹簧圈上即可;且第一导电筒体能够保护导电弹簧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蔽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蔽系统的轴截面(以第二导电筒体的轴线为基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导电筒体的立体装配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导电筒体的立体装配示意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导电筒体的立体装配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四导电筒体的立体装配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电弹簧圈的立体装配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电弹簧圈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1-第一导电筒体;12-第二导电筒体;121-第一导电止挡部;13-第三导电筒体;131-滑槽;14-第四导电筒体;141-第二导电止挡部;142-滑块;15-第五导电筒体;2-导电弹片;3-环形垫片;4-导电套筒;41-过线孔;5-导电弹簧圈;51-杆体部;6-线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屏蔽系统进行说明。屏蔽系统包括:呈套筒状的导电套筒4(筒:中空管状物)、环设在导电套筒4上的导电弹簧圈5,以及第一导电筒体11;导电套筒4具有供线缆6穿过的过线孔41;过线孔41具有用于与线缆6上屏蔽线接触的导电内壁;第一导电筒体11套设在导电弹簧圈5上,导电弹簧圈5与第一导电筒体11之间导电连接。如此,导电套筒4通过过线孔41套设在线缆6上,且线缆6上屏蔽线与过线孔41的导电内壁接触(比如:导电套筒4套设在屏蔽线上);导电套筒4上套设有导电弹簧圈5,使得线缆6上屏蔽线上的电荷通过导电套筒4传递到导电弹簧圈5上;导电弹簧圈5与第一导电筒体11之间导电连接,第一导电筒体11通过导电弹簧圈5进行接地,非常方便,只需要将第一导电筒体11套设在导电弹簧圈5上即可;且第一导电筒体11能够保护导电弹簧圈5。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过线孔41在直线方向延伸。如此,便于线缆6穿过上述过线孔41。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过线孔41的横截面为圆形。如此,线缆6通常为圆形,圆形线缆6穿过圆形过线孔41比较容易。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8,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屏蔽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电弹簧圈5环绕在导电套筒4外侧并呈螺旋状。如此,呈螺旋状的导电弹簧圈5能够便于撑开和收拢以适应不同外径的导电套筒4。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8,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屏蔽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电弹簧圈5具有用于抵接在第一导电筒体11内壁上的杆体部51。如此,杆体部51抵接在第一导电筒体11上不容易打滑。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8,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屏蔽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屏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套筒状的导电套筒、环设在所述导电套筒上的导电弹簧圈,以及第一导电筒体;所述导电套筒具有供线缆穿过的过线孔;所述过线孔具有用于与所述线缆上屏蔽线接触的导电内壁;所述第一导电筒体套设在所述导电弹簧圈上,所述导电弹簧圈与所述第一导电筒体之间导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屏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套筒状的导电套筒、环设在所述导电套筒上的导电弹簧圈,以及第一导电筒体;所述导电套筒具有供线缆穿过的过线孔;所述过线孔具有用于与所述线缆上屏蔽线接触的导电内壁;所述第一导电筒体套设在所述导电弹簧圈上,所述导电弹簧圈与所述第一导电筒体之间导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弹簧圈环绕在导电套筒外侧并呈螺旋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弹簧圈具有用于抵接在所述第一导电筒体内壁上的杆体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电套筒的延伸方向相同。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屏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电筒体,可拆卸式套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筒体上的第三导电筒体,以及套设并滑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筒体上的第四导电筒体;所述第一导电筒体套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筒体上,且所述第一导电筒体与所述第二导电筒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筒体可拆卸式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坚邹太和罗伟康
申请(专利权)人:顺科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