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簧活动端支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435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钢板弹簧悬架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簧活动端支架总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板簧活动端支架总成包括吊耳端支架、吊耳、吊耳销轴、板簧销轴,所述吊耳的上端通过吊耳销轴与吊耳端支架连接,所述吊耳的下端设有用于置入板簧活动端卷耳的空腔以及开有供板簧销轴穿入的通孔,它包括用于阻挡吊耳向外转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包括固定部和限位部,所述固定部通过螺栓与吊耳端支架固定,所述限位部设置在吊耳的外侧。当板簧前段发生断裂时,能够对板簧向后位移进行限位进而避免板簧干涉前轮转向系统,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板簧活动端支架总成具有适配性强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簧活动端支架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钢板弹簧悬架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簧活动端支架总成。
技术介绍
目前钢板弹簧悬架系统中,板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端支架和吊耳上,由于吊耳与吊耳端支架通过销轴连接,因此当单片簧前半段发生断裂后,吊耳绕吊耳销向后摆动,钢板弹簧后半部分同前桥后移,对应单片簧的当量导向杆中心与转向机摇臂中心的距离大幅增加,这会在短时间内对转向系统形成严重干涉,导致前轮异常转向,影响行车安全;而且由于一侧板簧失去承载作用,车辆工况将由空载或满载工况短时间内进入极限上跳工况。为了应对以上问题,常见的解决方案是改进吊耳端支架的结构,在现有吊耳端支架上增加犄角结构,在单片簧断裂后,板簧卷耳可以卡在吊耳端支架的犄角结构上以达到防止板簧向后位移的目的,但是改变吊耳端支架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难度,比如需要对不同车架和布置重新设计吊耳端支架,造成左右侧不通用,模块化设计难度高,生产安装成本高,库存维护复杂等问题,再比如附带犄角结构的吊耳端支架开裂后,需要一同更换支架,造成维修工时长,维修成本高,对维修车间要求高等问题。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簧活动端支架总成,包括吊耳端支架(1)、吊耳(2)、吊耳销轴(6)、板簧销轴(4),所述吊耳(2)的上端通过吊耳销轴(6)与吊耳端支架(1)连接,所述吊耳(2)的下端设有用于置入板簧活动端卷耳的空腔以及开有供板簧销轴(4)穿入的通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阻挡吊耳(2)向外转动的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包括固定部(5a)和限位部(5c),所述固定部(5a)通过螺栓与吊耳端支架(1)固定,所述限位部(5c)设置在吊耳(2)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簧活动端支架总成,包括吊耳端支架(1)、吊耳(2)、吊耳销轴(6)、板簧销轴(4),所述吊耳(2)的上端通过吊耳销轴(6)与吊耳端支架(1)连接,所述吊耳(2)的下端设有用于置入板簧活动端卷耳的空腔以及开有供板簧销轴(4)穿入的通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阻挡吊耳(2)向外转动的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包括固定部(5a)和限位部(5c),所述固定部(5a)通过螺栓与吊耳端支架(1)固定,所述限位部(5c)设置在吊耳(2)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簧活动端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端支架(1)包括支架本体(11)和设置在支架本体(11)下端的第一销孔座(12)和第二销孔座(13);所述吊耳(2)包括第一连接臂(22)和第二连接臂(23),所述第一连接臂(22)的上端通过吊耳销轴(6)与第一销孔座(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22)的下端开有供板簧销轴(4)穿入的通孔;所述第二连接臂(23)的上端通过吊耳销轴(6)与第二销孔座(1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下端开有供板簧销轴(4)穿入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臂(22)和第二连接臂(23)之间形成用于置入板簧活动端卷耳的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簧活动端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22)包括第一上侧壁段(22a)、第一下侧壁段(22c)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上侧壁段(22a)和第一下侧壁段(22c)的第一曲形侧壁段(22b),所述第一上侧壁段(22a)与第一销孔座(12)的内壁面贴合,所述第一下侧壁段(22c)位于第一销孔座(12)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连接臂(23)包括第二上侧壁段(23a)、第二下侧壁段(23c)以及连接所述第二上侧壁段(23a)和第二下侧壁段(23c)的第二曲形侧壁段(23b),所述第二上侧壁段(23a)与第二销孔座(13)的内壁面贴合,所述第二下侧壁段(23c)位于第二销孔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梓田李应涛孙华祺杜笑晨范培斌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