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零件冲压模具退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74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零件冲压模具退料机构,包括凹模,所述凹模的顶部设置有型面,所述凹模内部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形槽,并且凹模内部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圆形槽,所述第一圆形槽和第二圆形槽相连通,并且第一圆形槽和第二圆形槽的内部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表面且位于第二圆形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冲压模具退料机构技术领域。该新型汽车零件冲压模具退料机构,通过凹模内部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形槽,并且凹模内部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圆形槽,将安装槽位设在凹模底部,型面只开设与顶料杆相配合的孔,降低对型面的损伤,且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弹性衰减时可方便的观察并进行一定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汽车零件冲压模具退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退料机构
,具体为一种新型汽车零件冲压模具退料机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覆盖件冲压生产实际工况中,对于产品型面复杂、型面落差较大或者拉延深度大的冲压制件,常常会出现制件被吸附在凹模内的现象,造成取件闲难,实际设计中可以考虑在模具上增加顶料芯,这种方式会增加模具空间与结构的复杂程度,如额外使用压力源,增加了模具开发成本,在模具上设置排气孔的方式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卡料,但效果甚微,如果使用机械进行人工强制卸料,会对制件造成损坏,引起产品变形,影响冲压件后序成形,同时,还会增加冲压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效率,影响模具使用效果。现有技术中,目前常用的卸料装置为弹簧柱塞结构,其主要由顶杆基柱和弹簧构成,整个机构设置在凹模上,这种机构需要在凹模型面上开设较大安装槽位,对型面损伤大,且弹簧使用过程中存在弹性衰减,无法及时发现衰减程度并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零件冲压模具退料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目前常用的卸料装置为弹簧柱塞结构,其主要由顶杆基柱和弹簧构成,整个机构设置在凹模上,这种机构需要在凹模型面上开设较大安装槽位,对型面损伤大,且弹簧使用过程中存在弹性衰减,无法及时发现衰减程度并进行调节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汽车零件冲压模具退料机构,包括凹模,所述凹模的顶部设置有型面,所述凹模内部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形槽,并且凹模内部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圆形槽,所述第一圆形槽和第二圆形槽相连通,并且第一圆形槽和第二圆形槽的内部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表面且位于第二圆形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板,并且第二圆形槽内部的底部设置有底塞,所述顶杆的表面且位于限位板的底部与底塞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矩形弹簧,所述底塞的中部开设有与顶杆相适配的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二圆形槽内壁的底部设置有内螺纹,并且底塞的表面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优选的,所述顶杆表面的顶部设置有调节准线,所述顶杆的表面且位于调节准线的顶部设置有预警线。优选的,所述凹模的底部设置有模座,并且模座的中部开设有通槽。优选的,所述模座与凹模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且模座的内部与凹模的底部均开设有与螺钉相适配的固定孔。优选的,所述底塞的底部设置有六棱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零件冲压模具退料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新型汽车零件冲压模具退料机构,通过凹模内部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形槽,并且凹模内部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圆形槽,第一圆形槽和第二圆形槽相连通,并且第一圆形槽和第二圆形槽的内部设置有顶杆,顶杆的表面且位于第二圆形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板,并且第二圆形槽内部的底部设置有底塞,顶杆的表面且位于限位板的底部与底塞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矩形弹簧,底塞的中部开设有与顶杆相适配的通孔,将安装槽位设在凹模底部,型面只开设与顶料杆相配合的孔,降低对型面的损伤,且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弹性衰减时可方便的观察并进行一定的调节。(2)、该新型汽车零件冲压模具退料机构,通过第二圆形槽内壁的底部设置有内螺纹,并且底塞的表面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顶杆表面的顶部设置有调节准线,顶杆的表面且位于调节准线的顶部设置有预警线,凹模的底部设置有模座,并且模座的中部开设有通槽,模座与凹模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且模座的内部与凹模的底部均开设有与螺钉相适配的固定孔,底塞的底部设置有六棱环,顶杆延伸至底塞底部,底塞对顶杆起到导向作用,加强顶杆的稳定性,六棱环可利用内六棱杆进行旋转调节,实现弹簧弹性衰减时保证退料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底塞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凹模、2-型面、3-第一圆形槽、4-第二圆形槽、5-顶杆、6-限位板、7-底塞、8-矩形弹簧、9-通孔、10-内螺纹、11-外螺纹、12-调节准线、13-预警线、14-模座、15-通槽、16-螺钉、17-固定孔、18-六棱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汽车零件冲压模具退料机构,包括凹模1,凹模1的顶部设置有型面2,凹模1的底部设置有模座14,并且模座14的中部开设有通槽15,模座14与凹模1通过螺钉16固定连接,并且模座14的内部与凹模1的底部均开设有与螺钉16相适配的固定孔17,凹模1内部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形槽3,并且凹模1内部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圆形槽4,第二圆形槽4内壁的底部设置有内螺纹10,并且底塞7的表面设置有与内螺纹10相适配的外螺纹11,第一圆形槽3和第二圆形槽4相连通,并且第一圆形槽3和第二圆形槽4的内部设置有顶杆5,合模状态下顶杆5顶端与型面2齐平,开模状态下在矩形弹簧8的作用下顶杆5顶端高出型面2,顶杆5表面的顶部设置有调节准线12,调节准线12用于调节校准,旋转底塞7即可控制顶杆5的上下位置调节,标准状态下应使调节准线12对其型面2,通过调节准线12的位置即可直观判断矩形弹簧8的弹性衰减状况,顶杆5的表面且位于调节准线12的顶部设置有预警线13,当预警线13沉降至型面2时说明矩形弹簧8的衰减已接近极限,应当进行更换,从而避免错过更换弹簧的时机,保证退料机构的正常运行,顶杆5的表面且位于第二圆形槽4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板6,并且第二圆形槽4内部的底部设置有底塞7,底塞7的底部设置有六棱环18,顶杆5的表面且位于限位板6的底部与底塞7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矩形弹簧8,矩形弹簧8套设在顶杆5表面,对矩形弹簧8进行限定作用,有效防止矩形弹簧8卡死的情况,底塞7的中部开设有与顶杆5相适配的通孔9,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使用时,将材料放置在型面2,合模后在压力作用下矩形弹簧8收缩,顶杆5向下运动,开模时顶部压力撤销,在矩形弹簧8的作用下将顶杆5向上推动,从而将物料从型面2推离,使用过程中矩形弹簧8的弹性逐渐衰减,可通过观察调节准线12及预警线13来判断矩形弹簧8的工况,当调节准线12下降,可通过内六棱杆旋转六棱环18,使底塞7旋转,调节底塞7在第二圆形槽4中的位置,从而带动矩形弹簧8和顶杆5向上补偿,内螺纹10高度有限,所以补偿调节范围有限,达到极限后不可再调节,此时当顶杆5上的预警线13沉降至型面2时应当及时更换矩形弹簧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汽车零件冲压模具退料机构,包括凹模(1),所述凹模(1)的顶部设置有型面(2),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1)内部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形槽(3),并且凹模(1)内部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圆形槽(4),所述第一圆形槽(3)和第二圆形槽(4)相连通,并且第一圆形槽(3)和第二圆形槽(4)的内部设置有顶杆(5),所述顶杆(5)的表面且位于第二圆形槽(4)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板(6),并且第二圆形槽(4)内部的底部设置有底塞(7),所述顶杆(5)的表面且位于限位板(6)的底部与底塞(7)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矩形弹簧(8),所述底塞(7)的中部开设有与顶杆(5)相适配的通孔(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汽车零件冲压模具退料机构,包括凹模(1),所述凹模(1)的顶部设置有型面(2),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1)内部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形槽(3),并且凹模(1)内部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圆形槽(4),所述第一圆形槽(3)和第二圆形槽(4)相连通,并且第一圆形槽(3)和第二圆形槽(4)的内部设置有顶杆(5),所述顶杆(5)的表面且位于第二圆形槽(4)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板(6),并且第二圆形槽(4)内部的底部设置有底塞(7),所述顶杆(5)的表面且位于限位板(6)的底部与底塞(7)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矩形弹簧(8),所述底塞(7)的中部开设有与顶杆(5)相适配的通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零件冲压模具退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形槽(4)内壁的底部设置有内螺纹(10),并且底塞(7)的表面设置有与内螺纹(10)相适配的外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泽轶莘昌金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金博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