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机身上的具有机身外侧的耗电器的电气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04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1
一种飞行器机身上的电气组件,所述电气组件具有机身构件、耗电器、以及导电的电连接元件。这个电连接元件穿过所述机身构件中的开口向外延伸,并且在所述机身构件的内侧面或外侧面上能够具有支承区段,所述支承区段被布置成用于接合或引向电压电极。所述电连接元件相对于所述开口和所述机身构件电绝缘,并且能够与被布置在所述内侧面上的电压源相连接。所述耗电器被布置在所述机身构件的外侧面上,并且与所述连接元件的伸出至所述机身的外侧面的部分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飞行器机身上的具有机身外侧的耗电器的电气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飞行器机身上的电气组件、以及一种具有带有至少一个这样的组件的机身的飞行器。
技术介绍
现代交通飞行器具有大量的用于多种不同功能的耗电器。这些耗电器不仅可以位于飞行器机身的内部,而且可以位于机身外侧面上。为了将这些耗电器联接到在机身内侧布置的电压源,需要延伸穿过机身蒙皮的电连接件。在机身外侧布置的耗电器的实例是一种可以借此提供发光元件的电致发光设备。为了以尽可能扁平的结构进行供电,已知各种变体。US2018/0002033A1例如示出带状的、柔性的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具有导电层,该导电层具有包围该导电层的电绝缘体。该连接元件通过狭缝被引导到机身内部并且在那里被引向电压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飞行器的机身的替代性的电气组件,该电气组件具有在机身的外侧面上的耗电器和在机身内侧面上的电压源,其中能够实现尽可能牢固的、然而却非常扁平地构造的电连接件。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实施方式和改进方案自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说明中得出。提出一种飞行器机身上的电气组件,所述电气组件具有机身构件、至少一个耗电器、以及导电的电连接元件,其中所述机身构件具有内侧面和外侧面,其中在所述机身构件中布置有开口,所述电连接元件延伸穿过所述开口延伸,其中所述电连接元件具有盘状的支承区段、以及横向于所述支承区段延伸的贯穿区段,其中所述支承区段齐平地被紧固在所述机身构件的外侧面或内侧面上,并且所述贯穿区段从所述支承区段延伸穿过所述开口并且延伸超出所述开口,其中所述电连接元件相对于所述开口和所述机身构件电绝缘,并且能够与被布置在所述内侧面上的电压源相连接,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耗电器被布置在所述机身构件的外侧面上,并且与所述连接元件的伸出至所述机身的外侧面的部分电连接。机身构件可以是飞行器机身的一体式组成部分。该机身构件例如可能是机身外壳、所谓的机身筒体或配属于飞行器机身或与该飞行器机身连接的其他构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机身构件由哪种材料制造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关紧要的。除了金属性材料之外,还可以考虑塑料、纤维增强的塑料或其混合物。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如在更下文中所实施的),机身构件的导电性可能是适合的。如开篇所提及的,所述至少一个耗电器可能是电致发光设备。然而,实际上本专利技术还适合用于电联接其他的耗电器,例如一般的照明装置、通信设备、传感器系统等。核心部件构成导电的电连接元件。这个电连接元件在其结构方面与带状的连接元件或与弯曲的线缆明显不同。盘状的支承区段可以被设置成用于布置在机身外侧面上。于是,该支承区段尤其具有面型的结构,并且因此在主延伸平面中延伸,该主延伸平面与机身构件的相关侧面的主延伸平面一致。在这个延伸平面中所占据的尺寸明显超过了支承区段的厚度(即厚薄度)。该厚度可能为优选地小于1mm,并且特别优选地处于0.1mm与0.8mm之间并且示例性地处于0.2mm与0.5mm之间。替代于此,支承区段还可以被布置在机身构件的内侧面上,从而使得贯穿区段穿过开口向外延伸至机身外侧面。在这种情况下,支承区段的厚度不必与布置在机身外侧面上的情况下一样小。贯穿区段横向于该支承区段并且特别优选地垂直地延伸。贯穿区段的尺寸可能是取决于多个边界条件而设计的。除了有待预期的电流流量、所使用的材料的导电性、装配人员的可操作性之外,尤其在考虑到机身内侧面与机身外侧面之间的压力差的情况下,这些边界条件还包括合理的机械强度。此外,还可以确定电连接的机械实现方式的尺寸。可以想象的是,在机身构件中彼此独立地使用多个这样的电连接元件。支承区段和贯穿区段可能构成一体式的构件。替代于此,电连接元件还可能是多件式地实施的,从而使得支承区段和贯穿区段可能通过适合的装配方法互相连接。然而优选地,这两个区段的一体式构造方式呈唯一的构件的形式。电绝缘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来实现。变体例如包括将绝缘的漆或树脂施加到连接元件的相关表面上。替代于此或除此之外,可以将包围连接元件的绝缘的插入件安置在开口中,该插入件还在由支承区段所占据的表面区域的下方延伸。电压源的电极可以在机身内侧与贯穿区段或支承区段连接,这取决于这两个区段中的哪一个区段是布置在机身内侧的。位于机身外侧的区段同样可以接合对应的电极。因此不需要通过间隙使柔性的、带状的连接元件转向,不需要弯折常规的电气线路,或不需要其他的、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用于线路贯通的变体。在机身内侧布置的区段可以以机械上非常牢固的方式与机载侧的线缆或汇流排连接。被布置在外侧面上的面型的支承区段或向外伸出的贯穿区段可以设有基于箔片的电连接件,以便与耗电器产生电连接。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承区段为外部支承区段,所述外部支承区段与所述机身外侧面粘合。贯穿区段可以在装配时从外部穿过开口被插入,使得相关的支承区段与机身构件产生止挡并且被扁平地敷设在机身构件上。通过扁平的粘合并且在支承区段的特别扁平的设计方案中,可以在机身外侧面上实现特别小的结构高度,该结构高度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是无损的。优点于是在于,通过用于粘合所使用的粘合剂来实现电绝缘,从而使得不存在附加的材料层。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还具有内部支承区段,所述内部支承区段被布置在所述机身构件的内侧面上、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贯穿区段或直接与所述贯穿区段相邻地布置、相对于所述贯穿区段是绝缘的并且以导电的方式与所述机身构件相连接。内部支承区段可能与电压源的第二电极或接地相连接。于是可能通过连接构件和机身构件上的接头来向至少一个耗电器供应电压。通过内部支承区段的与贯穿区段相邻或包围该贯穿区段的布置可以实现特别有利的电连接元件,其中这些接头是并排地或共轴地以拧接连接器或类似物的形式而存在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外部支承区段,所述外部支承区段各自具有单独的贯穿区段并且被布置在所述机身构件的内侧面上的共同的内部支承区段以电绝缘的方式包围,其中所述内部支承区段以导电的方式与所述机身构件相连接。因此可能为多个不同的耗电器提供单独的电连接件。因此,在电致发光设备的实例中可能控制多个不同的场或区域。机身构件于是可以用作接地。替代性地,所述支承区段可以是内部支承区段,其中所述贯穿区段穿过所述开口延伸至所述机身外侧面。因此,内部支承区段齐平地贴靠机身内侧面,并且外侧面上的电连接可以通过贯穿区段的位于机身外侧面上的端部来实现。因此,同样可以非常精确地控制结构厚度。特别的优点在于以下事实:内部支承区段并不一定必须设计得非常薄,而是可以设计为主要用于满足操作要求和装配要求。优选地,所述贯穿区段与所述机身外侧面大体上齐整地终止。此外,贯穿区段还可以略微在机身外侧面的下方终止。因此,可以非常扁平地实现位于机身外侧面上的结构。优选地,所述内部支承区段可以被粘合到所述机身内侧面上。在此,为此使用的粘合剂也可以同时用作电绝缘体并且简化结构。同样地,所述支承区段可能借助于至少一个连接器件以电绝缘的方式与所述机身内侧面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飞行器机身(4)上的电气组件(2,46),所述电气组件具有:/n-机身构件(6),/n-至少一个耗电器(8,8A,8B),以及/n-导电的电连接元件(10,48),/n其中所述机身构件(6)具有内侧面(12)和外侧面(14),/n其中在所述机身构件(6)中布置有开口(16),所述电连接元件(10,48)延伸穿过所述开口,/n其中所述电连接元件(10)具有盘状的支承区段(18,18A,18B,50)、以及横向于所述支承区段(18,18A,18B,50)延伸的贯穿区段(22,22A,22B,52),/n其中所述支承区段(18,18A,18B,50)齐平地被紧固在所述机身构件(6)的外侧面(14)或内侧面(12)上,并且所述贯穿区段(22,22A,22B,52)从所述支承区段(18,18A,18B,50)延伸穿过所述开口(16)并且延伸超出所述开口(16),/n其中所述电连接元件(10,48)相对于所述开口(16)和所述机身构件(6)电绝缘,并且能够与被布置在所述内侧面(12)上的电压源相连接,并且/n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耗电器(8,8A,8B)被布置在所述机身构件(6)的外侧面(14)上,并且与所述连接元件(10,48)的伸出至所述机身(4)的外侧面(14)的部分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27 DE 102019104929.61.一种飞行器机身(4)上的电气组件(2,46),所述电气组件具有:
-机身构件(6),
-至少一个耗电器(8,8A,8B),以及
-导电的电连接元件(10,48),
其中所述机身构件(6)具有内侧面(12)和外侧面(14),
其中在所述机身构件(6)中布置有开口(16),所述电连接元件(10,48)延伸穿过所述开口,
其中所述电连接元件(10)具有盘状的支承区段(18,18A,18B,50)、以及横向于所述支承区段(18,18A,18B,50)延伸的贯穿区段(22,22A,22B,52),
其中所述支承区段(18,18A,18B,50)齐平地被紧固在所述机身构件(6)的外侧面(14)或内侧面(12)上,并且所述贯穿区段(22,22A,22B,52)从所述支承区段(18,18A,18B,50)延伸穿过所述开口(16)并且延伸超出所述开口(16),
其中所述电连接元件(10,48)相对于所述开口(16)和所述机身构件(6)电绝缘,并且能够与被布置在所述内侧面(12)上的电压源相连接,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耗电器(8,8A,8B)被布置在所述机身构件(6)的外侧面(14)上,并且与所述连接元件(10,48)的伸出至所述机身(4)的外侧面(14)的部分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2,46),
其中所述支承区段(18,18A,18B,50)是外部支承区段(18,18A,18B),所述外部支承区段与所述机身外侧面(14)粘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2,46),
所述组件还具有内部支承区段(50),所述内部支承区段被布置在所述机身构件(4)的内侧面(12)上、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贯穿区段(22,22A,22B,52)或直接与所述贯穿区段相邻地布置、相对于所述贯穿区段(22,22A,22B,52)是绝缘的并且以导电的方式与所述机身构件(6)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件(2,46),
所述组件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外部支承区段(18,18A,18B),所述外部支承区段各自具有单独的贯穿区段(22,22A,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凯·舒尔策赖曼
申请(专利权)人:空中客车德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