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系统以及电动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011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冷系统以及包括该液冷系统的电动汽车,液冷系统包括截止阀、水泵和补液箱,截止阀和水泵连通并且形成完整回路;补液箱的上端设有排气管,补液箱的下端设有出液口,排气管通过第一三通与截止阀的进液端连通,出液口通过第二三通与截止阀的出液端连通,从而使得补液箱和截止阀并联,并且补液箱与水泵串联。这种液冷系统只需要在水泵开动的状态下关闭截止阀,此时水泵会从与截止阀并联的补液箱中抽取冷却液,同时液冷系统内的空气也会通过排气管排出至补液箱的上端。这种液冷系统可以较为方便的实现冷却液的补充和排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系统以及电动汽车
本技术涉及液冷调温
,尤其涉及一种液冷系统以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纯电动客车需要用到大量电池组作为动力源,电池组在充电或工作时会放出很大的热量,就会用到液冷系统来散热,确保电池组正常工作,提高电池组使用寿命。液冷系统可以集成到大巴空调中,这样液冷系统在工作时,冷却液通过水泵送到板式换热器中与空调制冷剂进行冷热交换,达到散热目的。液冷系统在工作一端时间后,冷却液会发生消耗,这就需要进行冷却液的补充和排气的操作。然而,传统的液冷系统中对冷却液的补充和排气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较为方便的实现冷却液的补充和排气的液冷系统。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液冷系统的电动汽车。一种液冷系统,包括截止阀、水泵和补液箱,所述截止阀和所述水泵连通并且形成完整回路;所述补液箱用于存储冷却液,所述补液箱的上端设有排气管,所述补液箱的下端设有出液口,所述排气管通过第一三通与所述截止阀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第二三通与所述截止阀的出液端连通,从而使得所述补液箱和所述截止阀并联,并且所述补液箱与所述水泵串联。一种电动汽车,包括电池组以及上述的液冷系统。这种液冷系统在需要补充冷却液和排气时,只需要在水泵开动的状态下关闭截止阀,此时水泵会从与截止阀并联的补液箱中抽取冷却液,同时液冷系统内的空气也会通过排气管排出至补液箱的上端,当液冷系统内的冷却液补满后,只需要打开截止阀,即可进行正常的液冷工作。这种液冷系统可以较为方便的实现冷却液的补充和排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液冷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液冷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又一实施方式的液冷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4为再一实施方式的液冷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液冷系统100,包括第一热交换器110、第二热交换器120、截止阀130、水泵140和补液箱150。第一热交换器110用于吸收热量。例如,第一热交换器110可以用于吸收电池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第二热交换器120用于释放热量。具体来说,第二热交换器120用于将第一热交换器110吸收到的热量释放出去。第一热交换器110、第二热交换器120、截止阀130和水泵140连通并且形成完整回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液冷系统100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完成散热(例如,直接通过管道散热)。在该实施方式中,截止阀130和水泵140连通并且形成完整回路。补液箱150用于存储冷却液,补液箱150的上端设有排气管152,补液箱150的下端设有出液口154,排气管152通过第一三通160与截止阀130的进液端连通,出液口154通过第二三通170与截止阀130的出液端连通,从而使得补液箱150和截止阀130并联,并且补液箱150与水泵140串联。这种液冷系统100在需要补充冷却液和排气时,只需要在水泵140开动的状态下关闭截止阀130,此时水泵140会从与截止阀130并联的补液箱150中抽取冷却液,同时液冷系统100内的空气也会通过排气管152排出至补液箱的上端。当液冷系统100内的冷却液补满后,只需要打开截止阀130,即可进行正常的液冷工作。这种液冷系统可以较为方便的实现冷却液的补充和排气。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热交换器110、第二热交换器120、截止阀130和水泵140按照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依次连接,并且第二三通170设置在截止阀130和水泵140之间。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水泵140尽可能的靠近补液箱150的出液口154,从而使得水泵140可以更为容易地抽取冷却液。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选择将水泵140设置在其他位置,例如,水泵140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110和第二热交换器120之间,此时液冷系统100也可以工作,但是会导致在补充冷却液时,水泵140的工作压力较大。优选的,第一三通160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110和第二热交换器120之间,从而使得第一热交换器110、补液箱150和水泵140形成完整回路。第一热交换器110、补液箱150和水泵140形成完整回路,也进一步地降低了水泵140的工作压力。本实施方式中,截止阀130为通过管接头螺母安装的螺纹式截止阀、通过喉箍安装的墩口式截止阀或通过铜管焊接在管路上的焊接式铜截止阀。采用螺纹式截止阀通过管接头螺母固定在管路上的方案结构复杂,易漏,成本最高。采用墩口式截止阀通过喉箍固定在管路上的方案简单,易漏,成本低。采用焊接式铜截止阀牢固可靠,不泄漏,成本较高。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热交换器110为蛇管式换热器110,第二热交换器120为板式换热器120,冷却液流入板式换热器120的热端。板式换热器120的冷端流入冷却介质,从而将液冷系统内的热量带走。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排气管152设置在补液箱150的顶端,并且补液箱150的顶端还设有进液口156,冷却液为含有乙二醇的水。本实施方式的液冷系统100中,第一热交换器110、截止阀130和水泵140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或更多,共用1个第二热交换器120和1个补液箱150即可。这样使得液冷系统100可以同时对多个发热源进行散热。如图2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液冷系统200,包括第一热交换器210、第二热交换器220、截止阀230、水泵240、补液箱250和排气阀260。第一热交换器210用于吸收热量。例如,第一热交换器210可以用于吸收电池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第二热交换器220用于释放热量。具体来说,第二热交换器220用于将第一热交换器210吸收到的热量释放出去。第一热交换器210、排气阀260、第二热交换器220、截止阀230和水泵240连通并且形成完整回路。补液箱250用于存储冷却液,补液箱250的上端设有排气管252,补液箱250的下端设有出液口254,排气管252通过第一三通270与截止阀230的进液端连通,出液口254通过第二三通280与截止阀230的出液端连通,从而使得补液箱250和截止阀230并联,并且补液箱250与水泵240串联。这种液冷系统200在需要补充冷却液和排气时,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截止阀、水泵和补液箱,所述截止阀和所述水泵连通并且形成完整回路;/n所述补液箱用于存储冷却液,所述补液箱的上端设有排气管,所述补液箱的下端设有出液口,所述排气管通过第一三通与所述截止阀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第二三通与所述截止阀的出液端连通,从而使得所述补液箱和所述截止阀并联,并且所述补液箱与所述水泵串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截止阀、水泵和补液箱,所述截止阀和所述水泵连通并且形成完整回路;
所述补液箱用于存储冷却液,所述补液箱的上端设有排气管,所述补液箱的下端设有出液口,所述排气管通过第一三通与所述截止阀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第二三通与所述截止阀的出液端连通,从而使得所述补液箱和所述截止阀并联,并且所述补液箱与所述水泵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用于吸收热量,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用于释放热量,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所述截止阀和所述水泵连通并且形成完整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所述截止阀和所述水泵按照所述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依次连接,并且所述第二三通设置在所述截止阀和所述水泵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通设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补液箱和所述水泵形成完整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排气阀,所述排气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排气阀、所述第二热交换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维玙凌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泰新能源车用空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