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可变接触压力隔离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084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可变接触压力隔离开关,包括底座,还包括通过第一绝缘子固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接线端子,通过第二绝缘子固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二接线端子,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个导电臂的连接组件,设于所述连接组件上的具有夹紧板的夹紧组件,以及可承接外部操纵力可由所述连接组件构成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间连接并进而夹紧的操纵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械可变接触压力隔离开关,采用夹紧板在连接时对连接组件中的导电臂进行夹紧,且在连接断开时可解除夹紧,能够避免现有采用弹簧压紧方案的隔离开关所具有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可变接触压力隔离开关
本技术涉及电气器件
,特别涉及一种机械可变接触压力隔离开关。
技术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是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可节约能源及用地等特点的交通方式,主要包括地铁、轻轨、磁悬浮、市域铁路、有轨电车、新交通系统等。其中,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先驱,具有运量大、安全、准时、节省城市用地等优点,我国最早修建地铁的城市是北京,而上海地铁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地铁。现在,我国的地铁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也开始修建地铁,由此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且城市交通压力也得到了缓解。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发展,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最为关键部分之一,供电系统在整个城轨系统供电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它的正常运转与否直接决定着列车能否正常运营,因此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转便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城轨系统供电中,供电系统接触网领域中的隔离开关已然成为故障高发设备。目前,国内外高压隔离开关的触头接触压紧设计大都采用弹簧压紧方案,该方案的接触电阻和分合闸摩擦力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弹簧压力越大接触电阻越小,但分合闸摩擦力越大),并且随着开关额定电流的加大,这种矛盾愈发突出。现有采用弹簧压紧方案的隔离开关,其动静触头间的导电接触中,动触头始终承受着弹簧压力(一般情况下隔离开关动触头为多指状结构,因此常被称作触指)。在隔离开关静止和运动过程中,触头和触指间因均存在较大的摩擦力,使得导电接续部位会出现严重磨损,导致接触状态恶化,同时,由于隔离开关动静触头间的压力设计是随额定电流的增大而增加的,当隔离开关的额定电流达到2000A及以上时,分合闸的操作力矩就会相当大,此时频繁的操作也会给开关触指和触头造成严重的磨损,缩短开关使用寿命。此外,隔离开关长时间通过大电流,导电臂也容易产生过热,热量传导给弹簧会使得弹簧退火老化,进而造成触头和触指间的压力降低,接触电阻增大,如此则会引起更加严重过热,甚至烧损触头和触指。另外,现有普通隔离开关的触指弹簧压力也很难调校,一般会出现下面两种变化过程:其一是弹簧初始压力大-摩擦力过大-接触点磨损严重-接触不良-过热严重-弹簧老化-接触压点力降低-接触电阻增大-过热更加严重-弹簧继续老化。其二是弹簧初始压力小-接触电阻大-过热严重-弹簧老化-接触点压力降低-接触电阻增大-发热更加严重-弹簧继续老化。以上两种恶性循环现象最终也会导致弹簧失效烧损触头,并进而严重威胁开关的正常工作。因此,为保证城轨系统供电的正常可靠工作,亟需开发一种新型的工作可靠的隔离开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机械可变接触压力隔离开关,以能够克服现有采用弹簧压紧方案的隔离开关所具有的至少一点不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械可变接触压力隔离开关,包括底座,还包括:第一接线端子,通过第一绝缘子固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上构造有限位架;第二接线端子,通过第二绝缘子固设于所述底座上;连接组件,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个导电臂,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枢转设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上,且随所述连接组件自身的枢转,因两所述导电臂的夹持可构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之间的连接;夹紧组件,设于所述连接组件上,所述夹紧组件具有于各所述导电臂的外侧分别设置的一对夹紧板,以及枢转设于两所述导电臂之间的执行单元,各所述夹紧板以杠杆状设于对应的所述导电臂上,并具有位于所述导电臂中部位置的承力端,和位于所述导电臂端部位置的夹紧端,且所述承力端承接所述执行单元的驱动,可由所述夹紧端构成两侧导电臂与相连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及第二接线端子间的夹紧,并随所述执行单元驱动的撤销而可解除所述夹紧;操纵组件,具有通过转轴转动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操纵端,以及由第三绝缘子和所述执行单元连接的传动件,所述操纵端承接于外部操纵力可带动所述执行单元以使所述连接组件枢转,且随所述连接组件枢转而形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之间的连接,因所述限位架对枢转的所述连接组件的限位,所述执行单元由所述操纵端持续带动,而可构成对所述承力端的驱动,并由所述操纵端的反向带动而可撤销所述驱动。进一步的,所述执行单元包括枢转设于两所述导电臂之间的内部中空的中心轴,沿所述中心轴的径向滑动插设在所述中心轴上的芯轴,以及于所述芯轴两侧的所述中心轴内轴向滑动设置的两个驱动杆;所述芯轴的与各所述驱动杆对应的侧壁上分别构造有凹口,且随所述芯轴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的滑动,各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因于对应凹口内的脱出或嵌入,而可构成各所述驱动杆另一端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的伸出或缩回,以由伸出的所述驱动杆构成对所述承力端的驱动,或由所述驱动杆的缩回撤销该驱动。进一步的,所述操纵端为一端固连于所述转轴上的操纵杆,所述传动件为相邻于所述操纵杆固连于所述转轴上的传动杆,且所述第三绝缘子一端和所述传动杆铰接相连,另一端和所述芯轴连接。进一步的,相对于和所述第三绝缘子相连的一端,于所述芯轴的另一端设有位于所述中心轴外的防脱结构。进一步的,靠近于所述导电臂的两端分别设有横穿布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组件通过一端的所述连接杆枢转设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上,并由另一端的连接杆抵接于所述限位架上而构成对所述连接组件枢转的限位,且各所述夹紧板分别套设于相应的所述连接杆上,并于各所述夹紧板的外侧分别设有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上的支撑件,以由所述支撑件的支撑而构成各所述夹紧板的杠杆状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螺接于所述连接杆上的螺母。进一步的,对应于各所述夹紧板的承力端,于所述导电臂上分别设有横穿布置的导向杆,各所述夹紧板套设于对应的所述导向杆上。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上设有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一引弧棒,于所述两所述导电臂的用以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相连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二引弧棒。进一步的,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接地组件,且所述接地组件具有枢转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地刀臂,所述地刀臂由联动单元与所述操纵组件相连,以随所述操纵端由执行单元驱使连接组件枢转,而可构成所述地刀臂的同步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地刀臂通过地刀轴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联动单元包括固连于所述地刀轴上的第一联动杆,固连于所述转轴上的第二联动杆,以及铰接于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之间的第三联动杆,且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接地端子。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的机械可变接触压力隔离开关,利用具有夹紧板与执行单元的夹紧组件的设置,并在操纵组件的带动下,可经由执行单元带动使得连接组件枢转而形成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间的连接,并通过限位架的限位,可经由操纵端的持续带动而驱动承力端,使夹紧板夹紧导电臂与两个接线端子,且在操纵端反向带动时能够撤销驱动,而解除导电臂的夹紧。由此本技术的隔离开关可把现有隔离开关弹簧始终保持压力的设计,改为两段式的压力设计,以在分合闸的动态过程中保持微压力状态,而在合闸状态时保持夹紧的高压力状态,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可变接触压力隔离开关,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第一接线端子(3),通过第一绝缘子(2)固设于所述底座(1)上,并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上构造有限位架(6);/n第二接线端子(8),通过第二绝缘子(7)固设于所述底座(1)上;/n连接组件,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个导电臂(9),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枢转设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8)上,且随所述连接组件自身的枢转,因两所述导电臂(9)的夹持可构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8)之间的连接;/n夹紧组件,设于所述连接组件上,所述夹紧组件具有于各所述导电臂(9)的外侧分别设置的一对夹紧板(16),以及枢转设于两所述导电臂(9)之间的执行单元,各所述夹紧板(16)以杠杆状设于对应的所述导电臂(9)上,并具有位于所述导电臂(9)中部位置的承力端,和位于所述导电臂(9)端部位置的夹紧端,且所述承力端承接所述执行单元的驱动,可由所述夹紧端构成两侧导电臂(9)与相连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及第二接线端子(8)间的夹紧,并随所述执行单元驱动的撤销而可解除所述夹紧;/n操纵组件,具有通过转轴(10)转动设于所述底座(1)上的操纵端,以及由第三绝缘子(13)和所述执行单元连接的传动件,所述操纵端承接于外部操纵力可带动所述执行单元以使所述连接组件枢转,且随所述连接组件枢转而形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8)之间的连接,因所述限位架(6)对枢转的所述连接组件的限位,所述执行单元由所述操纵端持续带动,而可构成对所述承力端的驱动,并由所述操纵端的反向带动而可撤销所述驱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可变接触压力隔离开关,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接线端子(3),通过第一绝缘子(2)固设于所述底座(1)上,并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上构造有限位架(6);
第二接线端子(8),通过第二绝缘子(7)固设于所述底座(1)上;
连接组件,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个导电臂(9),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枢转设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8)上,且随所述连接组件自身的枢转,因两所述导电臂(9)的夹持可构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8)之间的连接;
夹紧组件,设于所述连接组件上,所述夹紧组件具有于各所述导电臂(9)的外侧分别设置的一对夹紧板(16),以及枢转设于两所述导电臂(9)之间的执行单元,各所述夹紧板(16)以杠杆状设于对应的所述导电臂(9)上,并具有位于所述导电臂(9)中部位置的承力端,和位于所述导电臂(9)端部位置的夹紧端,且所述承力端承接所述执行单元的驱动,可由所述夹紧端构成两侧导电臂(9)与相连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及第二接线端子(8)间的夹紧,并随所述执行单元驱动的撤销而可解除所述夹紧;
操纵组件,具有通过转轴(10)转动设于所述底座(1)上的操纵端,以及由第三绝缘子(13)和所述执行单元连接的传动件,所述操纵端承接于外部操纵力可带动所述执行单元以使所述连接组件枢转,且随所述连接组件枢转而形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8)之间的连接,因所述限位架(6)对枢转的所述连接组件的限位,所述执行单元由所述操纵端持续带动,而可构成对所述承力端的驱动,并由所述操纵端的反向带动而可撤销所述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可变接触压力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单元包括枢转设于两所述导电臂(9)之间的内部中空的中心轴(14),沿径向滑动插设在所述中心轴(14)上的芯轴(15),以及于所述芯轴(15)两侧的所述中心轴(14)内轴向滑动设置的两个驱动杆(20);所述芯轴(15)的与所述驱动杆(20)对应的侧壁上构造有凹口(c),且随所述芯轴(15)相对于所述中心轴(14)的滑动,各所述驱动杆(20)的一端因于对应凹口(c)内的脱出或嵌入,而可构成各所述驱动杆(20)另一端相对于所述中心轴(14)的伸出或缩回,以由伸出的所述驱动杆(20)构成对所述承力端的驱动,或由所述驱动杆(20)的缩回撤销该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可变接触压力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端为一端固连于所述转轴(10)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峰任永斌鲍少玮郝红磊姚越张兴国崔昊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开发区新导配电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