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的地震灾后搜救机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71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的地震灾后搜救机器车,包括履带、机体和遥控器,两条所述履带的顶端固定有机体,所述履带和机体外设有遥控器,所述机体的顶端安装有警示机构,所述警示机构包括开口槽、直杆、桅杆、标示旗、铰接杆、电动滑块、滑轨和开关,所述机体的顶端开设有开口槽,且开口槽的内部铰接有直杆,所述直杆的顶端固定有桅杆,且桅杆的外壁上套装有标示旗,所述直杆的底端铰接有铰接杆,且铰接杆的底端铰接有电动滑块,所述电动滑块嵌设在滑轨内部,所述滑轨开设在机体的顶端,所述遥控器上安装有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为人们提供明显的警示标示,帮助人们迅速定位履带和机体的具体位置,为救援提供宝贵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的地震灾后搜救机器车
本技术涉及机器车
,具体为一种小型的地震灾后搜救机器车。
技术介绍
自然灾害是人们都不愿看见的灾难,在灾后迅速的重建和快速地搜索幸存人员,是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搜救工具越来越先进,其中运用最多的就是搜救机器车,现有的救援搜救车已基本满足搜救需求,但是在使用中还有些地方还可以改进。现有的搜救机器人在使用中,通过遥控器控制机器车在废墟中前进,机器车上设置的感应装置感应废墟中的生命迹象,但是在监测中,人不能实时跟着机器车,当机器车活动到废墟深处时,人们便无法准确判断机器车的具体位置,延长搜救时间。再有,现有的机器车大多通过履带前进,但是履带在废墟前进中没有减震机构,使得机器车在运行中剧烈抖动,甚至造成翻车,降低机器车的使用寿命,所以亟需一种小型的地震灾后搜救机器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的地震灾后搜救机器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机器车在深入废墟深处时,因为体积较小,一时难以发现具体位置,导致耽误救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的地震灾后搜救机器车,包括履带、机体和遥控器,两条所述履带的顶端固定有机体,所述履带和机体外设有遥控器,所述机体的顶端安装有警示机构,所述履带的内部安装有减震机构。优选的,所述警示机构包括开口槽、直杆、桅杆、标示旗、铰接杆、电动滑块、滑轨和开关,所述机体的顶端开设有开口槽,且开口槽的内部铰接有直杆,所述直杆的顶端固定有桅杆,且桅杆的外壁上套装有标示旗,所述直杆的底端铰接有铰接杆,且铰接杆的底端铰接有电动滑块,所述电动滑块嵌设在滑轨内部,所述滑轨开设在机体的顶端,所述遥控器上安装有开关。优选的,所述开关的输出端与电动滑块的输入端通过电磁波无线模拟信号连接。优选的,所述电动滑块和滑轨的形状皆设置为梯形,且电动滑块的外壁与滑轨的内壁抵接。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连接杆、弹簧、第一减震块、圆杆和第二减震块,所述履带的内端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底端均匀焊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皆焊接有第一减震块,且第一减震块的底端皆与履带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减震块顶端焊接有圆杆,且圆杆套设在弹簧内部,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均匀焊接有第二减震块。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块和第二减震块的形状皆设置为圆环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一种小型的地震灾后搜救机器车设置有警示机构,其中警示机构包括开口槽、直杆、桅杆、标示旗、铰接杆、电动滑块、滑轨和开关,当需要找寻机体时,只需打开开关,电动滑块收到信号,在滑轨内滑动,电动滑块滑动的同时通过铰接的铰接杆将直杆撑起,直杆顶端的标示旗竖起,为人们提供明显的警示标示,帮助人们迅速定位履带和机体的具体位置,为救援提供宝贵时间。2、该一种小型的地震灾后搜救机器车设置有减震机构,其中减震机构包括连接杆、弹簧、第一减震块、圆杆和第二减震块,通过履带移动的时候,履带与地面凹凸不平的废墟抵接,导致履带上下晃动,履带上下晃动的同时,使得上方抵接的第一减震块和弹簧向上弹起,当圆杆的底端与连接杆抵接时,第一减震块和弹簧停止上弹,弹簧向下弹射第一减震块和圆杆,同时当履带转动到上侧时,履带与第二减震块抵接,第二减震块对履带的顶端进行缓冲,实现了对履带运行过程中遇到凹凸不平的废墟时的减震效果,使得履带和机体运行过程中更加的平稳,减轻颠簸,使得装置元件受损降低,延长装置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侧视局部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遥控器局部结构正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直杆局部结构撑起状态侧视局部剖面示意图。图中:1、履带;2、机体;3、遥控器;411、开口槽;412、直杆;413、桅杆;414、标示旗;415、铰接杆;416、电动滑块;417、滑轨;418、开关;511、连接杆;512、弹簧;513、第一减震块;514、圆杆;515、第二减震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小型的地震灾后搜救机器车,包括履带1、机体2和遥控器3,两条履带1的顶端固定有机体2,履带1和机体2外设有遥控器3,机体2的顶端安装有警示机构,警示机构包括开口槽411、直杆412、桅杆413、标示旗414、铰接杆415、电动滑块416、滑轨417和开关418,机体2的顶端开设有开口槽411,且开口槽411的内部铰接有直杆412,直杆412的顶端固定有桅杆413,且桅杆413的外壁上套装有标示旗414,直杆412的底端铰接有铰接杆415,且铰接杆415的底端铰接有电动滑块416,电动滑块416的型号设置为YZ-50,可根据开关418的信号输入在滑轨417内自由滑动,且价格较为适中,电动滑块416嵌设在滑轨417内部,电动滑块416和滑轨417的形状皆设置为梯形,且电动滑块416的外壁与滑轨417的内壁抵接,其作用为梯形上方窄下方宽的特殊形状,使得电动滑块416在滑轨417内嵌合时,不会发生脱离现象,使得装置运行更稳定,滑轨417开设在机体2的顶端,遥控器3上安装有开关418,开关418的输出端与电动滑块416的输入端通过电磁波无线模拟信号连接,连接方式为装置的现有连接方式,只是在遥控器3上加装一个开关418,连接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履带1的内部安装有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包括连接杆511、弹簧512、第一减震块513、圆杆514和第二减震块515,履带1的内端安装有连接杆511,且连接杆511的底端均匀焊接有弹簧512,弹簧512的底端皆焊接有第一减震块513,且第一减震块513的底端皆与履带1的内壁抵接,第一减震块513顶端焊接有圆杆514,且圆杆514套设在弹簧512内部,连接杆511的顶端均匀焊接有第二减震块515,第一减震块513和第二减震块515的形状皆设置为圆环形其作用为圆环形较球形更加的节省材料,且圆环形具有缓冲效果,圆环能将受到的力分散至全身,为现有的物理现象,此处不再赘述,缓冲效果使得装置更加耐用。工作原理:使用时,当履带1和机体2运动到废墟深处时,只需打开开关418,电动滑块416接收到信号,开始在滑轨417内向左侧滑动,当电动滑块416向左侧滑动的同时,电动滑块416顶端铰接的铰接杆415的左端因为固定不动,所以当电动滑块416和铰接杆415向左侧移动时,铰接杆415会将铰接的直杆412撑起,当直杆412竖直状态时,电动滑块416停止移动,直杆412顶端的标示旗4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的地震灾后搜救机器车,包括履带(1)、机体(2)和遥控器(3),两条所述履带(1)的顶端固定有机体(2),所述履带(1)和机体(2)外设有遥控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2)的顶端安装有警示机构,所述履带(1)的内部安装有减震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的地震灾后搜救机器车,包括履带(1)、机体(2)和遥控器(3),两条所述履带(1)的顶端固定有机体(2),所述履带(1)和机体(2)外设有遥控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2)的顶端安装有警示机构,所述履带(1)的内部安装有减震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的地震灾后搜救机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机构包括开口槽(411)、直杆(412)、桅杆(413)、标示旗(414)、铰接杆(415)、电动滑块(416)、滑轨(417)和开关(418),所述机体(2)的顶端开设有开口槽(411),且开口槽(411)的内部铰接有直杆(412),所述直杆(412)的顶端固定有桅杆(413),且桅杆(413)的外壁上套装有标示旗(414),所述直杆(412)的底端铰接有铰接杆(415),且铰接杆(415)的底端铰接有电动滑块(416),所述电动滑块(416)嵌设在滑轨(417)内部,所述滑轨(417)开设在机体(2)的顶端,所述遥控器(3)上安装有开关(4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型的地震灾后搜救机器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子骞张玉倩刘诗畅赵帅李鹏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