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片环制作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476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4
本公开属于压片环制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压片环制作模具,包括底座、模芯和模筒,所述模芯和模筒均位于底座的上侧,所述底座包括圆柱状底板和凸台,所述凸台置于圆柱状底板的上表面中部,且凸台为中空圆环状凸台,所述模芯纵向同轴插接在凸台内并延伸至凸台的上侧,通过凸台、模芯、模筒和加压套筒之间的配合,能够将成型腔内的粉状物料挤压成型;通过左半模筒、右半模筒、套环之间的配合作用,方便将成型物料裸露,且之间将模芯取出即可将成型品取出;模芯通过中部芯柱、角芯柱、边芯柱组合而成,且中部芯柱的高度高于角芯柱、边芯柱的高度,先将中部芯柱取出,从而方便将整个模芯分步取出,不容易对成型品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片环制作模具
本公开涉及压片环制作
,具体为一种压片环制作模具。
技术介绍
粉末压片机是一种小型、花篮式连续自动压片机。它是药化工、食品、电子等工业部门处理颗粒状原料压成片或冲剂的必须设备之一。它适用于小批生产、实验室、医院等部门压制药片、触煤、糖片、钙片、咖啡片、粉末冶金、电子原件和各种农业化肥片剂等。它可压制各种异型、环形片剂,并可压制双面刻有商标、文字及简单图形的片剂。现有的压片环制作后难以从压片机的模具上取出,容易造成压片环的损坏,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压片环制作后难以从压片机的模具上取出,容易造成压片环的损坏,且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片环制作模具,包括底座、模芯和模筒,所述模芯和模筒均位于底座的上侧;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凸台,所述凸台置于底板的上表面中部,且凸台为中空圆环状凸台,所述模芯纵向同轴插接在凸台内并延伸至凸台的上侧,所述模筒套在凸台的外壁上;所述模筒与模芯之间形成成型腔,所述成型腔的上部纵向插接有加压套筒;所述模筒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左半模筒和右半模筒,所述模筒的外壁上套接有套环。优选地,所述左半模筒和右半模筒的结构相同,所述左半模筒和右半模筒的相视侧壁的开口处设置有凸块和凹槽,所述凸块和凹槽相适配,且左半模筒上的凸块、凹槽和右半模筒上的凹槽、凸块相对应卡接。优选地,所述套环设置有三个,且三个套环的总高度低于模筒的高度。优选地,所述模芯呈圆柱状,所述模芯包括中部芯柱、边芯柱和角芯柱,所述边芯柱和角芯柱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中部芯柱数量为一个,四个所述边芯柱和四个角芯柱交错排布在中部芯柱的周围。优选地,所述边芯柱和角芯柱的高度相同,所述中部芯柱的高度高于边芯柱的高度。优选地,所述加压套筒包括下压紧圈和上压紧柱,所述下压紧圈的外壁直径小于上压紧柱的外壁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公开的压片环制作模具通过凸台、模芯、模筒和加压套筒之间的配合,能够将成型腔内的粉状物料挤压成型。2)本公开的压片环制作模具通过左半模筒、右半模筒、套环之间的配合作用,方便将成型物料裸露,且之间将模芯取出即可将成型品取出。3)本公开的压片环制作模具中模芯通过中部芯柱、角芯柱、边芯柱组合而成,且中部芯柱的高度高于角芯柱、边芯柱的高度,先将中部芯柱取出,从而方便将整个模芯分步取出,不容易对成型品造成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模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模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模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加压套筒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11圆柱状底板、12凸台、2模芯、21中部芯柱、22角芯柱、23边芯柱、3模筒、31左半模筒、32右半模筒、4加压套筒、41下压紧圈、42上压紧柱、5套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请参阅图1-6,本公开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压片环制作模具,包括底座1、模芯2和模筒3,模芯2和模筒3均位于底座1的上侧,底座1包括圆柱状底板11和凸台12,凸台12置于圆柱状底板11的上表面中部,且凸台12为中空圆环状凸台,模芯2纵向同轴插接在凸台12内并延伸至凸台12的上侧,模筒3套在凸台12的外壁上,模筒3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左半模筒31和右半模筒32,模筒3的外壁上套接有套环5,模筒3与模芯2之间形成成型腔,成型腔的上部纵向插接有加压套筒4,加压套筒4包括下压紧圈41和上压紧柱42,下压紧圈41的外壁直径小于上压紧柱42的外壁直径。左半模筒31和右半模筒32的结构相同,左半模筒31和右半模筒32的相视侧壁的开口处设置有凸块和凹槽,凸块和凹槽相适配,且左半模筒31上的凸块、凹槽和右半模筒32上的凹槽、凸块相对应卡接。套环5设置有三个,且三个套环5的总高度低于模筒3的高度。模芯2呈圆柱状,模芯2包括中部芯柱21、边芯柱23和角芯柱22,边芯柱23和角芯柱22的数量均为四个,中部芯柱21数量为一个,四个边芯柱23和四个角芯柱22交错排布在中部芯柱21的周围。边芯柱23和角芯柱22的高度相同,中部芯柱21的高度高于边芯柱23的高度。加压套筒4与模芯2之间的间隙为0.2mm,加压套筒4与模筒3之间的间隙为0.15-0.2mm。凸台12的内径为30mm、外径为35mm、高度为10mm,圆柱状底板11的厚度为15mm、直径为70mm。模筒3的内径为35mm、外径为42mm、高度为80mm。套环5的内径为42mm、外径为54mm、高度为25mm。中部芯柱21的长度为80mm且横截面为9.5mm的正四棱柱,边芯柱23和角芯柱22的长度为80mm。各个结构组成均采用钨钢(YT15)制成。工作原理:预先对底座1固定,并将加压套筒4连接在压力机构上,使得加压套筒4与底座1同轴设置,之后将模芯2呈圆柱状摆放好并置于凸台12内,之后将模筒3套在凸台12的外壁上,并套上套环5对模筒3紧固;将待加工的粉状物料通过模芯2与模筒3之间的成型腔内,并使得粉状物料分散均匀,之后通过压力机构将加压套筒4下降,使得加压套筒4与成型腔内部压紧,从而将粉状物料成型;成型后,通过压力机构将加压套筒4上升,将套环5从模筒3的外壁上取下,将左半模筒31和右半模筒32分离,之后再取出中部芯柱21,之后再逐步取出角芯柱22、边芯柱23,从而将成型品分离出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公开;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片环制作模具,包括底座、模芯和模筒,所述模芯和模筒均位于底座的上侧;其特征在于:/n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凸台,所述凸台置于底板的上表面中部,且凸台为中空圆环状凸台,所述模芯纵向同轴插接在凸台内并延伸至凸台的上侧,所述模筒套在凸台的外壁上;/n所述模筒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左半模筒和右半模筒,所述模筒的外壁上套接有套环;/n所述模筒与模芯之间形成成型腔,所述成型腔的上部纵向插接有加压套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片环制作模具,包括底座、模芯和模筒,所述模芯和模筒均位于底座的上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凸台,所述凸台置于底板的上表面中部,且凸台为中空圆环状凸台,所述模芯纵向同轴插接在凸台内并延伸至凸台的上侧,所述模筒套在凸台的外壁上;
所述模筒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左半模筒和右半模筒,所述模筒的外壁上套接有套环;
所述模筒与模芯之间形成成型腔,所述成型腔的上部纵向插接有加压套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片环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左半模筒和右半模筒的结构相同,左半模筒和右半模筒的相视侧壁的开口处设置有凸块和凹槽,所述凸块和凹槽相适配,且左半模筒上的凸块、凹槽和右半模筒上的凹槽、凸块相对应卡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亦猛李海宾杨涛吴晋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