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冰凉透气性的人造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4728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冰凉透气性的人造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汽车内饰材料技术领域。该人造革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布层、PVC粘结层、PVC密实层及表处层;其中,PVC密实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原料:聚氯乙烯:100份、增塑剂:50~70份、红外线反射助剂:4~14份、稳定剂:1~7份、色浆:2~8份,该人造革材料不仅提供足够打孔自由度,保证打孔后的较高强度,而且还具备红外线反射功能,将其应用到汽车内饰产品中,在炎热夏天使用时不至于使其表面升温过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备冰凉透气性的人造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造革,属于汽车内饰材料
,具体地涉及一种具备冰凉透气性的人造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汽车需求进一步扩大,同时大多数消费者对汽车质量,性价比要求进一步提高。因此,各大主机厂竞争愈发激烈,降本压力越来越大,高性能PVC革用于座椅A面替代真皮、超纤材料降成本应用成为一种趋势。汽车座椅包覆PVC人造革材料作为汽车重要的可视化部分,其机械性能、环保性能、耐用程度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对于汽车内饰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各项性能指标:机械性能、耐高低温老化、耐光照、耐磨性、环保性、雾化性、相关法规等,其中对于座椅A面用PVC革耐磨性、环保性、打孔后机械性能残余是目前关注的重点。现有汽车内饰材料市场,PVC人造革由于耐磨性、透气性不佳仅广泛应用于座椅辅料区域表皮,主料区域由于经常与身体衣物接触,容易磨损破皮,所以使用较少。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号:CN110373912A,申请公布日:2019-10-25)公开了一种PVC人造革及其制备方法、含该PVC人造革的汽车座椅。该PVC人造革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布层、PVC粘接层、PVC发泡层、PVC密实层、以及表处层;所述PVC粘接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氯乙烯100份、增塑剂55~90份、钙锌稳定剂1~5份、AC发泡剂1~3份。本专利技术的PVC人造革除了满足普通PVC革技术标准外,同时具备高的耐磨性、环保性、以及打孔后强度残余较高等优点,并且符合行业环保法规越来越严苛的要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号:CN101624783A,申请公布日:2010-1-13)公开了高红外线反射性的聚氯乙烯人造革,具体的,涉及的高红外线反射性的聚氯乙烯人造革包括表面层,其包括花黑颜料和碳黑颜料的黑色颜料混合物,泡沫层,其包括白色二氧化钛颜料和聚氯乙烯树脂,和基底层,其包括聚酯纤维,该聚酯纤维包括白色二氧化钛颜料。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人造革表面层投射红外线,而泡沫层和基底层反射红外线,从而降低本专利技术的人造革温度升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号:CN107237163A,申请公布日:2017-10-10)公开了一种热反射人造革。它包括依次设置的面层、中间层和底层。所述面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聚氨酯树脂95~105份、溶剂95~105份、色膏5~10份和热反射添加剂5~15份,所述中间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聚氯乙烯树脂95~105份、色膏5~10份和热反射添加剂5~15份,所述底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聚氯乙烯树脂95~105份、填充剂135~145份、发泡剂4~6份、色膏5~10份和热反射添加剂5~15份。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热反射人造革能够有效的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外光并且有效控制皮革表面的升温速度和降低皮革表面温度。然而上述申请文本并未公开同时具备红外线反射功能及配合打孔后在夏天使用也具备冰凉透气效果的人造革材料。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现有的真皮、人造革等材料经过一段时间阳光照射后表面升温比较明显。夏天车辆停在户外暴晒一段时间,车内温度几乎能达到65℃左右,座椅上皮革材料几乎也能达到相同的温度,为保证驾驶舒适性,往往需开车门启动空调降温一段时间,这造成了能源及时间上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冰凉透气性的人造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中,该人造革材料不仅提供足够打孔自由度,保证打孔后的较高强度,而且还具备红外线反射功能,将其应用到汽车内饰产品中,在炎热夏天使用时不至于使其表面升温过快,在冬天使用还具备保温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冰凉透气性的人造革,它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布层、PVC粘结层、PVC密实层及表处层;其中,所述PVC密实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原料:聚氯乙烯:100份、增塑剂:50~70份、红外线反射助剂:4~14份、稳定剂:1~7份、色浆:2~8份。进一步地,所述人造革还包括位于所述PVC粘结层与所述PVC密实层之间的PVC发泡层,所述PVC发泡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原料:聚氯乙烯:100份、增塑剂:60~80份、红外线反射助剂:4.8~16份、稳定剂:0.5~4份、色浆:1~10份、碳酸钙填充料:10~20份、玻璃微珠填充物:5~20份、AC发泡剂:1~5份。进一步地,所述PVC发泡层中的红外线反射助剂与所述PVC密实层中的红外线反射助剂为同种,均为红外线反射颗粒分散在增塑剂DOA中形成,所述红外线反射颗粒的粒径为1000nm~1500nm。所述红外线反射颗粒的材质优选为二氧化钛。进一步地,所述玻璃微珠填充物的密度为0.25~0.6g/cm3,粒径在2μm~125μm,抗压强度为5~80Mpa,导热系数为0.0534~0.10W/m。进一步地,所述PVC粘结层中的粘合剂为聚氯乙烯糊剂或聚氨酯类糊剂,所述聚氯乙烯糊剂的粘度为12000~25000cps,所述聚氨酯类糊剂的粘度为8000~15000cps。进一步地,所述聚氯乙烯糊剂为聚氯乙烯、增塑剂及其它助剂混合制得,所述聚氨酯类糊剂为聚氨酯树脂与溶剂混合制得。进一步地,所述基布层为仿麂皮绒层,所述仿麂皮绒层为仿麂皮梭织布或针织布或无纺布中一种,且面密度≥250g/m2;所述基布层中涤纶树脂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0~70%、氨基甲酸酯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30~50%,阻燃剂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8%。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备冰凉透气性的人造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革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布层、PVC粘结层、PVC发泡层、PVC密实层及表处层;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按配方配置PVC密实层浆料、PVC发泡层浆料、PVC粘结层浆料和表处层浆料,并选定基布和离型纸;2)将步骤1)所述的PVC密实层浆料一次性或分多次涂覆在离型纸上,控制烘干温度为165~205℃;3)将步骤1)所述的PVC发泡层浆料涂覆在步骤2)所得产品表面,控制烘干温度为170~200℃;4)将步骤1)所述的PVC粘结层浆料涂覆在步骤3)所得产品表面,再贴合基布,控制烘干温度为190~205℃;然后去除离型纸,得到人造革涂布半成品;5)将表处层浆料分两次涂覆在步骤4)的所述人造革涂布半成品表面,控制烘干温度为80~120℃;得到人造革表处半成品;6)对步骤5)的所述人造革表处半成品进行压花、打孔即制得具备冰凉透气性的人造革。进一步地,所述PVC密实层浆料和/或PVC发泡层浆料中包含红外线反射助剂,所述红外线反射助剂为红外线反射颗粒分散在增塑剂DOA中形成,所述红外线反射颗粒的粒径为1000nm~1500nm。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备冰凉透气性的人造革在汽车内饰品中的应用。具体的如在汽车座椅上的应用。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人造革材料由于基布层采用仿麂皮绒层,该仿麂皮绒层不仅具备高打孔自由度,能保证打孔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冰凉透气性的人造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布层、PVC粘结层、PVC密实层及表处层;/n其中,所述PVC密实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原料:/n聚氯乙烯:100份、增塑剂:50~70份、红外线反射助剂:4~14份、稳定剂:1~7份、色浆:2~8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冰凉透气性的人造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布层、PVC粘结层、PVC密实层及表处层;
其中,所述PVC密实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原料:
聚氯乙烯:100份、增塑剂:50~70份、红外线反射助剂:4~14份、稳定剂:1~7份、色浆:2~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备冰凉透气性的人造革,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革还包括位于所述PVC粘结层与所述PVC密实层之间的PVC发泡层,所述PVC发泡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原料:
聚氯乙烯:100份、增塑剂:60~80份、红外线反射助剂:4.8~16份、稳定剂:0.5~4份、色浆:1~10份、碳酸钙填充料:10~20份、玻璃微珠填充物:5~20份、AC发泡剂: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备冰凉透气性的人造革,其特征在于:所述PVC发泡层中的红外线反射助剂与所述PVC密实层中的红外线反射助剂为同种,均为红外线反射颗粒分散在增塑剂DOA中形成,所述红外线反射颗粒的粒径为1000nm~1500nm。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具备冰凉透气性的人造革,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微珠填充物的密度为0.25~0.6g/cm3,粒径在2μm~125μm,抗压强度为5~80Mpa,导热系数为0.0534~0.10W/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具备冰凉透气性的人造革,其特征在于:所述PVC粘结层中的粘合剂为聚氯乙烯糊剂或聚氨酯类糊剂,所述聚氯乙烯糊剂的粘度为12000~25000cps,所述聚氨酯类糊剂的粘度为8000~15000cps。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具备冰凉透气性的人造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氯乙烯糊剂为聚氯乙烯、增塑剂及其它助剂混合制得,所述聚氨酯类糊剂为聚氨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熊芬张旭付丹谢德钰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