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汽车充电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750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隐藏式汽车充电口结构,包括充电口底座、隐藏面、充电口面、充电口盖支架和充电口盖,充电口盖安装在充电口盖支架上,充电口盖支架设置在充电口底座的正面,充电口面的中间设有充电口,充电口底座的两个侧面设有驱动空间;驱动空间内设有齿条、导轨、滑槽、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导轨位于与充电口底座的正面下端对应位置,所述滑槽位于隐藏面对应位置,齿条与导轨啮合,齿条的顶部安装连接杆,连接杆穿过滑槽,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充电口盖支架的顶部连接;充电口底座的侧面设有电机,电机与主动齿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机带动齿轮,齿轮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带动充电口盖移动,实现电机驱动充电口开闭,避免手动打开充电口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藏式汽车充电口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隐藏式汽车充电口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作为新能源交通工具,以车载电源作为动力,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需要定期充电,因此,电动汽车的充电口是汽车的重要结构,需要具有防水、防尘、防短路的功能。现有的电动汽车的充电口或是燃油汽车的加油口均是手动操作,将充电口盖或加油口盖打开,由于充电桩并未像加油站那样普及,同时充电的时间大大长于加油的时间,所以目前充电的操作大部分均是车主自助充电,而车主自助充电需要用手打开充电口盖,而充电口盖则会有水和灰尘,使用体验不够理想;同时手动的充电口盖均是铰接式,充电口盖转动到车身附近,由于充电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充电口盖的内部长时间暴露在外侧,容易沾染水和灰尘,当盖上充电口盖后容易形成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隐藏式汽车充电口结构,避免现有充电口盖的缺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隐藏式汽车充电口结构,包括充电口底座、隐藏面、充电口面、充电口盖支架和充电口盖,充电口盖安装在充电口盖支架上,所述隐藏面和充电口面均安装在充电口底座的正面,充电口盖支架设置在充电口底座的正面,充电口面的中间设有充电口,充电口位于充电口底座的正面下端部分,当未充电时,充电口盖支架覆盖在充电口上方,隐藏面位于充电口底座的正面上端部分,充电口底座的两个侧面设有驱动空间;驱动空间内设有齿条、导轨、滑槽、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导轨位于与充电口底座的正面下端对应位置,所述滑槽位于隐藏面对应位置,齿条与导轨啮合,齿条的顶部安装连接杆,连接杆穿过滑槽,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充电口盖支架的顶部连接,主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充电口底座的侧面设有电机,电机与主动齿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包括滑槽一和滑槽二,滑槽一从充电口底座的正面延伸至充电口底座的背面,滑槽二从隐藏面的下端延伸至隐藏面的上端。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口盖支架包括连接块和支架本体,所述连接块位于支架本体的顶部,所述连接块为L形,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连接块连接,所述充电口盖安装在支架本体上。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底板、环形板和支撑块,所述底板安装在连接块上,所述环形板安装在底板上,所述支撑块设置在环形板内,所述充电口盖安装在环形板上。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口底座的隐藏面两侧包括阶梯面、外端面和内端面,所述滑槽位于内端面,两侧两个外端面的间距大于两个内端面的间距,阶梯面连接外端面和内端面。进一步的,所述内端面设有孔,所述内端面的外端设有与孔形状相同的槽,所述孔与槽组成滑槽,所述槽的宽度与阶梯面的宽度相同,所述槽上设有多个加强筋。进一步的,所述隐藏面和充电口面均通过螺栓固定在充电口底座上。进一步的,充电线位于充电口底座的底部。进一步的,齿条、导轨、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均涂覆有油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改变了现有充电口的结构,通过电机带动齿轮,齿轮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带动充电口盖移动,实现电机驱动充电口开闭,避免手动打开充电口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主视图。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图4为图2中B-B向剖视图。图5为图3中G处放大图。图6为图3中H处放大图。图7为图4中J处放大图。图8为图4中N处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局部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充电口盖关闭时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充电口盖打开过程中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充电口盖完全打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隐藏式汽车充电口结构,包括充电口底座1、隐藏面5、充电口面6、充电口盖支架7和充电口盖8,充电口盖8安装在充电口盖支架7上,所述隐藏面5和充电口面6均安装在充电口底座1的正面,充电口盖支架7设置在充电口底座1的正面,充电口面6的中间设有充电口9,充电口9位于充电口底座1的正面下端部分,当未充电时,充电口盖支架7覆盖在充电口9上方,隐藏面5位于充电口底座的正面上端部分,充电口底座1的两个侧面设有驱动空间M;驱动空间内设有齿条10、导轨11、滑槽12、主动齿轮3和传动齿轮4,所述导轨11位于与充电口底座1的正面下端对应位置,所述滑槽12位于隐藏面对应位置,齿条10与导轨11啮合,齿条10的顶部安装连接杆13,连接杆13穿过滑槽12,连接杆13的另一端与充电口盖支架7的顶部连接,主动齿轮2与传动齿轮3啮合,传动齿轮3与齿条10啮合;充电口底座1的侧面设有电机14,电机14与主动齿轮2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滑槽12包括滑槽一122和滑槽二121,滑槽一从充电口底座的正面延伸至充电口底座的背面,滑槽二从隐藏面的下端延伸至隐藏面的上端。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口盖支架7包括连接块72和支架本体71,所述连接块72位于支架本体的顶部,所述连接块为L形,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连接块连接,所述充电口盖8安装在支架本体71上。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71包括底板711、环形板712和支撑块713,所述底板711安装在连接块72上,所述环形板712安装在底板711上,所述支撑块713设置在环形板712内,所述充电口盖8安装在环形板712上。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口底座1的隐藏面5两侧包括阶梯面16、外端面15和内端面17,所述滑槽12位于内端面17,两侧两个外端面的间距大于两个内端面的间距,阶梯面连接外端面和内端面。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端面设有孔,所述内端面的外端设有与孔形状相同的槽,所述孔与槽123组成滑槽,所述槽的宽度与阶梯面的宽度相同,所述槽上设有多个加强筋124。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隐藏面和充电口面均通过螺栓18固定在充电口底座1上。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充电线19位于充电口底座1的底部。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齿条、导轨、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均涂覆有油脂。如图4,当不需要充电时,充电口盖盖住充电口,当需要充电时,电机工作,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齿条移动,齿条沿着滑槽移动,具体的,齿条给连接杆一个向上的力,连接杆沿着滑槽移动,而齿条本身在滑槽外端移动。由于连接杆两端分别为齿条和连接块,因此齿条不会跑偏。齿条移动方向为滑槽一和滑槽二,带动充电口盖沿着滑槽一和滑槽二移动,根据滑槽一和滑槽二的形状,充电口盖先向内移动,再向上移动,保证充电口盖在移动时不会与隐藏面发生干涉。当充电完成后,电机反转,使得充电口盖盖住充电口。具体的过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藏式汽车充电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口底座、隐藏面、充电口面、充电口盖支架和充电口盖,充电口盖安装在充电口盖支架上,所述隐藏面和充电口面均安装在充电口底座的正面,充电口盖支架设置在充电口底座的正面,充电口面的中间设有充电口,充电口位于充电口底座的正面下端部分,当未充电时,充电口盖支架覆盖在充电口上方,隐藏面位于充电口底座的正面上端部分,充电口底座的两个侧面设有驱动空间;/n驱动空间内设有齿条、导轨、滑槽、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导轨位于与充电口底座的正面下端对应位置,所述滑槽位于隐藏面对应位置,齿条与导轨啮合,齿条的顶部安装连接杆,连接杆穿过滑槽,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充电口盖支架的顶部连接,主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n充电口底座的侧面设有电机,电机与主动齿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藏式汽车充电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口底座、隐藏面、充电口面、充电口盖支架和充电口盖,充电口盖安装在充电口盖支架上,所述隐藏面和充电口面均安装在充电口底座的正面,充电口盖支架设置在充电口底座的正面,充电口面的中间设有充电口,充电口位于充电口底座的正面下端部分,当未充电时,充电口盖支架覆盖在充电口上方,隐藏面位于充电口底座的正面上端部分,充电口底座的两个侧面设有驱动空间;
驱动空间内设有齿条、导轨、滑槽、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导轨位于与充电口底座的正面下端对应位置,所述滑槽位于隐藏面对应位置,齿条与导轨啮合,齿条的顶部安装连接杆,连接杆穿过滑槽,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充电口盖支架的顶部连接,主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
充电口底座的侧面设有电机,电机与主动齿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式汽车充电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滑槽一和滑槽二,滑槽一从充电口底座的正面延伸至充电口底座的背面,滑槽二从隐藏面的下端延伸至隐藏面的上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式汽车充电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口盖支架包括连接块和支架本体,所述连接块位于支架本体的顶部,所述连接块为L形,所述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浦黎春张光宇吴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慧鱼汽车系统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