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休眠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092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检测电路,尤其涉及一种休眠检测电路,包括:工作电路连接于电压输入端与电压输出端之间;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至电压输入端;开关器件组,连接于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工作电路的输入端之间,零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储能元件的输入端,零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驱动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平均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检测电阻的两端,平均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驱动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有益效果:通过增加零电流检测单元使得在电源电压较高时就完成欠压检测,避开参考电压误差的问题,减少误判情况发生,通过增加平均电流检测单元,避开反灌电流的问题,可以正确识别休眠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休眠检测电路
本技术涉及检测电路,尤其涉及一种休眠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在一些电感储能式DCDC开关变换器的应用场景中,当电源电压低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关闭系统以防意外不确定的情况,此时系统进入休眠,指示电源已经撤出;比如对于充电芯片,当拔出充电器的时候,需要及时的给系统指示,电源拔出或者电源欠压。在电源电压跌落的过程中,可能由于一些电路的非线性,导致欠压指示信号非单调,也即可能在一定的电压区间存在错误的情形,在一些电感储能式DCDC开关变换器的应用场景中,由于有电感存在,反向电流的存在,会导致在移除电源的时候,由输出电源向输入电源反灌电流的情形出现,会导致输入电源得到电流补充,从而始终检测不到欠压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出现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休眠检测电路,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休眠检测电路,其中,包括:一电压输入端;一电压输出端;一工作电路,所述工作电路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之间;一驱动控制单元,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电压输入端;一开关器件组,连接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工作电路的输入端之间,所述工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电压输出端,于所述工作电路中设置一储能元件与一检测电阻;一零电流检测单元,所述零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储能元件的输入端,所述零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一平均电流检测单元,所述平均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检测电阻的两端,所述平均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以检测所述检测电阻的平均电流。优选的,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包括:一低压锁定单元,所述低压锁定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一电路控制单元,所述电路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低压锁定单元的输出端;一脉冲驱动单元,所述脉冲驱动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路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所述脉冲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器件组,以驱动开关器件组的触发。优选的,所述开关器件组包括:一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脉冲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工作电路的输入端;一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工作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脉冲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接地端。优选的,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所述输出端包括:一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所述栅极,以输出一高频脉冲信号;一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所述栅极,以输出一低频脉冲信号。优选的,所述休眠检测电路还包括:一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源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与所述接地端之间。优选的,所述休眠检测电路还包括一负载电源,所述负载电源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出端与所述接地端之间。优选的,所述休眠检测电路还包括:一第一调节电路,所述第一调节电路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与所述接地端之间;一第二调节电路,所述第二调节电路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出端与所述接地端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电路包括:一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通过一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与所述接地端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电路包括:一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通过一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出端与所述接地端之间。有益效果:通过增加零电流检测单元使得在电源电压较高的点就完成欠压检测,避开参考电压误差的问题,可以减少误判情况发生,通过增加平均电流检测单元,有效避开反灌电流的问题,可以正确识别休眠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休眠检测电路的现有技术中的电路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休眠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图;电压输入端1;电压输出端2;工作电路3;驱动控制单元4;低压锁定单元41;电路控制单元42;脉冲驱动单元43;第一输出端431;第二输出端432;开关器件组5;第一开关管51;第二开关管52;储能元件31;检测电阻32;零电流检测单元6;平均电流检测单元7;第一电源8;负载电源9;第一调节电路10;第二调节电路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一种休眠检测电路,其中,包括:一电压输入端1;一电压输出端2;一工作电路3,工作电路3连接于电压输入端1与电压输出端2之间;一驱动控制单元4,驱动控制单元4的输入端连接至电压输入端1;一开关器件组5,连接于驱动控制单元4的输出端与工作电路3的输入端之间,工作电路3的输出端连接至电压输出端2,于工作电路3中设置一储能元件31与一检测电阻32;一零电流检测单元6,零电流检测单元6的输入端连接储能元件31的输入端,零电流检测单元6的输出端连接至驱动控制单元4的第一输入端;一平均电流检测单元7,平均电流检测单元7的输入端连接于检测电阻32的两端,平均电流检测单元7的输出端连接至驱动控制单元4的第二输入端,以检测检测电阻32的平均电流。具体的,如图2所示,这是一个降压型拓扑结构,电压输入端1为充电器的电源来源,当拔掉充电器时,向电压输出端2的充电电流会减小,当电流接近到0的时候,由于有零电流检测单元6来阻止电流的翻转,但是由于零电流检测单元6的检测精度问题,所以还会有一定的反向电流从电压输出端2流向电压输入端1,由于电压输入端1有第一电容C1的存在,这就使得电压输入端1的电压不会降低,系统就不会进入到休眠状态。在本技术方案中,增加了零电流检测单元6和平均电流检测单元7检测欠压休眠在电源电压较高时候,避免了参考电压受电源电压的影响,由于检测到平均电流后才工作,所以可有效的避免误判问题。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驱动控制单元4包括:一低压锁定单元41,低压锁定单元41的输入端连接电压输入端1;一电路控制单元42,电路控制单元42的输入端连接低压锁定单元42的输出端;一脉冲驱动单元43,脉冲驱动单元43的输入端连接电路控制单元42的输出端;脉冲驱动单元43的输出端连接开关器件组5,以驱动开关器件组的触发。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开关器件组5包括:一第一开关管51,第一开关管51的漏极连接电压输入端1,第一开关管51的栅极连接脉冲驱动单元43的输出端,第一开关管51的源极连接工作电路3的输入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休眠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电压输入端;/n一电压输出端;/n一工作电路,所述工作电路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之间;/n一驱动控制单元,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电压输入端;/n一开关器件组,连接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工作电路的输入端之间,所述工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电压输出端,于所述工作电路中设置一储能元件与一检测电阻;/n一零电流检测单元,所述零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储能元件的输入端,所述零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n一平均电流检测单元,所述平均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检测电阻的两端,所述平均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以检测所述检测电阻的平均电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休眠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压输入端;
一电压输出端;
一工作电路,所述工作电路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之间;
一驱动控制单元,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电压输入端;
一开关器件组,连接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工作电路的输入端之间,所述工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电压输出端,于所述工作电路中设置一储能元件与一检测电阻;
一零电流检测单元,所述零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储能元件的输入端,所述零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
一平均电流检测单元,所述平均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检测电阻的两端,所述平均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以检测所述检测电阻的平均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休眠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包括:
一低压锁定单元,所述低压锁定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
一电路控制单元,所述电路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低压锁定单元的输出端;
一脉冲驱动单元,所述脉冲驱动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路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所述脉冲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器件组,以驱动开关器件组的触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休眠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器件组包括:
一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脉冲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工作电路的输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春明刘宗金薛山平侯衍伟许亚奇李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芯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