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润滑结构及具有轴承润滑结构的单级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387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轴承润滑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单级离心泵,包括具有中空腔的轴承箱体,轴承箱体内设有一与其中轴线共轴的旋转轴,旋转轴上固设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以及第三轴承,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以及第三轴承的外套与轴承箱体固接,其中,第二轴承以及第三轴承紧贴;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还设有套设在旋转轴上的甩油组件,经甩油组件甩出的油可经过润滑通道将第一轴承和第三轴承润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该结构使得油沿轴承箱体—甩油组件—润滑通道—轴承箱体,形成一个循环。该结构不仅加强了对三个轴承的润滑效果,而且对油起到了循环冷却的效果,能降低轴承的温度,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能应用于现场条件苛刻的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润滑结构及具有轴承润滑结构的单级离心泵
本技术涉及泵类,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轴承润滑结构及具有轴承润滑结构的单级离心泵。
技术介绍
离心泵作为石油化工、冶金以及电力行业的主要耗功设备,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领域。随着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离心泵也在不断地向高性能、低耗能的方向发展。离心泵有立式、卧式、单级、多级、单吸、双吸、自吸式等多种形式。离心泵是利用叶轮旋转而使水发生离心运动来工作的。水泵在启动前,必须使泵壳和吸水管内充满水,然后启动电机,使泵轴带动叶轮和水做高速旋转运动,水发生离心运动,被甩向叶轮外缘,经蜗形泵壳的流道流入水泵的压水管路。离心泵轴承部件中的轴承是用来支承转子零件,并承受作用在转子零件上的各种载荷。润滑的主要目的是减小摩擦的损耗,降低或防止磨损,同时还起到冷却、吸振、防锈等作用。现有的离心泵轴承箱是设有箱体,箱体内设有轴承,轴承内设有泵轴,轴承外侧的箱体上设有轴承压盖,箱体上设有加油孔和油位计,经加油孔向轴承箱内加入适量的润滑油,当轴类零件旋转时,轴承带动润滑油旋转,由油的自重和离心力小的原因,轴承的润滑面积小、润滑效果差,润滑油只与轴承小面积接触,对轴承的冷却效果差,轴承的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轴承润滑结构及具有轴承润滑结构的单级离心泵。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轴承润滑结构,包括具有中空腔的轴承箱体,所述轴承箱体内设有一与其中轴线共轴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固设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以及第三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以及第三轴承的外套与所述轴承箱体固接,其中,所述第二轴承以及第三轴承紧贴;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还设有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的甩油组件,经所述甩油组件甩出的油可经过润滑通道将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三轴承润滑。优选的,所述润滑通道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远离所述甩油组件一侧的第一主管道,所述第一主管道的一端与所述中空腔连通。优选的,所述润滑通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轴承远离所述甩油组件一侧的第二主管道,所述第二主管道的一端通过第一旁通管道与所述中空腔连通,所述第二主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旁通管道与所述中空腔连通。优选的,所述甩油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旋转轴上的第一甩油盘和第二甩油盘,所述第一甩油盘和第二甩油盘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甩油盘可将油甩至所述第一轴承上,所述第二甩油盘可将油甩至所述第二轴承上。优选的,所述轴承箱体上还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位于所述甩油组件的上方,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甩油组件的下方。优选的,所述轴承箱体的内壁上固设有呈L形的流转勾,所述流转勾与所述润滑通道连通。一种具有轴承润滑结构的单级离心泵,至少包括如上述所述的轴承润滑结构;还包括相互固接的泵体和泵盖,及设置在由所述泵体和泵盖所形成的空间内的叶轮,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叶轮的重心。优选的,所述泵体的中间端部设置有吸入法兰、顶部设置有出口法兰,所述吸入法兰、出口法兰、工艺管道和所述叶轮形成了介质的流道,所述叶轮的介质入口面向所述吸入法兰、介质出口与所述出口法兰共轴。优选的,所述轴承箱体上还设有散热筋板。优选的,所述泵体和泵盖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固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精巧,设计新颖,经甩油组件甩出的油经过润滑通道流到轴承中进行油浴润滑的效果,另外该结构使得油沿轴承箱体—甩油组件—润滑通道—轴承箱体,形成一个循环。该结构不仅加强了对三个轴承的润滑效果,而且对油起到了循环冷却的效果,能降低轴承的温度,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能应用于现场条件苛刻的环境。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图1中A-A的局部剖视图;图3:图1中B-B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不限于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轴承润滑结构,包括具有中空腔11的轴承箱体1,所述轴承箱体1内设有一与其中轴线共轴的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上固设有第一轴承31、第二轴承32以及第三轴承33,所述第一轴承31、第二轴承32以及第三轴承33的外套与所述轴承箱体1固接,其中,所述第二轴承32以及第三轴承33紧贴。所述第一轴承31和第二轴承32之间还设有套设在所述旋转轴3上的甩油组件4,经所述甩油组件4甩出的油可经过润滑通道5将所述第一轴承31和第三轴承33润滑。上述结构精巧,设计新颖,经甩油组件甩出的油经过润滑通道流到轴承中进行油浴润滑的效果,另外该结构使得油沿轴承箱体—甩油组件—润滑通道—轴承箱体,形成一个循环。该结构不仅加强了对三个轴承的润滑效果,而且对油起到了循环冷却的效果,能降低轴承的温度,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能应用于现场条件苛刻的环境。本实施例中,所述润滑通道5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31远离所述甩油组件4一侧的第一主管道51,所述第一主管道51的一端与所述中空腔11连通。所述润滑通道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轴承33远离所述甩油组件4一侧的第二主管道52,所述第二主管道52的一端通过第一旁通管道53与所述中空腔11连通,所述第二主管道5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旁通管道54与所述中空腔11连通。上述中,所述甩油组件4包括固设在所述旋转轴3上的第一甩油盘41和第二甩油盘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中空腔(11)的轴承箱体(1),所述轴承箱体(1)内设有一与其中轴线共轴的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上固设有第一轴承(31)、第二轴承(32)以及第三轴承(33),所述第一轴承(31)、第二轴承(32)以及第三轴承(33)的外套与所述轴承箱体(1)固接,其中,所述第二轴承(32)以及第三轴承(33)紧贴;所述第一轴承(31)和第二轴承(32)之间还设有套设在所述旋转轴(3)上的甩油组件(4),经所述甩油组件(4)甩出的油可经过润滑通道(5)将所述第一轴承(31)和第三轴承(33)润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中空腔(11)的轴承箱体(1),所述轴承箱体(1)内设有一与其中轴线共轴的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上固设有第一轴承(31)、第二轴承(32)以及第三轴承(33),所述第一轴承(31)、第二轴承(32)以及第三轴承(33)的外套与所述轴承箱体(1)固接,其中,所述第二轴承(32)以及第三轴承(33)紧贴;所述第一轴承(31)和第二轴承(32)之间还设有套设在所述旋转轴(3)上的甩油组件(4),经所述甩油组件(4)甩出的油可经过润滑通道(5)将所述第一轴承(31)和第三轴承(33)润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通道(5)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31)远离所述甩油组件(4)一侧的第一主管道(51),所述第一主管道(51)的一端与所述中空腔(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通道(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轴承(33)远离所述甩油组件(4)一侧的第二主管道(52),所述第二主管道(52)的一端通过第一旁通管道(53)与所述中空腔(11)连通,所述第二主管道(5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旁通管道(54)与所述中空腔(1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组件(4)包括固设在所述旋转轴(3)上的第一甩油盘(41)和第二甩油盘(42),所述第一甩油盘(41)和第二甩油盘(42)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甩油盘(41)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斯流体控制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