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碳素煅烧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00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是石墨碳素煅烧电极。在设有炉腔的石墨炉下部设有炉腿,炉腔下部设有下料口,下料口下部为石墨碳素出口,在石墨炉内环周分别竖向装有石墨电极,石墨电极通过卡环与横置导电棒连接,石墨电极环周竖向设置,导电棒外端连接有接电环并与送电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极设置使石墨电极导电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加热均匀,煅烧效率高。适宜作为碳素煅烧电极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墨碳素煅烧电极
本技术提供的是非金属材料加工领域应用的导电器具,具体地说是石墨碳素煅烧电极。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采用石油沥青加热蒸发挥发成分获得石油焦,再加工制成石墨。通常使用整体棒状加热电极导电煅烧,由于导电电流大,导电段与石墨电极连接不稳固,导致电极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了石墨碳素煅烧电极。该电极通过导电段与石墨电极经过卡环连接,解决碳素煅烧电极设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在设有炉腔的石墨炉下部设有炉腿,炉腔下部设有下料口,下料口下部为石墨碳素出口,在石墨炉内环周分别竖向装有石墨电极,石墨电极通过卡环与横置导电棒连接,石墨电极环周竖向设置,导电棒外端连接有接电环并与送电线连接。积极效果:本技术电极设置使石墨电极导电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加热均匀,煅烧效率高。适宜作为石墨碳素煅烧电极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极设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导电棒与石墨电极连接俯视图。图中,1.石墨炉,2.炉腔,3.下料口,4.炉腿,5.石墨出口,6.石墨电极,7.导电棒,7.1.卡环,8.接电环,9.送电线。具体实施方式在设有炉腔2的石墨炉1下部设有炉腿4,炉腔下部设有下料口3,下料口下部为石墨碳素出口5,在石墨炉内环周分别竖向装有石墨电极6,石墨电极通过卡环7.1与横置导电棒7连接,石墨电极环周竖向设置,导电棒外端连接有接电环8并与送电线9连接。所述卡环为环状结构。石墨电极通过卡环与横置导电棒垂直连接。所述接电环上设有紧固螺丝,为接线端子。所述卡环套在石墨电极上。所述石墨为碳素。工作过程:使用时,将石墨原料装入石墨炉中,接通导电棒电源,石墨电极在石墨炉中加热熔融,同时排出气体,随着石墨原料的下沉,逐步升温,当石墨原料下降到石墨出口时,已经将石墨原料完全石墨化,通过冷却器冷却后,人工出料,成为成品石墨化石墨碳素。在进行石墨煅烧时,将送电线接通电源,电源通过导电棒为石墨电极通电发热,产生高温,通过高温将石墨原料煅烧成石墨化石墨碳素。技术原理:石墨电极为耐高温导电体,通过石墨电极加热石墨原料,将石墨原料在高温的作用下进行石墨化。石墨原料中含有杂质、气体以及轻金属,经过石墨原料煅烧,使有机杂质、气体蒸发,并使轻金属升华,从石墨原料煅烧成碳含量高的石墨碳素。石墨炉中的石墨原料从炉口内下沉的过程,石墨电极相对产生电弧,使石墨原料温度随之升高,越往下石墨化程度越高,而靠近炉体的煅烧物石墨化程度低,为边料,炉体中心部位为石墨化程度高的芯料,芯料为合格的石墨化石墨碳素成品,边料作为其他炭化程度低的碳素材料使用。石墨电极在炉体内对称设置一对或两对。创新点在于:送电线通过接电环与导电棒电连接,导电棒通过卡环与石墨电极连接;所述导电棒在炉体壁上横向穿过,所述石墨电极与导电棒垂直连接,环周或成对设置在石墨炉内。特点:采用导电棒与石墨电极通过卡环连接,保证了电源的畅通,防止松动,所以石墨电极结构设置合理,保证石墨碳素的正常生产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石墨碳素煅烧电极,在设有炉腔(2)的石墨炉(1)下部设有炉腿(4),炉腔下部设有下料口(3),下料口下部为石墨碳素出口(5),在石墨炉内环周分别竖向装有石墨电极(6),石墨电极环周竖向设置,导电棒外端连接有接电环(8)并与送电线(9)连接;/n其特征是:/n石墨电极通过卡环(7.1)与横置导电棒(7)垂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石墨碳素煅烧电极,在设有炉腔(2)的石墨炉(1)下部设有炉腿(4),炉腔下部设有下料口(3),下料口下部为石墨碳素出口(5),在石墨炉内环周分别竖向装有石墨电极(6),石墨电极环周竖向设置,导电棒外端连接有接电环(8)并与送电线(9)连接;
其特征是:
石墨电极通过卡环(7.1)与横置导电棒(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东周泽军王玉志
申请(专利权)人:葫芦岛市丰达新碳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