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小瓶子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4669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细小瓶子输送装置,细小瓶子输送装置包括若干齿盘、进料输送带、通道模具、第一物料检测器和第二物料检测器,通道模具上开设有与齿盘数量相同的若干输送通道,输送通道包括进料通道、出料通道和过渡通道,过渡通道设置在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之间,过渡通道呈弧形并沿齿盘的边缘设置,进料输送带设置在进料通道下方,齿盘的边缘均匀分布有若干凸齿,相邻两个凸齿之间的凹槽形状与细小瓶子的侧壁形状匹配,输送通道与装盒机的物料链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细小瓶子输送装置结构紧凑,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实现了无托细小瓶子的自动化高速输送,大大提高了细小瓶子的包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细小瓶子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包装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细小瓶子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细小瓶子装盒一般采用先将细小瓶子码放在托盘内,然后再将托盘放入包装盒内。此种装盒方式较为简单,物料具有整体性,但增加了细小瓶子入托工序,大大增加了成本和影响了效率。另有一种无托细小瓶子装盒方法,细小瓶子进入大转盘后被分配到多个固定料仓,再从各个固定料仓中推入到装盒机的物料链上,此方法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冲击较大容易倒瓶,无法实现高速进料,因而只能维持低速装盒速度,严重制约了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小瓶子输送装置,采用若干齿盘高速拨料,结构简单紧凑,性能稳定且生产效率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细小瓶子输送装置,包括若干齿盘、进料输送带、通道模具、第一物料检测器和第二物料检测器,所述齿盘设置在所述通道模具上,所述通道模具上开设有与所述齿盘数量相同的若干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仅能容纳细小瓶子单列通过,所述输送通道包括进料通道、出料通道和过渡通道,所述进料通道与所述出料通道呈夹角设置,所述过渡通道设置在所述进料通道和所述出料通道之间,所述过渡通道呈弧形并沿所述齿盘的边缘设置,所述进料输送带设置在所述进料通道下方,所述齿盘的边缘均匀分布有若干凸齿,相邻两个凸齿之间的凹槽形状与所述细小瓶子的侧壁形状匹配,所述输送通道与装盒机的物料链连接,所述第一物料检测器设置在所述进料通道上,所述第二物料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出料通道靠近所述物料链的一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料通道与所述出料通道垂直设置,若干所述进料通道均相互平行,若干所述出料通道均相互平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若干所述输送通道的长度均不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若干所述齿盘的大小和齿数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若干所述齿盘由同一驱动装置驱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齿盘可间歇性转动,且每次转动的角度可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物料检测器和所述第二物料检测器均为光电检测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细小瓶子输送装置上设置有若干输送通道,若干齿盘通过旋转拨动细小瓶子运动,实现各个输送通道上细小瓶子的单列紧密输送,最后在物料链的料仓内实现细小瓶子的双排紧密排列。本技术的细小瓶子输送装置结构紧凑,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实现了无托细小瓶子的自动化高速输送,大大提高了细小瓶子的包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细小瓶子输送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的俯视图。图1-2中:1、第一齿盘;2、第二齿盘;3、进料输送带;4、通道模具;41、第一输送通道;411、第一进料通道;412、第一过渡通道;413、第一出料通道;42、第二输送通道;421、第二进料通道;422、第二过渡通道;423、第二出料通道;5、第一物料检测器;6、第二物料检测器;100、细小瓶子;200、物料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细小瓶子输送装置包括第一齿盘1、第二齿盘2、进料输送带3、通道模具4、第一物料检测器5和第二物料检测器6,第一齿盘1和第二齿盘2设置在通道模具4上,通道模具4上开设有第一输送通道41和第二输送通道42,第一输送通道41和第二输送通道42仅能容纳细小瓶子100单列通过,第一输送通道41包括第一进料通道411、第一过渡通道412和第一出料通道413,第一进料通道411与第一出料通道413呈夹角设置,第一过渡通道412设置在第一进料通道411和第一出料通道413之间,第一过渡通道412呈弧形并沿第一齿盘1的边缘设置,第二输送通道42包括第二进料通道421、第二过渡通道422和第二出料通道423,第二进料通道421与第二出料通道423呈夹角设置,第二过渡通道422设置在第二进料通道421和第二出料通道423之间,第二过渡通道422呈弧形并沿第二齿盘2的边缘设置,进料输送带3设置在第一进料通道411和第二进料通道421的下方,第一齿盘1和第二齿盘2的边缘均匀分布有若干凸齿,相邻两个凸齿之间的凹槽形状与细小瓶子100的侧壁形状匹配,第一输送通道41和第二输送通道42均与装盒机的物料链200连接,第一物料检测器5设置在第一进料通道411和第二进料通道421上,第二物料检测器6设置在第一出料通道413和第二出料通道423靠近物料链200的一端。本实施例的细小瓶子输送装置通过在通道模具4上开设第一输送通道41和第二输送通道42,在第一齿盘1和第二齿盘2的控制下,实现各自通道上细小瓶子100的单列紧密输送,最后在物料链200的料仓内实现细小瓶子100的双排紧密排列。本实施例的细小瓶子输送装置结构紧凑,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实现了无托细小瓶子100的自动化高速输送,大大提高了细小瓶子100的包装效率。在本实施例中,齿盘和输送通道的数量均为两个。齿盘的数量可以根据料仓能容纳的细小瓶子100的列数进行调整,可以为三个或者更多,相应的,输送通道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优选的,第一进料通道411与第一出料通道413垂直设置,第二进料通道421与第二出料通道423垂直设置,第一进料通道411与第二进料通道421相互平行,第一出料通道413与第二出料通道423相互平行。由此使第一输送通道41和第二输送通道42在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可占用尽量少的面积,有利于减小装置的体积,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节省厂房空间。此外,还使第一过渡通道412、第二过渡通道422分别占据第一齿盘1和第二齿盘2周长的四分之一,使第一齿盘1或第二齿盘2能同时拨动较多数量的细小瓶子100,使细小瓶子100的输送过程更为平稳。进一步的,第二输送通道42与第一输送通道41的长度不同,第二输送通道42的长度大于第一输送通道41的长度。由于第二齿盘2具有一定的尺寸,第二出料通道423与第一出料通道413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当第一输送通道41内的细小瓶子100被输送至某一料仓后,该料仓移动至第二输送通道42的位置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为了实现物料链200上料仓内细小瓶子100的双排设置,需要使第二输送通道42的长度略长,使细小瓶子100在第二输送通道42内花费更多的时间,从而正好赶上从第一输送通道41过来的已被填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小瓶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齿盘、进料输送带、通道模具、第一物料检测器和第二物料检测器,所述齿盘设置在所述通道模具上,所述通道模具上开设有与所述齿盘数量相同的若干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仅能容纳细小瓶子单列通过,所述输送通道包括进料通道、出料通道和过渡通道,所述进料通道与所述出料通道呈夹角设置,所述过渡通道设置在所述进料通道和所述出料通道之间,所述过渡通道呈弧形并沿所述齿盘的边缘设置,所述进料输送带设置在所述进料通道下方,所述齿盘的边缘均匀分布有若干凸齿,相邻两个凸齿之间的凹槽形状与所述细小瓶子的侧壁形状匹配,所述输送通道与装盒机的物料链连接,所述第一物料检测器设置在所述进料通道上,所述第二物料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出料通道靠近所述物料链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小瓶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齿盘、进料输送带、通道模具、第一物料检测器和第二物料检测器,所述齿盘设置在所述通道模具上,所述通道模具上开设有与所述齿盘数量相同的若干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仅能容纳细小瓶子单列通过,所述输送通道包括进料通道、出料通道和过渡通道,所述进料通道与所述出料通道呈夹角设置,所述过渡通道设置在所述进料通道和所述出料通道之间,所述过渡通道呈弧形并沿所述齿盘的边缘设置,所述进料输送带设置在所述进料通道下方,所述齿盘的边缘均匀分布有若干凸齿,相邻两个凸齿之间的凹槽形状与所述细小瓶子的侧壁形状匹配,所述输送通道与装盒机的物料链连接,所述第一物料检测器设置在所述进料通道上,所述第二物料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出料通道靠近所述物料链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小瓶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通道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锦棠任楚亮李章立
申请(专利权)人:力嘉广州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