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停靠站及其修建方法
本申请涉及地下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停靠站及其修建方法。
技术介绍
早期修建的地下公路多以穿江越河隧道为主,隧道中部没有设置地下停靠站如地下公交车站等的需求。故部分隧道虽然允许车辆通行,但不在地下设置诸如公交车站等停靠站。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很多城市计划将横穿旅游景区的公路改建至地下,或将某条街道作为步行街,需将包括公交车在内的原地面交通全部改造至地下,这时就需要在旅游景点或步行街附近设置地下停靠站。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全明挖法修建的城市地下停靠站,首先需要在施工位置修建基坑支护系统,如此会占用较大既有的地表公路空间,需要临时进行交通疏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地下停靠站及其修建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修建地下停靠站占用较大的地表公路空间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地下停靠站,所述地下停靠站包括:隧道,包括隧道管片、隧道公路和站台,所述隧道管片围设形成隧道空间,所述隧道公路位于所述隧道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停靠站,修建于地表公路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停靠站包括:/n隧道,包括隧道管片、隧道公路和站台,所述隧道管片围设形成隧道空间,所述隧道公路位于所述隧道空间内并沿所述隧道空间纵向延伸,所述站台位于所述隧道空间内并与所述隧道公路的一侧邻接;/n竖井,包括围墙和通行梯,所述围墙围设形成竖井空间,所述竖井空间能够通向所述地表公路,所述通行梯设置在所述竖井空间内;以及/n横通道,包括衬砌墙和环框梁,所述隧道管片邻接所述站台处形成有横通洞口,所述环框梁支撑在所述横通洞口处,所述衬砌墙与所述环框梁连接,所述衬砌墙与所述环框梁共同围设形成横通空间,所述横通空间连通所述隧道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地下停靠站,修建于地表公路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停靠站包括:
隧道,包括隧道管片、隧道公路和站台,所述隧道管片围设形成隧道空间,所述隧道公路位于所述隧道空间内并沿所述隧道空间纵向延伸,所述站台位于所述隧道空间内并与所述隧道公路的一侧邻接;
竖井,包括围墙和通行梯,所述围墙围设形成竖井空间,所述竖井空间能够通向所述地表公路,所述通行梯设置在所述竖井空间内;以及
横通道,包括衬砌墙和环框梁,所述隧道管片邻接所述站台处形成有横通洞口,所述环框梁支撑在所述横通洞口处,所述衬砌墙与所述环框梁连接,所述衬砌墙与所述环框梁共同围设形成横通空间,所述横通空间连通所述隧道空间和所述竖井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停靠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衬砌墙包括初期支护和设置在所述初期支护内的二次衬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停靠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公路包括两条以上行车道,与所述站台邻接的所述行车道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3.5m;和/或,
所述站台高于所述隧道公路15cm~20cm;和/或,
所述站台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1.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停靠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还包括隔墙,所述通行梯包括电梯和楼梯,所述隔墙将所述竖井空间至少分隔出电梯空间、楼梯空间以及人行空间,所述电梯设置在所述电梯空间内,所述楼梯设置在所述楼梯空间内;
所述人行空间和所述横通空间连通,所述电梯空间和所述楼梯空间的底部均与所述人行空间连通。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昊,谢俊,胡威东,何应道,陈玉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