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陡峻地形隧道斜交进洞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3296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工程领域,涉及一种陡峻地形隧道斜交进洞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墙体,所述钢筋混凝土墙体的底部和侧面设置钢筋锚杆;还包括设置在山体内外侧的钢拱架,以及设置在隧道外缘的二次衬砌;该方法的主要施工步骤包括掏槽开挖基础墙体岩体、打设钢筋锚杆、浇注钢筋混凝土墙体、洞口段“弦月式”开挖、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缓冲层敷设。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解决由于衬砌“无法落地生根”造成进洞困难问题,形成有效支护体系,可以确保施工安全、解决运营期的安全隐患。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步骤少,实施性良好,能大幅节约施工周期及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陡峻地形隧道斜交进洞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工程领域,涉及一种陡峻地形隧道斜交进洞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隧道进洞一般采用正交进洞的施工方法,然而在高等级公路的综合设计中,时常为了满足路线总体需求,不可避免斜交进洞,尤其是在山体陡峻、河谷深切、地形复杂的西部山区,更是如此。某高速公路隧道双洞总长8750m,左洞进口位于一山体的半山腰,隧道轴线和地形等高线约呈60°。基岩出露于地表,岩性为灰岩,岩体非常坚硬,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达到40.5MPa。进洞口岩体较完整,整体性很好,为了保留整块岩体,不破坏自然景观,拟零开挖进洞。由于地形陡峻,并且洞口有一大型冲沟,施工场地狭窄,无大型设备施工空间,加之隧道约呈60°斜交进洞,进洞极为困难。当隧道斜交进洞时,由于隧道左右两侧覆土高度不同,就可能产生偏压。偏压与斜交并不是绝对关系,还与地质条件有关,一般来说,地质条件越好,偏压越轻微。以往工程界针对隧道斜交进洞问题,主要关注的是隧道偏压问题,也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当偏压较轻微时,一般采用“反压”措施,即在山体外侧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陡峻地形隧道斜交进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墙体,所述钢筋混凝土墙体的底部和侧面设置钢筋锚杆;还包括设置在山体内外侧的钢拱架,以及设置在隧道外缘的二次衬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陡峻地形隧道斜交进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墙体,所述钢筋混凝土墙体的底部和侧面设置钢筋锚杆;还包括设置在山体内外侧的钢拱架,以及设置在隧道外缘的二次衬砌。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陡峻地形隧道斜交进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墙体的底部与侧面之间设有钢筋混凝土连梁。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陡峻地形隧道斜交进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墙体的底部和侧面均设有泄水孔。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陡峻地形隧道斜交进洞结构,其特征在于,钢筋混凝土墙体的墙底满足最小襟边要求,最小襟边为1.5m~2.0m。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陡峻地形隧道斜交进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墙体与二次衬砌为刚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陡峻地形隧道斜交进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拱架和地形等高线平行,而后与隧道轴线夹角逐渐增大至与隧道轴线正交。


7.如权利要求1或6中所述的陡峻地形隧道斜交进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拱架在山体内外侧均为等距布置,山体外侧的钢拱架间距小于山体内侧的钢拱架间距。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陡峻地形隧道斜交进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衬砌两侧设有耳台,两侧的耳台之间设有缓冲层。


9.一种陡峻地形隧道斜交进洞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掏槽开挖基础墙体岩体:按钢筋混凝土墙体外轮廓掏槽开挖岩体至设计标高,底部开挖成反坡,并且墙底满足最小襟边和最小嵌固深度要求;
打设钢筋锚杆:在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林廖峻朱宝权朱仁景李洪林王璐石仲海民吴胜忠王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