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038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结构及施工方法,治理结构包括在边跨段设有的隧底重构衬砌,在隧底重构衬砌的下方设有置锚固桩,锚固桩伸入稳定岩层,在所有锚固桩的上方设有板梁,板梁覆盖跨中段和边跨段,锚固桩和板梁之间通过调整型支座进行连接,调整型支座的高度可调,且边跨段预留有检修通道,检修通道与调整型支座相连通;施工方法包括拆除隧底既有结构;重构仰拱二次衬砌,施工锚固桩,锚固桩伸入稳定岩层;施工盖梁,安装调整型支座;施工板梁,将板梁覆盖跨中段和边跨段;预留检修通道,检修通道与调整型支座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隧道结构设置为灵活的可调结构,通过可调整量抵消隧底隆起变形量,延长隧道底鼓变形的治理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
,特别是一种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铁路隧道底鼓变形问题,通常采用在设计阶段强化隧底结构、加强隧底锚固强度、针对隧底隆起高风险段落将无砟轨道换成轨面可调范围更大的有砟轨道等措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提高施工质量、做好监控量测、充分释放原有的围岩应力。然而,由于隧底岩体的变形的持续性,轨道结构有限的可调量很难抵抗长期的隆起量。一旦隆起量超过可调量,则需要进行隧道底鼓变形的治理,治理时间长且治理成本高。因此,如何延长隧道底鼓变形的治理周期也成为了保证隧底结构安全的重要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结构及施工方法,将隧道结构设置为灵活的可调结构,通过可调整量抵消隧底隆起变形量,延长隧道底鼓变形的治理周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结构,包括在边跨段设有的隧底重构衬砌,在所述隧底重构衬砌的下方设有置锚固桩,所述锚固桩伸入稳定岩层,在所有所述锚固桩的上方设有板梁,所述板梁覆盖跨中段和所述边跨段,所述锚固桩和所述板梁之间通过调整型支座进行连接,所述调整型支座的高度可调,且所述边跨段预留有检修通道,所述检修通道与所述调整型支座相连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治理结构,通过设置锚固桩并伸入稳定岩层,不仅可支撑上部的板梁,且可减小岩土变形对隧道轨面高度的影响,保证在治理一次后,轨面高度就能基本保持稳定;通过设置调整型支座,可通过调整支座的高度,适应隧底不同位置的变形量调整需求,从而实现治理隧道底鼓变形的目的,使得高度调整更加灵活多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预留检修通道,在之后的铁路运营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变形检测结果,穿过所述检修通道到达所述调整型支座,通过改变调整型支座的高度,再次对隧道底鼓变形进行调整。因此,本专利技术将隧道结构设置为灵活的可调结构,通过支座的可调整量抵消隧底隆起变形量,通过预留检修通道,可进行多次调整,只有超过所述调整型支座的调整量范围时,才需要再次对隧道底鼓变形进行治理,大大延长了隧道底鼓变形的治理周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治理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边跨段两侧的锚杆,所述锚杆伸入稳定岩层,对隧道两侧的岩体进行锚固,为隧底结构的拆除和治理结构的施工提供稳定的施工空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所述锚固桩的上方设有盖梁,在所述盖梁的上方设有所述调整型支座。所述盖梁用于支承、分布和传递上部板梁、轨道等结构的荷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调整型支座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布置的调整板,所有所述调整板之间可拆卸式连接。可通过改变调整板的数量,改变调整型支座的高度,从而通过降低支座高度来调整上部列车行驶轨面的高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调整型支座的调整量大于或等于100mm,满足隧道底鼓变形的调整量需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便于所述调整板具有多种厚度尺寸,更加便于对调整型支座的高度进行调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板梁的长度为10m-20m,所述板梁为现浇结构或预制结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拆除跨中段和边跨段的既有轨道结构,在所述边跨段两侧设置锚杆,所述锚杆伸入稳定岩层;步骤二:拆除所述边跨段的既有仰拱填充和既有仰拱二次衬砌,并向下扩挖,拆除所述跨中段的既有仰拱填充;步骤三:重构所述边跨段的仰拱二次衬砌,形成隧底重构衬砌,并在所述隧底重构衬砌的下方施工锚固桩,所述锚固桩伸入稳定岩层;步骤四:在所述锚固桩的上方施工盖梁,待所述盖梁施工完成后,安装调整型支座;步骤五:在所述调整型支座的上方施工板梁,将所述板梁覆盖所述跨中段和所述边跨段;步骤六:在所述边跨段预留检修通道,所述检修通道与所述调整型支座相连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施工方法通过对发生隧道底鼓变形的需整治隧道段的隧底结构进行拆除和重构,以及设置锚固桩、调整型支座和预留检修通道,不仅可以方便对隧道底鼓变形进行治理,且在一次治理完成之后,可保持轨面高度基本稳定,可穿过所述检修通道到达所述调整型支座,通过改变调整型支座的高度,再次对隧道底鼓变形进行调整,因此,可大大延长隧道底鼓变形的治理周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一中,所述跨中段仅拆除无砟轨道,保留两侧的侧沟及电缆槽,所述边跨段拆除无砟轨道、侧沟及电缆槽,所述步骤二中,所述跨中段仅拆除既有仰拱填充,保留隧道中心水沟。可减少隧道拆除和重构的工作量,减小施工成本。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所述步骤四和所述步骤五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重构隧道附属结构,包括重构隧道中心水沟、侧沟及电缆槽,将所述附属结构和未整治隧道段顺接,所述隧道中心水沟、侧沟及电缆槽底部采用混凝土进行回填。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五中,所述板梁采用原位现浇或洞外预制形成,并在所述跨中段的所述板梁的底部设置隧道横向排水管,将侧沟和隧道中心水沟重新连通,保证隧道排水系统通畅。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治理结构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治理结构,通过设置锚固桩并伸入稳定岩层,不仅可支撑上部的板梁,且可减小岩土变形对隧道轨面高度的影响,保证在治理一次后,轨面高度就能基本保持稳定;通过设置调整型支座,可通过调整支座的高度,适应隧底不同位置的变形量调整需求,从而实现治理隧道底鼓变形的目的,使得高度调整更加灵活多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预留检修通道,在之后的铁路运营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变形检测结果,穿过所述检修通道到达所述调整型支座,通过改变调整型支座的高度,再次对隧道底鼓变形进行调整。因此,本专利技术将隧道结构设置为灵活的可调结构,通过支座的可调整量抵消隧底隆起变形量,通过预留检修通道,可进行多次调整,只有超过所述调整型支座的调整量范围时,才需要再次对隧道底鼓变形进行治理,大大延长了隧道底鼓变形的治理周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施工方法通过对发生隧道底鼓变形的需整治隧道段的隧底结构进行拆除和重构,以及设置锚固桩、调整型支座和预留检修通道,不仅可以方便对隧道底鼓变形进行治理,且在一次治理完成之后,可保持轨面高度基本稳定,可穿过所述检修通道到达所述调整型支座,通过改变调整型支座的高度,再次对隧道底鼓变形进行调整,因此,可大大延长隧道底鼓变形的治理周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结构的平面布置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B-B-剖视图。图4是图2中的C-C-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的施工方法的步骤一在边跨段的施工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的施工方法的步骤一在跨中段的施工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的施工方法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边跨段设有的隧底重构衬砌,在所述隧底重构衬砌的下方设有置锚固桩,所述锚固桩伸入稳定岩层,在所有所述锚固桩的上方设有板梁,所述板梁覆盖跨中段和所述边跨段,所述锚固桩和所述板梁之间通过调整型支座进行连接,所述调整型支座的高度可调,且所述边跨段预留有检修通道,所述检修通道与所述调整型支座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边跨段设有的隧底重构衬砌,在所述隧底重构衬砌的下方设有置锚固桩,所述锚固桩伸入稳定岩层,在所有所述锚固桩的上方设有板梁,所述板梁覆盖跨中段和所述边跨段,所述锚固桩和所述板梁之间通过调整型支座进行连接,所述调整型支座的高度可调,且所述边跨段预留有检修通道,所述检修通道与所述调整型支座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边跨段两侧的锚杆,所述锚杆伸入稳定岩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锚固桩的上方设有盖梁,在所述盖梁的上方设有所述调整型支座。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型支座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布置的调整板,所有所述调整板之间可拆卸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板具有多种厚度尺寸,所述调整型支座的调整量大于或等于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梁的长度为10m-20m,所述板梁为现浇结构或预制结构。


7.一种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拆除跨中段和边跨段的既有轨道结构,在所述边跨段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徐怀仁李现宾任万敏荀仰锋何聪喻渝马雅林朱麟晨张永平陶伟明王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