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疙瘩皮肤病毒抗原检测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647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牛疙瘩皮肤病毒抗原检测卡,该牛疙瘩皮肤病毒抗原检测卡包括壳体(1)、置于所述壳体(1)一端且与所述壳体(1)为一整体结构的手柄(2)、置于所述壳体(1)另一端且与所述壳体(1)螺纹连接的样品放置盖(3)、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检测结构(4),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所述检测结构(4)对应的观察窗(5),所述检测结构(4)远离所述手柄(2)的一端穿过所述壳体(1)与样品放置盖(3)底部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性强,生产成本低,通过壳体与样品放置盖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由于振动或者碰撞造成样品与检测结构分离,提高检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牛疙瘩皮肤病毒抗原检测卡
本技术涉及牛疙瘩皮肤病毒检测
,特别涉及牛疙瘩皮肤病毒抗原检测卡。
技术介绍
牛疙瘩皮肤病(Lumpyskindisease,LSD)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牛疙瘩皮肤病毒(Lumpyskindiseasevirus,LSDV)引起的以患牛发热,皮肤、黏膜、器官表面广泛性结节,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又称结节性皮炎或块状皮肤病,能引起感染动物消瘦,产乳量大幅度降低,严重时导致死亡。该病起源于非洲,并于1989年和2006年在以色列发生,显示该病已逃逸出非洲大陆,有不断蔓延的趋势,必须密切注意其动向。该病于1929年在非洲的赞比亚地区首次发现,随后50年里LSD在非洲大陆广泛传播。1943年传播至波扎那,然后传入南非,引起800万头牛只发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1957年的肯尼亚出现该病并大流行。1971年苏丹出现此病后,LSDV跳过撒哈拉沙漠,1974年在乍得、尼日尔和尼日利亚被发现;1976年到达象牙海岸,接下来LSDV一直在非洲大陆周期性的爆发。1977年毛利塔尼亚、加纳、利比里亚均有该病的报道。1981~1986年,坦桑尼亚、肯尼亚、津巴布韦、索马里、喀麦隆均发生该病,死亡率在20%左右。1989年LSD在以色列爆发流行,同年以色列建立了非洲外第1个LSD实验室。2006年,埃及爆发LSD,从2006年1月7日到4月9日294,576头牛感染该病,其中死亡771头。2006年9月4日,以色列农业部首席兽医官MosheChaimovitz博士宣布以色列发生LSD疫情,共有4000头牛发病。2007年莫桑比克发生LSD疫情,从1月6~17日,共有2856头牛发病。上述报道表明,在非洲之外的其他地区也有爆发LSD的危险性。如今,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该病毒破击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对养殖业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目前,没有相关的用于检测牛疙瘩皮肤病毒抗原的检测卡,根据上述的情况可知,急需一种用于检测牛疙瘩皮肤病毒抗原的检测卡。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牛疙瘩皮肤病毒抗原检测卡,解决了采用何种检测卡检测牛疙瘩皮肤病毒抗原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牛疙瘩皮肤病毒抗原检测卡,该牛疙瘩皮肤病毒抗原检测卡包括壳体、置于所述壳体一端且与所述壳体为一整体结构的手柄、置于所述壳体另一端且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的样品放置盖、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检测结构,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检测结构对应的观察窗,所述检测结构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穿过所述壳体与样品放置盖底部接触。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检测结构包括试纸条、置于所述试纸条上的样品垫、置于所述样品垫一端的玻璃纤维垫、置于所述玻璃纤维垫远离所述样品垫一端的层析膜、置于所述层析膜远离所述玻璃纤维垫一端的吸收垫,所述样品垫穿过所述壳体与所述样品放置盖的底部接触,所述观察窗与所述层析膜的位置对应。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层析膜上设有检测线、控制线,所述检测线靠近所述样片垫,所述控制线靠近所述吸收垫。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检测线为包埋牛疙瘩皮肤病毒抗体的检测线。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控制线为包被鸡lgY的控制线。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采用圆柱体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样品放置盖开口处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性强,生产成本低,通过壳体与样品放置盖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由于振动或者碰撞造成样品与检测结构分离,提高检测的效率;本技术具备高度特异性、灵敏度高和检测速度快等优点,且不需使用仪器设备,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方便携带,应用广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牛疙瘩皮肤病毒抗原检测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检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壳体、2.手柄、3.样品放置盖、4.检测结构、5.观察窗、41.试纸条、42.样品垫、43.玻璃纤维垫、44.层析膜、45.吸收垫、441.检测线、442.控制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技术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实施例一:图1-图2示出了牛疙瘩皮肤病毒抗原检测卡,该牛疙瘩皮肤病毒抗原检测卡包括壳体1、置于所述壳体1一端且与所述壳体1为一整体结构的手柄2、置于所述壳体1另一端且与所述壳体1螺纹连接的样品放置盖3、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检测结构4,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所述检测结构4对应的观察窗5,所述检测结构4远离所述手柄2的一端穿过所述壳体1与样品放置盖3底部接触。所述检测结构4包括试纸条41、置于所述试纸条41上的样品垫42、置于所述样品垫42一端的玻璃纤维垫43、置于所述玻璃纤维垫43远离所述样品垫42一端的层析膜44、置于所述层析膜44远离所述玻璃纤维垫43一端的吸收垫45,所述样品垫42穿过所述壳体1与所述样品放置盖3的底部接触,所述观察窗5与所述层析膜44的位置对应。所述层析膜44上设有检测线441、控制线442,所述检测线441靠近所述样片垫42,所述控制线442靠近所述吸收垫45。所述检测线441为包埋牛疙瘩皮肤病毒抗体的检测线。所述控制线442为包被鸡lgY的控制线。所述壳体1采用圆柱体结构。所述壳体1远离所述手柄2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样品放置盖3开口处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前,先检查包装以及检测卡是否损坏,及时的更换完好的检测卡,保证检测的质量和准确性;本技术使用时,将釆集样品稀释后滴在试纸条41上的样品垫42上或者滴加在样品放置盖3内,将样品放置盖3通过螺纹连接与壳体1连接,防止空气的进入干扰结果,于室温下静置10~15分钟内即可判定结果。结果判断如下:阳性:在检测线441和控制线442上均显色;阴性:在检测线441上没有颜色反应,只是在控制线442上显色;无效:在控制线442上不显色的反应,此时建议重新检测样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牛疙瘩皮肤病毒抗原检测卡,其特征在于:该牛疙瘩皮肤病毒抗原检测卡包括壳体(1)、置于所述壳体(1)一端且与所述壳体(1)为一整体结构的手柄(2)、置于所述壳体(1)另一端且与所述壳体(1)螺纹连接的样品放置盖(3)、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检测结构(4),/n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所述检测结构(4)对应的观察窗(5),所述检测结构(4)远离所述手柄(2)的一端穿过所述壳体(1)与样品放置盖(3)底部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牛疙瘩皮肤病毒抗原检测卡,其特征在于:该牛疙瘩皮肤病毒抗原检测卡包括壳体(1)、置于所述壳体(1)一端且与所述壳体(1)为一整体结构的手柄(2)、置于所述壳体(1)另一端且与所述壳体(1)螺纹连接的样品放置盖(3)、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检测结构(4),
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所述检测结构(4)对应的观察窗(5),所述检测结构(4)远离所述手柄(2)的一端穿过所述壳体(1)与样品放置盖(3)底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疙瘩皮肤病毒抗原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构(4)包括试纸条(41)、置于所述试纸条(41)上的样品垫(42)、置于所述样品垫(42)一端的玻璃纤维垫(43)、置于所述玻璃纤维垫(43)远离所述样品垫(42)一端的层析膜(44)、置于所述层析膜(44)远离所述玻璃纤维垫(43)一端的吸收垫(45),所述样品垫(42)穿过所述壳体(1)与所述样品放置盖(3)的底部接触,所述观察窗(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永青张伟涛张金超王金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