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预热功能的塑料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959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预热功能的塑料模具,包括底板、下模和上模,所述底板上方通过支柱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第一螺栓固定于下模底部,所述下模内对称嵌设有两组第一热油导管和两组第一热油输送管,所述上模内对称嵌设有两组第二热油输送管和两组第一热油导管,所述第一热油导管的进口端与进油管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二热油导管的出口端通过循环油管与进油管连通,所述循环油管上绕设有加热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更好地对热塑进行加热,保证了热塑的流动性,预热效果好,同时,通过在循环油管上绕设加热水管,可使得加热水管与循环油管进行热交换,对循环油管内降温的导热油进行加热,循环利用,提高了预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预热功能的塑料模具
本技术涉及塑料模具
,具体为一种具有预热功能的塑料模具。
技术介绍
在使用热固性塑料时,例如固态硅橡胶,需要将塑料材料放入模具的型腔中,对塑料材料进行加热,促使其熔化,型腔内的熔料经过冷却后固化成型,形成塑料产品。塑料通过加热可以软化流动,加热到一定温度,产生化学反应一交链固化而变硬,借助这种特性进行塑料成型加工,利用加热时的塑化流动,在压力下充满型腔,进而固化成为确定形状和尺寸的制品。由于塑料的此种特殊性能,在模具对其成型的时候,需要模具具有一定的预热温度。目前,通常所使用的塑料成型模具,由于注塑是一个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位于型腔内的热塑温度会随着注塑过程的进行二下降,且位于下模内的热塑温度下降最快,固化的程度也最深,现有的塑料模具预热机构往往不能针对性的进行预热,热量往往过剩或过少,预热效果较差,同时,现有的预热机构热油往往是一端通入、一端导出,不能循环传输,预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预热功能的塑料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预热功能的塑料模具,包括底板、下模和上模,所述底板上方通过支柱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第一螺栓固定于下模底部,所述下模内对称嵌设有两组第一热油导管和两组第一热油输送管,所述上模内对称嵌设有两组第二热油输送管和两组第一热油导管,所述第一热油导管的进口端与进油管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热油导管的出口端通过第一U形管与第一热油输送管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一热油输送管出口端通过第二U形管与第二热油输送管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二热油输送管的出口端通过第三U形管与第二热油导管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二热油导管的出口端通过循环油管与进油管连通,所述循环油管上绕设有加热水管。优选的,所述支柱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支柱分别设置于固定板下表面四角。优选的,所述下模顶部两侧和上模底部两侧均对应设置有耳板,所述耳板上开设有两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优选的,所述下模和上模内四角均嵌设有导套,所述下模的导套内插接有导柱,所述上模通过导套滑动连接于导柱上。优选的,所述循环油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为流量阀。优选的,所述第一U形管和循环油管均通过第一卡套与下模侧壁连接,所述第三U形管通过第二卡套与上模侧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下模内对称嵌设了两组第一热油导管和两组第一热油输送管,上模内对称嵌设了两组第二热油输送管和两组第一热油导管,并使第一热油导管的进口端与进油管的出口端连接,第一热油导管的出口端通过第一U形管与第一热油输送管的进口端连接,第一热油输送管出口端通过第二U形管与第二热油输送管的进口端连接,第二热油输送管的出口端通过第三U形管与第二热油导管的进口端连接,热油由下模一侧底部通入,并逐渐传输至上模内部并从上模一侧顶部导出,传输过程中由下至上的热油温度由高至低,而从上模顶部注入的热塑流动过程中由上至下温度也为由高至低,温度互补,当热塑流到下模的型腔内时为热塑温度最低点,此时通入的热油使得下模型腔底部附近温度为整个模具的最高温处,从而能够更好地对热塑进行加热,保证了热塑的流动性,预热效果好。2、设置第二热油导管的出口端通过循环油管与进油管连通,并在循环油管上绕设有加热水管,可通过加热水管与循环油管进行热交换,对循环油管内降温的导热油进行加热,循环利用,提高了预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下模的局部俯视图。图中:1、底板;2、下模;3、上模;4、支柱;5、固定板;6、第一螺栓;7、耳板;8、螺纹孔;9、第二螺栓;10、第一热油导管;11、第一热油输送管;12、第二热油输送管;13、第二热油导管;14、进油管;15、第一U形管;16、第二U形管;17、第三U形管;18、循环油管;19、加热水管;20、导套;21、导柱;22、阀门;23、第一卡套;24、第二卡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预热功能的塑料模具,包括底板1、下模2和上模3,底板1上方通过支柱4固定有固定板5,支柱4设置有四组,四组支柱4分别设置于固定板5下表面四角,固定板5通过第一螺栓6固定于下模2底部,下模2和上模3内四角均嵌设有导套20,下模2的导套20内插接有导柱21,上模3通过导套20滑动连接于导柱21上,下模2顶部两侧和上模3底部两侧均对应设置有耳板7,耳板7上开设有两组螺纹孔8,螺纹孔8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9,上模3通过导柱21完成定位后,再通过第二螺栓9完成与下模2的对接;下模2内对称嵌设有两组第一热油导管10和两组第一热油输送管11,上模3内对称嵌设有两组第二热油输送管12和两组第二热油导管13;第一热油导管10的进口端与进油管14的出口端连接,第一热油导管10的出口端通过第一U形管15与第一热油输送管11的进口端连接,第一热油输送管11出口端通过第二U形管16与第二热油输送管12的进口端连接,第二热油输送管12的出口端通过第三U形管17与第二热油导管13的进口端连接;第二热油导管13的出口端通过循环油管18与进油管14连通,循环油管18上绕设有加热水管19,循环油管18上安装有阀门22,阀门22为流量阀,为了增强第一U形管15、第三U形管17和循环油管18导油时的稳定性,使第一U形管15和循环油管18均通过第一卡套23与下模2侧壁连接,第三U形管17通过第二卡套24与上模3侧壁连接。工作原理:在下模2内对称嵌设了两组第一热油导管10和两组第一热油输送管11,上模3内对称嵌设了两组第二热油输送管12和两组第二热油导管13,并使第一热油导管10的进口端与进油管14的出口端连接,第一热油导管10的出口端通过第一U形管15与第一热油输送管11的进口端连接,第一热油输送管11出口端通过第二U形管16与第二热油输送管12的进口端连接,第二热油输送管12的出口端通过第三U形管17与第二热油导管13的进口端连接,热油由下模2一侧底部通入,并逐渐传输至上模3内部并从上模3一侧顶部导出,将合模后的下模2和上模3视为一个整体,传输过程中由下至上的热油温度由高至低,而从上模3顶部注入的热塑流动过程中由上至下温度为由高至低,恰好能够互补,当热塑流到下模2的型腔内时为热塑温度最低点,此时通入的热油使得下模2型腔底部附近温度为整个模具的最高温处,能够对热塑进行加热,保证其流动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预热功能的塑料模具,包括底板(1)、下模(2)和上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方通过支柱(4)固定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通过第一螺栓(6)固定于下模(2)底部,所述下模(2)内对称嵌设有两组第一热油导管(10)和两组第一热油输送管(11),所述上模(3)内对称嵌设有两组第二热油输送管(12)和两组第二热油导管(13),所述第一热油导管(10)的进口端与进油管(14)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热油导管(10)的出口端通过第一U形管(15)与第一热油输送管(11)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一热油输送管(11)出口端通过第二U形管(16)与第二热油输送管(12)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二热油输送管(12)的出口端通过第三U形管(17)与第二热油导管(13)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二热油导管(13)的出口端通过循环油管(18)与进油管(14)连通,所述循环油管(18)上绕设有加热水管(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预热功能的塑料模具,包括底板(1)、下模(2)和上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方通过支柱(4)固定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通过第一螺栓(6)固定于下模(2)底部,所述下模(2)内对称嵌设有两组第一热油导管(10)和两组第一热油输送管(11),所述上模(3)内对称嵌设有两组第二热油输送管(12)和两组第二热油导管(13),所述第一热油导管(10)的进口端与进油管(14)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热油导管(10)的出口端通过第一U形管(15)与第一热油输送管(11)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一热油输送管(11)出口端通过第二U形管(16)与第二热油输送管(12)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二热油输送管(12)的出口端通过第三U形管(17)与第二热油导管(13)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二热油导管(13)的出口端通过循环油管(18)与进油管(14)连通,所述循环油管(18)上绕设有加热水管(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预热功能的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4)设置有四组,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炜易淑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领域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