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型三通管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987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强型三通管件,包括第一外壳体、入水管、第二外壳体、出水管、连接机构、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连接片、卡合机构和T型凸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由于是将两组水流汇集到一个出水口,导致水流在流动过程中会发生撞击,产生过大的噪音,同时由于三通管件的内壁较为粗糙,同时流动的水流流速过快导致三通管件易阻塞、安装水管时有时存在由于水管过长安装不方便和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水流的缘故往往会导致三通管件上下晃动,不稳定,增加了三通管件的损耗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强型三通管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的联接
,特别涉及一种加强型三通管件。
技术介绍
三通又称管件三通或者三通管件,三通接头等。主要用于改变流体方向的,用在主管道要分支管处。可以按管径大小分类。一般用碳钢,铸钢,合金钢,不锈钢,铜,铝合金,塑料,氩硌沥,PVC等材质制作;不用在主管道要分支管处,三通是具有三个口子,即一个进口,两个出口;或两个进口,一个出口的一种化工管件,有T形与Y形,有等径管口,也有异径管口,用于三条相同或不同管路汇集处。在有两个进水口的三通管件中,由于是将两组水流汇集到一个出水口,导致水流在流动过程中会发生撞击,产生过大的噪音,同时由于三通管件的内壁较为粗糙,同时流动的水流流速过快导致三通管件易阻塞;现有的三通管件在安装水管时有时存在由于水管过长安装不方便的问题;另外实际应用中需要同时安装多组三通管件,在安装后各组三通管件相互独立,这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水流的缘故往往会导致三通管件上下晃动,不稳定,增加了三通管件的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强型三通管件,包括第一外壳体、入水管、第二外壳体、出水管、连接机构、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连接片、卡合机构和T型凸块,其中:所述入水管的外壁套结有第一外壳体,所述第一外壳体的顶部中心竖直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外壁套结有第二外壳体,所述入水管和所述安装管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外壳体的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套结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二外壳体的外表面套结有第二固定环,左侧所述第一固定环的顶部和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左侧末端之间通过连接片固定连接,右侧所述第一固定环的顶部和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右侧末端之间通过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壳体的前后表面中心均安装有卡合机构;所述卡合机构包括主动齿轮、转动杆、卡槽、从动齿轮、丝杆、T型通孔、卡合块和限定块,所述转动杆的左侧末端固定安装在所述主动齿轮的顶部表面,所述主动齿轮的顶部中心通过转轴与第二外壳体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的外侧表面上方等距均匀竖直设有多组从动齿轮,每组所述从动齿轮的轮齿均与所述主动齿轮的轮齿相互啮合,每组所述从动齿轮的内侧中心均水平安装有丝杆,所述主动齿轮的正上方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侧壁等距均匀开槽有多组T型通孔,每组所述T型通孔的内腔均设有卡合块,每组所述卡合块分别安装在每组所述丝杆的滚动螺帽上,所述卡槽的内腔中心设有限定块,所述限定块位于丝杆的正上方;所述入水管包括管体、圆孔、导流块和螺纹口,所述管体的顶部中心开凿有圆孔,所述管体的底部中心开凿有螺纹口,所述螺纹口的内腔安装有导流块;所述导流块包括半球体、凹面槽、螺纹柱和密封圈,所述半球体位于管体的底部内腔,所述半球体的表面等距平行设有多组凹面槽,所述螺纹柱位于所述半球体的正下方,其中螺纹柱的顶部与所述半球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柱与所述螺纹口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柱的末端位于所述管体的底部表面,所述螺纹柱的末端滑动套结有环形垫圈。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环形槽、环形凸块和环形垫圈,所述环形槽位于所述圆孔22的内侧侧壁,所述环形凸块位于所述出水管的底部外侧侧壁四周,所述环形凸块卡合在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环形凸块和环形槽的接触面之间设有环形垫圈。优选的;所述螺纹柱的底部表面中心设有拉环,所述密封圈的底部表面等距均匀设有多组圆孔。优选的;所述从动齿轮的数目和所述T型通孔的数目相等。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体的内壁和所述入水管的外壁之间为一体化注塑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外壳体的内壁和所述出水管的外壁之间旋转连接在一起,所述入水管为T字型结构,所述入水管的竖直端和所述入水管的水平端的连接处为圆弧面,所述入水管的竖直端和所述入水管的水平端的连接处为圆弧面,所述半球体和所述螺纹柱为一体化注塑成型结构。优选的;所述入水管的左右两端管口和所述出水管的管口均为螺纹安装口。一、本专利技术的螺纹柱能够带动半球体在入水管内上下移动,从而控制入水管的水流流速,减小了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结合半球体上的凹面槽引导两端水流往出水管口流动,来防止本专利技术内部阻塞;二、本专利技术的入水管和出水管为分体结构,其中出水管能够沿着环形槽旋转,从而在安装水管时有时存在由于水管过长安装不方便的问题。三、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将绳索套在T型凸块后然后将绳索安装在墙面上,其中卡合机构能够连接杆紧紧咬合柱,使相邻两组的三通管道能够通过连接杆连接在一起,从而将本专利技术与墙体稳定固定住,解决了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水流的缘故往往会导致三通管件上下晃动,不稳定,增加了三通管件的损耗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卡合机构详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卡合机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导流块俯视图;图6是图4中导流块侧视图;图7是图4中导流块底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4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此过程中,为确保说明的明确性和便利性,我们可能对图示中线条的宽度或构成要素的大小进行夸张的标示。另外,下文中的用语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功能而定义,可以根据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而不同。因此,这些用语基于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进行定义。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加强型三通管件,包括第一外壳体1、入水管2、第二外壳体3、出水管4、连接机构5、第一固定环6、第二固定环7、连接片8、卡合机构9和T型凸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管2的外壁套结有第一外壳体1,所述第一外壳体1的顶部中心竖直安装有出水管4,所述出水管4的外壁套结有第二外壳体3,所述入水管2和所述安装管4之间通过连接机构5连接,所述第一外壳体1的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套结有第一固定环6,所述第二外壳体3的外表面套结有第二固定环7,左侧所述第一固定环6的顶部和所述第二固定环7的左侧末端之间通过连接片8固定连接,右侧所述第一固定环6的顶部和所述第二固定环7的右侧末端之间通过连接片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壳体3的前后表面中心均安装有卡合机构9;所述卡合机构9包括主动齿轮91、转动杆92、卡槽93、从动齿轮94、丝杆95、T型通孔96、卡合块97和限定块98,所述转动杆92的左侧末端固定安装在所述主动齿轮91的顶部表面,所述主动齿轮91的顶部中心通过转轴与第二外壳体3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91的外侧表面上方等距均匀竖直设有多组从动齿轮94,每组所述从动齿轮94的轮齿均与所述主动齿轮91的轮齿相互啮合,每组所述从动齿轮94的内侧中心均水平安装有丝杆95,所述主动齿轮91的正上方设有卡槽93,所述卡槽93的侧壁等距均匀开槽有多组T型通孔96,每组所述T型通孔96的内腔均设有卡合块97,每组所述卡合块97分别安装在每组所述丝杆95的滚动螺帽上,所述卡槽93的内腔中心设有限定块98,所述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强型三通管件,包括第一外壳体(1)、入水管(2)、第二外壳体(3)、出水管(4)、连接机构(5)、第一固定环(6)、第二固定环(7)、连接片(8)、卡合机构(9)和T型凸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管(2)的外壁套结有第一外壳体(1),所述第一外壳体(1)的顶部中心竖直安装有出水管(4),所述出水管(4)的外壁套结有第二外壳体(3),所述入水管(2)和所述安装管(4)之间通过连接机构(5)连接,所述第一外壳体(1)的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套结有第一固定环(6),所述第二外壳体(3)的外表面套结有第二固定环(7),左侧所述第一固定环(6)的顶部和所述第二固定环(7)的左侧末端之间通过连接片(8)固定连接,右侧所述第一固定环(6)的顶部和所述第二固定环(7)的右侧末端之间通过连接片(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壳体(3)的前后表面中心均安装有卡合机构(9);/n所述卡合机构(9)包括主动齿轮(91)、转动杆(92)、卡槽(93)、从动齿轮(94)、丝杆(95)、T型通孔(96)、卡合块(97)和限定块(98),所述转动杆(92)的左侧末端固定安装在所述主动齿轮(91)的顶部表面,所述主动齿轮(91)的顶部中心通过转轴与第二外壳体(3)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91)的外侧表面上方等距均匀竖直设有多组从动齿轮(94),每组所述从动齿轮(94)的轮齿均与所述主动齿轮(91)的轮齿相互啮合,每组所述从动齿轮(94)的内侧中心均水平安装有丝杆(95),所述主动齿轮(91)的正上方设有卡槽(93),所述卡槽(93)的侧壁等距均匀开槽有多组T型通孔(96),每组所述T型通孔(96)的内腔均设有卡合块(97),每组所述卡合块(97)分别安装在每组所述丝杆(95)的滚动螺帽上,所述卡槽(93)的内腔中心设有限定块(98),所述限定块(98)位于丝杆(95)的正上方;/n所述入水管(2)包括管体(21)、圆孔(22)、导流块(23)和螺纹口(24),所述管体(21)的顶部中心开凿有圆孔(22),所述管体(21)的底部中心开凿有螺纹口(24),所述螺纹口(24)的内腔安装有导流块(23);/n所述导流块(23)包括半球体(231)、凹面槽(232)、螺纹柱(233)和密封圈(234),所述半球体(231)位于管体(21)的底部内腔,所述半球体(231)的表面等距平行设有多组凹面槽(232),所述螺纹柱(233)位于所述半球体(231)的正下方,其中螺纹柱(233)的顶部与所述半球体(23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柱(233)与所述螺纹口(24)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柱(233)的末端位于所述管体(21)的底部表面,所述螺纹柱(233)的末端滑动套结有环形垫圈(5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型三通管件,包括第一外壳体(1)、入水管(2)、第二外壳体(3)、出水管(4)、连接机构(5)、第一固定环(6)、第二固定环(7)、连接片(8)、卡合机构(9)和T型凸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管(2)的外壁套结有第一外壳体(1),所述第一外壳体(1)的顶部中心竖直安装有出水管(4),所述出水管(4)的外壁套结有第二外壳体(3),所述入水管(2)和所述安装管(4)之间通过连接机构(5)连接,所述第一外壳体(1)的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套结有第一固定环(6),所述第二外壳体(3)的外表面套结有第二固定环(7),左侧所述第一固定环(6)的顶部和所述第二固定环(7)的左侧末端之间通过连接片(8)固定连接,右侧所述第一固定环(6)的顶部和所述第二固定环(7)的右侧末端之间通过连接片(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壳体(3)的前后表面中心均安装有卡合机构(9);
所述卡合机构(9)包括主动齿轮(91)、转动杆(92)、卡槽(93)、从动齿轮(94)、丝杆(95)、T型通孔(96)、卡合块(97)和限定块(98),所述转动杆(92)的左侧末端固定安装在所述主动齿轮(91)的顶部表面,所述主动齿轮(91)的顶部中心通过转轴与第二外壳体(3)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91)的外侧表面上方等距均匀竖直设有多组从动齿轮(94),每组所述从动齿轮(94)的轮齿均与所述主动齿轮(91)的轮齿相互啮合,每组所述从动齿轮(94)的内侧中心均水平安装有丝杆(95),所述主动齿轮(91)的正上方设有卡槽(93),所述卡槽(93)的侧壁等距均匀开槽有多组T型通孔(96),每组所述T型通孔(96)的内腔均设有卡合块(97),每组所述卡合块(97)分别安装在每组所述丝杆(95)的滚动螺帽上,所述卡槽(93)的内腔中心设有限定块(98),所述限定块(98)位于丝杆(95)的正上方;
所述入水管(2)包括管体(21)、圆孔(22)、导流块(23)和螺纹口(24),所述管体(21)的顶部中心开凿有圆孔(22),所述管体(21)的底部中心开凿有螺纹口(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祥松许辉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同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