酯化釜用冷凝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859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酯化釜设备领域,具体涉及酯化釜用冷凝热利用装置,在酯化釜上方设置冷凝器和配料斗,配料斗的出料口与酯化釜的顶部通过第一连通管连通,在第一连通管上、配料斗的出料口处设置第一阀门,在第一连通管上、与酯化釜连通处设置第二阀门;冷凝器包括载热体进料通道和受热体出料通道,载热体进料通道的进料端与酯化釜的顶部连通;在配料斗内设置第一散热管,第一散热管的一端与受热体出料通道的出料端连通,第一散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连通管的一端连通,第二连通管的另一端伸出配料斗外。将冷凝过程中携带的热量引入配料斗内,对物料进行预热,提升了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减少了酯化反应的时间成本,提升了整体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酯化釜用冷凝热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酯化釜设备领域,具体涉及酯化釜用冷凝热利用装置的结构

技术介绍
月桂酸甘油酯作为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于在抑菌、防腐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用途。目前通常采用合成酯化法生产月桂酸甘油酯,在酯化反应过程中,需要将反应产生的水及时排出,以提升反应效率,同时需将水汽携带的部分甘油、月桂酸和月桂酸甘油酯进行回收,以减少资源浪费;在对该部分物料进行回收时,需要通过冷凝器对其进行换热冷凝后,进行分离;而在换热过程中,冷凝器的受热体会带走较大的能量,如果不进行热量利用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而月桂酸甘油酯的合成原料主要为月桂酸和甘油,在常温下为固体,如果直接加入酯化釜内进行混合反应,会导致反应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酯化釜用冷凝热利用装置,将反应产生的水和物料通过冷凝法分离排出时所需要用到的冷凝器的冷凝热进行利用,用于对制备原料进行预热,使物料融化成液体或固液体,以提升酯化反应时的反应效率。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酯化釜用冷凝热利用装置,在酯化釜上方设置冷凝器和配料斗,配料斗的出料口与酯化釜的顶部通过第一连通管连通,在第一连通管上、配料斗的出料口处设置第一阀门,在第一连通管上、与酯化釜连通处设置第二阀门;冷凝器包括载热体进料通道和受热体出料通道,载热体进料通道的进料端与酯化釜的顶部连通;在配料斗内设置第一散热管,第一散热管的一端与受热体出料通道的出料端连通,第一散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连通管的一端连通,第二连通管的另一端伸出配料斗外。进一步地,沿竖直方向,所述第一散热管呈“S形”。进一步地,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管;沿水平方向,在所述第一散热管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二散热管和第三散热管,受热体出料通道的一端与第二散热管的连通,第一散热管的一端分别与第二散热管连通,第一散热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散热管连通;第二连通管的一端与第三散热管连通。进一步地,在所述配料斗外侧设置保温层。进一步地,本冷凝热利用装置还包括第三连通管和第四连通管;在所述配料斗的顶部设置第三连通管,第三连通管的一端与配料斗的顶部连通;第四连通管的一端与第一连通管的中部连通,在第四连通管上、靠近第一连通管处设置第三阀门。进一步地,在所述配料斗内顶部设置旋转喷头,旋转喷头的进料端与第三连通管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1、将冷凝过程中携带的热量引入配料斗内,对物料进行预热,提升了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减少了酯化反应的时间成本,提升了整体作业效率。2、设置多排、间隔的S形散热管,不影响固体物料添加的同时,提升了热量交换效果。3、在配料斗上设置清洗装置,提升配料斗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配料斗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酯化釜;2-冷凝器;21-载热体进料通道;22-载热体出料通道;23-受热体进料通道;24-受热体出料通道;3-分水器;4-配料斗;41-第一连通管;42-保温层;43-加料盖;44-第一散热管;45-第二散热管;46-第三散热管;47-第二连通管;51-第三连通管;52-旋转喷头;53-第四连通管;61-第一阀门;62-第二阀门;63-第三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酯化釜用冷凝热利用装置,在酯化釜1上方设置冷凝器2和配料斗4,配料斗4的出料口与酯化釜1的顶部通过第一连通管41连通,在第一连通管41上、配料斗4的出料口处设置第一阀门61,在第一连通管41上、与酯化釜1连通处设置第二阀门62;冷凝器2包括载热体进料通道21和受热体出料通道24,载热体进料通道21的进料端与酯化釜1的顶部连通;在配料斗4内设置第一散热管44,第一散热管44的一端与受热体出料通道24的出料端连通,第一散热管44的另一端与第二连通管47的一端连通,第二连通管47的另一端伸出配料斗4外。第二连通管47的另一端与受热体的循环泵和制冷机连通,以保证受热体的循环使用。在配料斗4内配置好下批次生产所需的物料后,进行封闭;当酯化釜1作业过程中,由于酯化釜1内的作业温度较高,使得水、甘油、月桂酸和部分生成的月桂酸甘油酯处于共沸汽化状态,通过载热体进料通道21进过冷凝器2内,与冷凝器2内的受热体进行热量交换后,冷却冷凝,通过载热体出料通道22进入分水器3内进行分离;温度较低的受热体从受热体进料通道23进入冷凝器2内,进行交换吸热后,温度较高的受热体从受热体出料通道24进入配料斗4内的第一散热管44内,进行散热,配料斗4内的物料受热融化后,再打开第一阀门61和第二阀门62,将物料排入酯化釜1内,进行酯化反应,提升反应初期的物料混合均匀性,且减少了物料融化的时间,从而可以缩短酯化反应的整体时间。优选的,在完成一批次的物料预热、排料后,即在配料斗4内重新进行配料,以利用酯化釜1正常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冷凝热进行预热下批次物料,保证作业的连续性。优选的,当酯化釜1的加热热源为高温蒸汽时,也可以将酯化釜排出的加热蒸汽引入第一散热管44内,利用这部分热量对物料进行预热。实施例2:如图1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散热管结构。本酯化釜用冷凝热利用装置中沿竖直方向,第一散热管44呈“S形”。S形结构的第一散热管44,可以增加配料斗4内散热管的散热面积,提升热量交换效果,提升物料的预热效果。实施例3:如图1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散热管结构。本酯化釜用冷凝热利用装置中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多个第一散热管44;沿水平方向,在第一散热管44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二散热管45和第三散热管46,受热体出料通道24的一端与第二散热管45的连通,第一散热管44的一端分别与第二散热管45连通,第一散热管4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散热管46连通;第二连通管47的一端与第三散热管46连通。竖直方向并排、间隔设置多个第一散热管44,便于固体物料添加的同时(较大的固体块即可,无需粉碎成较小的固体块),提升散热管与物料的接触面积,及散热管的散热面积,提升物料的预热效果。实施例4:如图1和图2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配料斗结构。本酯化釜用冷凝热利用装置中在配料斗4外侧设置保温层42。保温层42可以为真空夹层或保温泡沫夹层,以减少配料斗4使用过程中的热量外泄。实施例5:如图1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清洗结构。本酯化釜用冷凝热利用装置还包括第三连通管51和第四连通管53;在配料斗4的顶部设置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酯化釜用冷凝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酯化釜(1)上方设置冷凝器(2)和配料斗(4),配料斗(4)的出料口与酯化釜(1)的顶部通过第一连通管(41)连通,在第一连通管(41)上、配料斗(4)的出料口处设置第一阀门(61),在第一连通管(41)上、与酯化釜(1)连通处设置第二阀门(62);冷凝器(2)包括载热体进料通道(21)和受热体出料通道(24),载热体进料通道(21)的进料端与酯化釜(1)的顶部连通;在配料斗(4)内设置第一散热管(44),第一散热管(44)的一端与受热体出料通道(24)的出料端连通,第一散热管(44)的另一端与第二连通管(47)的一端连通,第二连通管(47)的另一端伸出配料斗(4)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酯化釜用冷凝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酯化釜(1)上方设置冷凝器(2)和配料斗(4),配料斗(4)的出料口与酯化釜(1)的顶部通过第一连通管(41)连通,在第一连通管(41)上、配料斗(4)的出料口处设置第一阀门(61),在第一连通管(41)上、与酯化釜(1)连通处设置第二阀门(62);冷凝器(2)包括载热体进料通道(21)和受热体出料通道(24),载热体进料通道(21)的进料端与酯化釜(1)的顶部连通;在配料斗(4)内设置第一散热管(44),第一散热管(44)的一端与受热体出料通道(24)的出料端连通,第一散热管(44)的另一端与第二连通管(47)的一端连通,第二连通管(47)的另一端伸出配料斗(4)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酯化釜用冷凝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竖直方向,所述第一散热管(44)呈“S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酯化釜用冷凝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管(44);沿水平方向,在所述第一散热管(44)的两端分别设置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伟孙东弦陈旭中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