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头的拆卸方法及提升夹具技术

技术编号:2537696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高冷头的维护的操作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头(22)的拆卸方法。冷头(22)具备沿轴向延伸的置换器(40)、容纳置换器(40)的缸体(36)及紧固于缸体(36)且与置换器(40)连接从而沿轴向驱动置换器(40)的置换器驱动部(42)。拆卸方法具备如下步骤:将提升夹具(70)安装于置换器驱动部(42)的步骤、解除置换器驱动部(42)与缸体(36)之间的紧固的步骤、操作提升夹具(70)以使置换器驱动部(42)与置换器(40)一同从缸体(36)提升的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头的拆卸方法及提升夹具本申请主张基于2019年2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027743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头的拆卸方法及提升夹具。
技术介绍
以往,为了将超低温制冷机安装于低温恒温器等超低温真空容器而使用具备套管的安装结构。例如,超导线圈等被冷却物容纳于超低温真空容器内,该被冷却物与套管末端热接触。超低温制冷机的冷头安装于套管的内部,并且经由套管冷却被冷却物。在长期运行超低温制冷机时,需要定期维护超低温制冷机。冷头相对于套管能够移动些许,因此能够解除冷头与套管的热接触。冷头升温到例如室温等便于维护工作的温度,另一方面,被冷却物则能够维持在超低温。不需要为了对超低温制冷机进行维护而进行被冷却物的升温及再冷却,因而能够缩短超低温制冷机的维护所需时间。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49661号公报进行维护时拆卸冷头。例如,在GM制冷机中,一同抬起置换器及马达等置换器驱动部并从缸体拔出。对如此拆卸的主要构成部件实施更换耗材等维护或用新品更换该构成部件整体,之后重新组装冷头。在大型冷头中,要拆卸的构成部件的重量变大。并且,有时还会出现根据冷头的设置环境而在冷头的周围没有足够的可用空间的情况。此时,冷头的拆卸工作或组装工作会变得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例示性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冷头的维护的操作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冷头的拆卸方法。冷头具备沿轴向延伸的置换器、容纳置换器的缸体及紧固于缸体且与置换器连接从而沿轴向驱动置换器的置换器驱动部。拆卸方法具备如下步骤:将提升夹具安装于置换器驱动部的步骤、解除置换器驱动部与缸体的紧固的步骤、及操作提升夹具以使置换器驱动部与置换器一同从缸体提升的步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冷头的拆卸的提升夹具。提升夹具具备具有提升螺栓孔的提升夹具主体及与提升螺栓孔螺合的提升螺栓。提升夹具主体能够以使提升螺栓与冷头的轴向平行配置的方式安装于冷头的置换器驱动部。在提升夹具主体安装于置换器驱动部的情况下,提升螺栓能够在不沿轴向移动的状态下相对于提升夹具主体进行旋转。另外,以上的构成要件的任意组合或在方法、装置、系统等之间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要件或表述进行相互替换的方式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而有效。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冷头的维护的操作性。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超低温制冷机及安装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图2是用于说明超低温制冷机及安装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超低温制冷机的室温部的概略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超低温制冷机的室温部的概略立体图。图5是表示超低温制冷机的维护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提升夹具的概略俯视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置换器保持夹具的概略立体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置换器拉拔夹具的概略立体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头的拆卸方法的概略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头的拆卸方法的概略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提升夹具的另一例的概略立体图。图12是表示将图11所示的提升夹具安装于冷头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中:10-超低温制冷机,22-冷头,36-缸体,40-置换器,42-置换器驱动部,70-提升夹具,71-提升夹具主体,72-提升螺栓,73-提升螺栓孔,80-置换器保持夹具,90-置换器拉拔夹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说明及附图中,对相同或等同的构成要件、部件及处理标注相同的符号,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为了便于说明,适当设定了图示的各部的缩尺或形状,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其并不作限定地解释。实施方式为例示,其并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作任何限定。实施方式中所记述的所有的特征或其组合并不一定是本专利技术的本质。图1及图2是用于说明超低温制冷机10及安装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图3及图4分别是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超低温制冷机10的室温部的概略立体图。图1及图3中示出了超低温制冷机10例如与超导线圈等被冷却物12热连接的状态,图2及图4中示出了两者的热连接被解除的状态。安装结构为用于将超低温制冷机10安装于真空容器14(例如,低温恒温器等超低温真空容器)的器具。冷却被冷却物12的冷却装置由超低温制冷机10及安装结构构成。安装结构及超低温制冷机10由超低温制冷机10的制造商一同提供给顾客。安装结构具备冷头容纳套管(以下,简称为套管)16、凸缘间隔调整机构18及凸缘紧固机构20。超低温制冷机10具备冷头22及压缩机24。套管16设置于真空容器14,从而在其与冷头22之间形成从周围环境26隔离的气密区域28。周围环境26例如为室温的大气压环境。气密区域28可以被抽成真空或者也可以填充有在超低温下不会液化的氦气等惰性气体。并且,套管16设置于真空容器14,从而与真空容器14组合而在真空容器14内区划真空区域30。作为一例,套管16的上端部安装在形成于真空容器14的顶板的开口部,套管16从该开口部延伸到真空容器14内。套管16的下端直接安装于被冷却物12或经由任意导热部件安装于被冷却物12。被冷却物12配置于真空区域30。作为一例,超低温制冷机10为单级式的吉福德-麦克马洪制冷机(以下,还称为GM制冷机)。因此,安装结构构成为,将单级式的GM制冷机安装于真空容器14。但是,超低温制冷机10并不只限于此,也可以为二级式的GM制冷机,此时,安装结构可以构成为,将二级式的GM制冷机安装于真空容器14。超低温制冷机10也可以是斯特林制冷机、脉管制冷机等其他超低温制冷机。超低温制冷机10的冷头22具备冷头侧冷却台32、冷头侧凸缘34及缸体36。缸体36沿着中心轴38延伸,并连接冷头侧凸缘34与冷头侧冷却台32。冷头侧凸缘34及冷头侧冷却台32与缸体36同轴配置。冷头侧凸缘34设置于缸体36的上端,冷头侧冷却台32设置于缸体36的下端。缸体36例如为中空的圆筒状部件。为了使工作气体(例如,氦气)在超低温制冷机10中循环,超低温制冷机10设置有压缩机24。压缩机24构成为如下:将高压工作气体供给到冷头22,并从冷头22回收在冷头22内的膨胀空间中绝热膨胀而被减压的低压工作气体,并将其再次升压。冷头22设置有向缸体36供给工作气体的工作气体入口(即,高压端口23a)及从缸体36回收工作气体的工作气体出口(即,低压端口23b)。高压端口23a及低压端口23b经由例如柔性软管等配管分别与压缩机24的吐出口及吸入口连接。另外,冷头22具备置换器40及置换器驱动部42。置换器40配置于缸体36内且与缸体36同轴配置,其能够沿着缸体36且沿中心轴38的方向往复移动。置换器驱动部42紧固于缸体36并与置换器40连接,以便沿轴向驱动置换器40。压缩机24与置换器驱动部42配置于周围环境26中。在缸体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头的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头具备沿轴向延伸的置换器、容纳所述置换器的缸体及紧固于所述缸体且与所述置换器连接从而沿轴向驱动所述置换器的置换器驱动部,所述拆卸方法具备如下步骤:/n将提升夹具安装于所述置换器驱动部的步骤;/n解除所述置换器驱动部与所述缸体之间的紧固的步骤;及/n操作所述提升夹具以使所述置换器驱动部与所述置换器一同从所述缸体提升的步骤。/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19 JP 2019-0277431.一种冷头的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头具备沿轴向延伸的置换器、容纳所述置换器的缸体及紧固于所述缸体且与所述置换器连接从而沿轴向驱动所述置换器的置换器驱动部,所述拆卸方法具备如下步骤:
将提升夹具安装于所述置换器驱动部的步骤;
解除所述置换器驱动部与所述缸体之间的紧固的步骤;及
操作所述提升夹具以使所述置换器驱动部与所述置换器一同从所述缸体提升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升夹具具备具有提升螺栓孔的提升夹具主体及与所述提升螺栓孔螺合的提升螺栓,
安装所述提升夹具的步骤包括将所述提升夹具主体以使所述提升螺栓与所述冷头的轴向平行配置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置换器驱动部的步骤,
操作所述提升夹具的步骤包括在使所述提升螺栓不沿所述轴向移动的状态下使所述提升螺栓相对于所述提升夹具主体旋转的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尾树足立俊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