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防渗机构的自动油耗测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7560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有防渗机构的自动油耗测量仪,其特点是在该仪器中的油量称重系统和充油阀之间装有一防渗机构[4],该机构的壳体上制有环形贮油槽,壳体中部还开有一孔。另有一虹吸管跨越并固定在该槽和孔之间的壁上。该虹吸管的二端管口分别向下伸向槽底和称重系统中的油筒。采用该防渗机构,使仪器中的测量部份和补充供油部份完全隔离,完全消除了充油阀渗油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测量精度达到0.3%,称重分辨率达到0.02克。(*该技术在199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油耗测量仪器,它主要用于内燃机、尤其是柴油机作耗油量检测之用,亦可作其它用油机械检测耗油量之用。现有的用于测量内燃机、尤其是柴油机耗油量的仪器,测量精度一般都不太高,只有0.5%左右,分辨率为0.1克左右。其原因,除了它们的称重系统带来的测量误差之外,充油阀的渗油问题也是一个主要问题。由于在测量时,从充油阀中渗出的燃油不断进入称重系统,自然无法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而充油阀要渗油,这在现阶段仍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本技术的任务在于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测量精度高,成本又低的测量仪器,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本技术采用了这样的技术方案,在测量仪中的充油阀和称重系统之间加装了一个防渗机构。该机构的壳体上开有贮油槽,壳体中还开有一孔与称重系统的油筒相通;另有一虹吸管跨越并固定在该槽和孔之间的壁上,该虹吸管的二端管口分别向下伸入槽中和孔中;进油管穿过外壁与槽相通。以下通过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称重系统的简图。图2是防渗机构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油筒(5),压力传感器(6),缓冲箱(7)等构成称重系统。防渗机构(4)装于油筒(5)的上方。壳体(12)上的贮油槽(11)形状可以制成各种形状,而在本实施例中的贮油槽制成环状。壳体(12)上的孔开在中部,与油筒(5)的空腔正好对应,槽和孔互不相通。虹吸管(10)跨越并固定在壳体(12)的内壁上。虹吸管(10)的一端管口制成斜面并与槽底接触;另一端管口对着油筒(5)的空腔,并且该端管口的水平位置低于前一端管口。进油管(2)穿过壳体(12)的外壁与贮油槽(11)相通。壳体(12)的内壁与盖(13)保持一定的间隙。此外,壳体(12)的材料可以是有机玻璃,塑料或金属;虹吸管(10)可以是铜质或塑料管。本实施例中的虹吸管(10)还可以采用不同的安装形式,甚至可在壳体(12)的内壁上钻孔加工以形成虹吸管道,同样可取得类似效果。当开始工作,启动充油阀(9),外接油箱(1)中的燃油通过进油管(2)、贮油槽(11)进入油筒(5)内。此后充油结束关闭充油阀(9)后,贮油槽(11)内的燃油被虹吸管(10)吸入油筒(5)内,此时贮油槽内基本无油。而后在测量过程中,从充油阀(9)渗出的燃油通过进油管(2)慢慢渗入贮油槽内。因为渗油的速度有限,测量的时间也只有一、二分钟,在此期间贮油槽内积累的燃油表面不会超过虹吸管(10)的上顶点P。所以槽内燃油不会进入油筒(5)内。图中还有呼吸管(3),出油管(8)。本技术,测量部份和补充供油部份完全隔离,完全消除了充油阀渗油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也不存在油管浮力对测量的影响。本技术配上无机械运动机构的称重系统和二次仪表,测量精度达到0.3%,称重分辨率可达到0.02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技术加工制造也很方便。防渗机构中的零件结构极其简单,制造成本很低。在实际使用中,本技术可单独作为一种仪器;也可装入成套测量系统,以使用该成套测量系统来测量内燃机的全部技术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有防渗机构的自动油耗测量仪,包括油量称重系统和二次仪表,其特征在于充油阀和油量称重系统之间装有这样的防渗机构:壳体上开有贮油槽,还开有一孔与称重系统的油筒相通,另有一虹吸管跨越并固定在贮油槽与该孔之间的壁上,该虹吸管的二端管口分别向下伸入槽中和孔中,进油管穿过壳体壁与槽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防渗机构的自动油耗测量仪,包括油量称重系统和二次仪表,其特征在于充油阀和油量称重系统之间装有这样的防渗机构壳体上开有贮油槽,还开有一孔与称重系统的油筒相通,另有一虹吸管跨越并固定在贮油槽与该孔之间的壁上,该虹吸管的二端管口分别向下伸入槽中和孔中,进油管穿过壳体壁与槽相通。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油耗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虹吸管(10)的一端管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盾来一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柴油机总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