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循环系统及管式胶体蓄电池的加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7440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体循环系统,包括反应釜、循环管组和搅拌装置,循环管组包括与反应釜底部连通的循环出料管,循环出料管依次连接循环泵和循环泵出料管,循环泵出料管管端与反应釜连通,循环泵出料管中间部分通过三通连接电解液加注管,电解液加注管依次连接胶体电池、电解液回流管,电解液回流管与反应釜内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胶体循环系统进行管式胶体蓄电池的加工方法,包括:配胶、胶体循环、二次配胶和二次胶体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胶体电解液化成初期容量偏低和化成过程中降温的问题,用胶体循环的方法代替了现有的蓄电池内化成工艺,减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胶体循环系统及管式胶体蓄电池的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胶体循环系统及管式胶体蓄电池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铅酸蓄电池准入条件》的出台,胶体蓄电池的制造工艺主要为蓄电池内化成方式。目前蓄电池内化成主要有两种:一是蓄电池灌注胶体电解液后进行蓄电池内化成,该种方式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减少了槽化成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但是蓄电池内化成时需要灌注较高密度(1.200g/cm3以上)的胶体电解液,灌注电解液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蓄电池的温升。如果注入常温的胶体电解液,外部不进行降温,蓄电池温度可达70℃以上,因此,为了避免该现象的发生,通常采用灌注10℃以下的冷酸(将胶体电解液提前降温冷却),蓄电池灌胶后立即送入带有降温水的水槽中进行外部降温,使蓄电池温度控制在45℃以下;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蓄电池槽一般是工程塑料制作的,传热效果差降温效果不好,蓄电池温度高,只能采用小电流长时间的充放电方式,生产周期长,一般为(5~6)天;遇到的第三个问题是蓄电池在较高密度的情况下进行激活,生成大颗粒的硫酸铅不易转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胶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1)、循环管组和搅拌装置(2),所述搅拌装置(2)的搅拌动作端延伸至反应釜(1)底部,所述循环管组包括与反应釜(1)底部连通的循环出料管(3),循环出料管(3)依次连接循环泵(4)和循环泵出料管(5),循环泵出料管(5)管端与反应釜(1)连通,循环泵出料管(5)中间部分通过三通连接电解液加注管(6),电解液加注管(6)依次连接电池连接器进酸管、胶体电池(7)、电池连接器回酸管、电解液回流管(8),电解液回流管(8)与反应釜(1)内腔连通,电解液加注管(6)上设置加注阀(9),电解液加注管(6)两侧的循环泵出料管(5)管段上分别设置循环泵(4)和自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1)、循环管组和搅拌装置(2),所述搅拌装置(2)的搅拌动作端延伸至反应釜(1)底部,所述循环管组包括与反应釜(1)底部连通的循环出料管(3),循环出料管(3)依次连接循环泵(4)和循环泵出料管(5),循环泵出料管(5)管端与反应釜(1)连通,循环泵出料管(5)中间部分通过三通连接电解液加注管(6),电解液加注管(6)依次连接电池连接器进酸管、胶体电池(7)、电池连接器回酸管、电解液回流管(8),电解液回流管(8)与反应釜(1)内腔连通,电解液加注管(6)上设置加注阀(9),电解液加注管(6)两侧的循环泵出料管(5)管段上分别设置循环泵(4)和自循环阀(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反应釜(1)外部设置水冷套(11),水冷套(11)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冷却水进管(12)和冷却水出管(13),冷却水进管(12)上设置进水阀,冷却水出管(13)上设置出水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反应釜(1)内腔连通的配胶管组,配胶管组包括与反应釜(1)内腔连通的第一加料管(14)、第二加料管(15)和第三加料管(16),第一、二、三加料管上均设置加料阀(17),第三加料管(16)的加料阀(17)和反应釜(1)之间的管路上设置加料泵(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回流管(8)通过第一过渡管(19)和三通与循环泵出料管(5)连通,电解液回流管(8)上设置回流阀(21),第一过渡管(19)上设置第一过渡阀(20),第一过渡管(19)和反应釜(1)之间的循环泵出料管(5)上设置进釜阀(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洗管组,所述清洗管组包括依次连接的回收罐(23)、第一清洗管(24)、清洗泵(25)、第二清洗管(26)、第二过渡管(26)、电解液加注管(6)、电池连接器进酸管、U形管、电池连接器回酸管、电解液回流管(8)、清洗回流管(28),清洗回流管(28)与回收罐(23)连通,清洗回流管(28)与电解液回流管(8)的中间部分连通,清洗回流管(28)上设置清洗回流阀(21),第一清洗管(24)连通清洗进水管(30),清洗进水管(30)上设置清洗进水阀,第一清洗管(24)上设置第一清洗阀,第二过渡管(27)上设置第二过渡阀(2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清洗管(26)通过三通连接第二过渡管(27)和回收循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霞吴涛李玉柱战祥连唐胜群张杰李敏王玉莹王强陈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