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环箍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309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6
本公开涉及一种弹性环箍和车辆,该弹性环箍包括第一长带和从所述第一长带背离所述第一长带延伸的第二长带,所述第一长带上形成有长孔,所述第二长带远离所述第一长带的一端穿过所述长孔,以使所述第一长带和第二长带共同限定出环形空间,所述第一长带的自由端向外翻折并形成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长带的自由端向外翻折并形成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能够相互卡接,以增大所述环形空间的横截面面积。该弹性环箍通过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无需通过外部工具的夹持,便可使第一长带与第二长带共同限定出的环形空间的横截面面积增大并保持,从而能够提高弹性环箍的装配效率、节省所占用的空间、降低运输成本和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环箍和车辆
本公开涉及车辆配件制造
,具体地,涉及一种弹性环箍和车辆。
技术介绍
弹性环箍常用于对车辆中的软管进行固定,在装配时,操作人员需要夹持弹性环箍的两端,使其处于预先张开的状态,从而使软管可以直接穿过弹性环箍进行装配。现有技术中,弹性环箍在生产出厂后,需通过金属夹扣或卡钳夹持在弹性环箍的两端,从而使弹性环箍能够在预先张开的状态进行包装、运输,有利于提高装配的效率,但是金属夹扣或卡钳会占据一定空间,增加了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环箍和车辆,该弹性环箍无需借助外部工具的夹持即可保持预先张开的状态,从而提高弹性环箍的装配效率、节省运输空间、降低运输成本和制作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弹性环箍,包括第一长带和从所述第一长带背离所述第一长带延伸的第二长带,所述第一长带上形成有长孔,所述第二长带远离所述第一长带的一端穿过所述长孔,以使所述第一长带和第二长带共同限定出环形空间,所述第一长带的自由端向外翻折并形成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长带的自由端向外翻折并形成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能够相互卡接,以增大所述环形空间的横截面面积。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卡接部延伸的卡勾,所述卡勾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且所述卡勾的钩部止挡在所述第二卡接部远离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一侧上。可选地,所述第二卡接部远离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一侧上形成有卡槽,所述卡勾的钩部止挡在所述卡槽的侧壁上。可选地,所述第二卡接部上形成有用于供所述卡勾穿过的避让槽。可选地,所述避让槽形成为U形。可选地,所述第二长带包括穿过所述长孔的第一部分和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长带之间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长孔的宽度,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与所述第一长带的宽度相同。可选地,所述第一长带上形成有第一减重孔,所述第二长带上形成有第二减重孔,所述第一减重孔和第二减重孔沿所述环形空间的周向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长孔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卡接部上。可选地,所述弹性环箍一体成型制造。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弹性卡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由于该弹性环箍的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可以相互靠近并卡接,以增大第一长带与第二长带共同限定出的环形空间的横截面面积,并使弹性环箍保持该状态不变,因此该弹性卡箍无需通过金属卡扣或卡钳等工具的夹持,便可以达到并保持预先张开的状态,从而能够节省该弹性卡箍所占用的空间,减小其运输成本和制作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可以脱离卡接并相互远离,以减小该环形空间的横截面面积,因此,当弹性环箍穿过软管后,通过使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脱离卡接,便能使弹性环箍夹紧并套设在车辆的软管上,从而能够提高弹性环箍的装配效率。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弹性环箍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弹性环箍的正视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弹性环箍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长带11长孔12第一卡接部13第一减重孔121卡勾2第二长带21第二卡接部22第一部分23第二部分24第二减重孔211卡槽212避让槽3环形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以相应附图的图面方向为基准而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对于对应部件本身轮廓而言的内、外。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上述方位词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此外,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弹性环箍,包括第一长带1和从第一长带1背离第一长带1延伸的第二长带2,第一长带1上形成有长孔11,第二长带2远离第一长带1的一端穿过长孔11,以使第一长带1和第二长带2共同限定出环形空间3,第一长带1的自由端向外翻折并形成第一卡接部12,第二长带2的自由端向外翻折并形成第二卡接部21,第一卡接部12和第二卡接部21能够相互卡接,以增大环形空间3的横截面面积。其中,该弹性环箍采用弹性性能较好的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弹簧钢,当第一卡接部12与第二卡接部21相互靠近时,第二卡接部21可以带动第二长带2的一端逐渐从第一长带1中的长孔11中退出,使第一长带1与第二长带2共同限定出的环形空间3的横截面面积增大,进而使弹性环箍达到预先张开的状态;当第一卡接部12与第二卡接部21相互远离时,第二卡接部21可以带动第二长带2的一端逐渐伸入到第一长带1中的长孔11,使第一长带1与第二长带2共同限定出的环形空间3的横截面面积减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由于该弹性环箍的第一卡接部12与第二卡接部21可以相互靠近并卡接,以增大第一长带1与第二长带2共同限定出的环形空间3的横截面面积,并使弹性环箍保持该状态不变,因此该弹性卡箍无需通过金属卡扣或卡钳等工具的夹持,便可以达到并保持预先张开的状态,从而能够节省该弹性卡箍所占用的空间,减小其运输成本和制作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卡接部12与第二卡接部21可以脱离卡接并相互远离,以减小该环形空间3的横截面面积,因此,当弹性环箍穿过软管后,通过使第一卡接部12和第二卡接部21脱离卡接,便能使弹性环箍夹紧并套设在车辆的软管上,从而能够提高弹性环箍的装配效率。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卡接部12上形成有朝向第二卡接部21延伸的卡勾121,卡勾121与第二卡接部21卡接,且卡勾121的钩部止挡在第二卡接部21远离第一卡接部12的一侧上。也就是说,第一卡接部12是通过卡勾121与第二卡接部21卡接的,两者在卡接时,卡勾121可以止挡在第二卡接部21远离第一卡接部12的一侧,以限制弹性环箍恢复形变,从而可以使环形空间3的横截面面积增大并保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接部上可以形成有卡块,第二卡接部上可以形成有卡槽,通过卡块与卡槽的卡接来实现使环形空间的横截面面积增大并保持的效果。为了加强第一卡接部12与第二卡接部21的卡接效果,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卡接部21远离第一卡接部12的一侧上形成有卡槽211,卡勾121的钩部止挡在卡槽211的侧壁上。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卡接部12与第二卡接部21卡接时,卡勾121的勾部可以容纳在卡槽211内,使卡勾121的勾部可以止挡在卡槽211的侧壁上,从而卡槽211可以限制卡勾121沿环形空间3的轴向移动,防止卡勾121与第二卡接部21脱离卡接,加强了第一卡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性环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长带(1)和从所述第一长带(1)背离所述第一长带(1)延伸的第二长带(2),所述第一长带(1)上形成有长孔(11),所述第二长带(2)远离所述第一长带(1)的一端穿过所述长孔(11),以使所述第一长带(1)和第二长带(2)共同限定出环形空间(3),所述第一长带(1)的自由端向外翻折并形成第一卡接部(12),所述第二长带(2)的自由端向外翻折并形成第二卡接部(21),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21)能够相互卡接,以增大所述环形空间(3)的横截面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环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长带(1)和从所述第一长带(1)背离所述第一长带(1)延伸的第二长带(2),所述第一长带(1)上形成有长孔(11),所述第二长带(2)远离所述第一长带(1)的一端穿过所述长孔(11),以使所述第一长带(1)和第二长带(2)共同限定出环形空间(3),所述第一长带(1)的自由端向外翻折并形成第一卡接部(12),所述第二长带(2)的自由端向外翻折并形成第二卡接部(21),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21)能够相互卡接,以增大所述环形空间(3)的横截面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环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12)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卡接部(21)延伸的卡勾(121),所述卡勾(121)与所述第二卡接部(21)卡接,且所述卡勾(121)的钩部止挡在所述第二卡接部(21)远离所述第一卡接部(12)的一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环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21)远离所述第一卡接部(12)的一侧上形成有卡槽(211),所述卡勾(121)的钩部止挡在所述卡槽(211)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环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秋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