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向多阻尼隔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269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向多阻尼隔振器,包括底座,底座中间开有底座腔,底座腔外周设置外螺纹,底座上端螺纹连接端盖,端盖中间开有轴孔,轴孔下端连通端盖腔,端盖腔下部内周设置内螺纹,底座顶部位于端盖腔内的部分形成底座凸台,底座与端盖中滑动安装轴,轴中间设置减震连接部,减震连接部下端连通减震弹性元件腔,减震弹性弹性元件腔顶部与底座腔底部之间设置减震弹性元件,轴下部外周设置减震挡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全不锈钢制作,耐高低温、耐腐蚀强、不挥发,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同时,隔振器体积小,性能稳定、支撑稳定性良好、变形量小、三向隔振缓冲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的保证车载设备在恶劣运输环境下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向多阻尼隔振器
本技术属于运输减震器设备
,涉及一种三向多阻尼隔振器。
技术介绍
设备的陆上运输环境包括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的环境是一种宽带随机振动,它是由于车体的支撑、结构与路面平度的综合作用产生的。相较于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条件更为恶劣,路面及地形条件极差,设备由制造厂到仓库或使用单位,通常采用大卡车或牵引车加拖车完成运输任务,设备需承受较大的振动和冲击载荷作用。因此,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应增加隔振缓冲系统,避免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伤。当前,公路运输主要采用橡胶减震器、螺旋弹簧减震器、钢丝绳隔振器和空气弹簧减震器等。其中,橡胶减震器易老化、龟裂,环境适应性差;螺旋弹簧减震器隔振效率低;钢丝绳隔振器安装空间大;空气弹簧减震器环境适应性差,成本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向多阻尼隔振器,能解决橡胶减震器易老化、龟裂,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且非线性刚度、阻尼特性,隔振缓冲效率高。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三向多阻尼隔振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中间开有底座腔,所述底座腔外周设置外螺纹,所述底座上端螺纹连接端盖,所述端盖中间开有轴孔,所述轴孔下端连通端盖腔,所述端盖腔下部内周设置内螺纹,所述底座顶部位于所述端盖腔内的部分形成底座凸台,所述底座与所述端盖中滑动安装轴,所述轴中间设置减震连接部,所述减震连接部下端连通减震弹性元件腔,所述减震弹性弹性元件腔顶部与底座腔底部之间设置减震弹性元件,所述轴下部外周设置减震挡圈,所述减震挡圈外径尺寸小于底座腔的内径,两者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轴位于所述减震挡圈以上部分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端盖上轴孔的内径,两者存在间隙,所述减震挡圈包括上减震挡圈面和下减震挡圈面,所述下减震挡圈面与所述底座腔底部之间设置下减震金属橡胶垫,所述上减震挡圈面与所述端盖腔顶面之间设置上减震金属橡胶垫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减震金属橡胶垫组包括垫块,所述垫块设置于所述底座凸台上,所述垫块底面与所述上减震挡圈面之间设置第二上减震金属橡胶垫,所述垫块顶面与所述端盖腔顶部之间设置第一上减震金属橡胶垫。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连接部为减震螺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弹性元件为减震弹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弹性元件腔顶部开有减震弹性元件定位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挡圈与所述底座中间设置摩擦滑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摩擦滑块横向滑动安装于所述减震挡圈中,所述摩擦滑块外周露出所述减震挡圈,所述摩擦滑块内周设置弹簧涨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上减震金属橡胶垫与所述端盖之间设置防尘垫片。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采用全不锈钢制作,耐高低温、耐腐蚀强、不挥发,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非线性刚度、阻尼特性,隔振缓冲效率高;同时,隔振器体积小,性能稳定、支撑稳定性良好、变形量小、三向隔振缓冲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的保证车载设备在恶劣运输环境下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中,包括底座1、下减震金属橡胶垫2、弹簧涨圈3、第二上减震金属橡胶垫4、第一上减震金属橡胶垫5、防尘垫片6、轴7、端盖8、垫块9、摩擦滑块10、减震弹簧11等。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三向多阻尼隔振器,包括底座1,底座1下端连接固定端如地面或车辆载货面,底座1中间开有底座腔,底座腔外周设置外螺纹。底座1上端连接端盖8。端盖8中间开有轴孔,轴孔下端连通端盖腔,端盖腔下部内周设置内螺纹,且与底座腔外周设置的外螺纹适配。端盖腔内周大于底座腔内周,因此底座1顶部位于端盖腔内的部分形成底座凸台。底座1与端盖8中滑动安装轴7,轴7中间设置减震连接部,用来与需减震物连接,减震连接部下端连通减震弹性元件腔,在本实施例中,减震连接部为减震螺孔。减震弹性弹性元件腔顶部与底座腔底部之间设置减震弹性元件,在本实施例中,减震弹性元件为减震弹簧11。为了减少震弹簧11的垂线与轴7垂线的偏差,避免弹力偏差。在减震弹性元件腔顶部开有减震弹性元件定位槽,使减震弹性元件上端位于减震弹性元件定位槽中。轴7下部外周设置减震挡圈。减震挡圈外径尺寸小于底座腔的内径,两者之间存在间隙,我们称之为下间隙。轴7位于减震挡圈以上部分的外径尺寸小于端盖8上轴孔的内径,两者存在间隙,我们称之为上间隙。减震挡圈包括上减震挡圈面和下减震挡圈面,下减震挡圈面与底座腔底部之间设置下减震金属橡胶垫2,上减震挡圈面与端盖腔顶面之间设置上减震金属橡胶垫组。上减震金属橡胶垫组包括垫块9,垫块9设置于底座凸台上,垫块9底面与上减震挡圈面之间设置第二上减震金属橡胶垫4,第二上减震金属橡胶垫4套设于轴7上减震挡圈面上端。垫块9顶面与端盖腔顶部之间设置第一上减震金属橡胶垫5,第一上减震金属橡胶垫5套设于轴7上,第二上减震金属橡胶垫4上方。垫块9可以使第二上减第一上减震金属橡胶垫5和第二震金属橡胶垫4产生预变形,可以有效减小轴7受到向上冲击时的位移量。为了增加减震器的效果,在减震挡圈与底座1中间设置摩擦滑块10,来增加轴7在底座1中上下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为了使摩擦滑块10同时紧密贴合减震挡圈与底座1,将摩擦滑块10横向滑动安装于减震挡圈中,摩擦滑块10在竖直方向与与减震挡圈的紧密贴合。摩擦滑块10外周露出减震挡圈,摩擦滑块10内周设置弹簧涨圈3,弹簧涨圈3将摩擦滑块10与底座1的底座腔内壁紧密贴合。为了防止杂质从上间隙进入减震器,在第一上减震金属橡胶垫5与端盖8之间设置防尘垫片6。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减振设备与隔振器通过螺钉连接。在工作工程中,当外界激烈传递到减振器上时。如减振设备受到向下的冲击,带动轴7下移,减震弹簧11、下减震金属橡胶垫2、摩擦滑块10能够有效的吸收外界传递过来的能量,并缓慢的释放能量,对设备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减振设备受到向上的冲击,带动轴7上移,减震弹簧11、第二上减震金属橡胶垫4、第一上减震金属橡胶垫5、摩擦滑块10能够有效的吸收外界传递过来的能量,并缓慢的释放能量,对设备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减振设备受到水平方向的冲击,带动轴7横移,下减震金属橡胶垫2、第二上减震金属橡胶垫4、第一上减震金属橡胶垫5能够有效的吸收外界传递过来的能量,并缓慢的释放能量,对设备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由于上间隙和下间隙的存在,轴7不会与端盖8及底座1发生碰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向多阻尼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减震器底座(1)中间开有底座腔,所述底座腔外周设置外螺纹,所述底座(1)上端螺纹连接端盖(8),所述端盖(8)中间开有轴孔,所述轴孔下端连通端盖腔,所述端盖腔下部内周设置内螺纹,所述底座(1)顶部位于所述端盖腔内的部分形成底座凸台,所述底座(1)与所述端盖(8)中滑动安装轴(7),所述轴(7)中间设置减震连接部,所述减震连接部下端连通减震弹性元件腔,所述减震弹性弹性元件腔顶部与底座腔底部之间设置减震弹性元件,所述轴(7)下部外周设置减震挡圈,所述减震挡圈外径尺寸小于底座腔的内径,两者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轴(7)位于所述减震挡圈以上部分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端盖(8)上轴孔的内径,两者存在间隙,所述减震挡圈包括上减震挡圈面和下减震挡圈面,所述下减震挡圈面与所述底座腔底部之间设置下减震金属橡胶垫(2),所述上减震挡圈面与所述端盖腔顶面之间设置上减震金属橡胶垫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向多阻尼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减震器底座(1)中间开有底座腔,所述底座腔外周设置外螺纹,所述底座(1)上端螺纹连接端盖(8),所述端盖(8)中间开有轴孔,所述轴孔下端连通端盖腔,所述端盖腔下部内周设置内螺纹,所述底座(1)顶部位于所述端盖腔内的部分形成底座凸台,所述底座(1)与所述端盖(8)中滑动安装轴(7),所述轴(7)中间设置减震连接部,所述减震连接部下端连通减震弹性元件腔,所述减震弹性弹性元件腔顶部与底座腔底部之间设置减震弹性元件,所述轴(7)下部外周设置减震挡圈,所述减震挡圈外径尺寸小于底座腔的内径,两者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轴(7)位于所述减震挡圈以上部分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端盖(8)上轴孔的内径,两者存在间隙,所述减震挡圈包括上减震挡圈面和下减震挡圈面,所述下减震挡圈面与所述底座腔底部之间设置下减震金属橡胶垫(2),所述上减震挡圈面与所述端盖腔顶面之间设置上减震金属橡胶垫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向多阻尼隔振器,其特征在于:上减震金属橡胶垫组包括垫块(9),所述垫块(9)设置于所述底座凸台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邱小华刘子尧王进柳鹏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宏源弹性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