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阀体引导部的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35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止回阀(36),其具有阀座(42)、阀体(40)和阀体引导部(46),其中,阀体(40)为了使止回阀(36)闭合而能贴靠在所述阀座(42)处,并且为了使止回阀(36)打开而能从所述阀座(42)抬起,并且在此在其运动方面借助于阀体引导部(46)来引导。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阀体引导部(46)横向于所述阀体的运动方向(48)包围所述阀体(40),并且设有在阀体(40)的运动方向(48)上延伸的凹处(5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阀体引导部的止回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止回阀,其具有阀座、阀体和阀体引导部,其中,阀体为了使止回阀闭合而可贴靠在阀座处,并且为了使止回阀打开而可从阀座抬起,并且在此在其运动方面借助于阀体引导部来引导。
技术介绍
这种类型的止回阀尤其用在车辆液压制动系统中,以便在液压设备中实施防抱死系统或行驶动态调节的功能。这种止回阀应保证液压线路的特别快且运行可靠的打开和闭合,该液压线路由处于压力下的液压介质、尤其制动流体流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开头提及的类型的止回阀,使得该止回阀在相同或更好的功能性的情况下更少地生成噪声。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止回阀,其具有阀座、阀体和阀体引导部,其中,阀体为了使止回阀闭合而可与阀座贴靠,并且为了使止回阀打开而可从阀座抬起,并且在此在其运动方面借助于阀体引导部来引导,其中,阀体引导部横向于阀体的运动方向包围阀体,并且设有凹处,该凹处沿阀体的运动方向延伸。本专利技术基于的认识是,在阀体引导部的周向上均匀的或同样的引导、也就是说阀体的完全对称的引导在其运动时负面影响其振动特性。具体而言,这种该引导引起阀体在整个周边由几乎相同量的液压介质环流。在所有方向上相同的引导引起阀体横向于其运动方向的振动没有减少,而是替代地由于谐振激励强化了这种振动。相反,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止回阀中,在阀体引导部的周边处有意识地在至少一个部位处构造有凹处,该凹处在阀体的运动方向上延伸。因此,应由液压介质流过的围绕阀体的面设计成不均匀或不对称。因此,通过凹处引起阀体引导部的不对称性,其减小上文阐述的谐振激励并且使之最小化。凹处在阀体的运动方向上延伸,从而在阀体的运动路径上可有针对性地设计期望的不对称性。因此,由于凹处,不是在阀体的整个周边完全一样地环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阀体,而是替代地在多个周向区域处明显不同地来环流。由此以非常简单且同时有效的方式保证这种止回阀的噪声特别低的运行。本专利技术基于的认识是,为了止回阀的无噪音且低磨损的运行,需要相对紧贴地引导止回阀的阀体或闭合体。但是同时,如果阀体对称地或在其周边均匀地被液压介质环流,则阀体在打开和闭合运动期间的振动激励方面是不利的。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液压介质将流过的、围绕阀体的横截面有针对性地不对称地来设计。有利地将球体用作阀体,其中,其他的形状同样可行,例如半球体或具有相应圆柱形的突起的锥体。同样有利的是,阀体成形为其在液压介质流动时快速从阀座抬起。同样由此避免在阀座的区域中或密封座区域中的流动力激励阀体振动。本专利技术可应用在液压系统中的所有类型的止回阀中。但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将这种止回阀应用在车辆制动设备、尤其车辆制动设备的泵处。特别优选地,阀体引导部横向于阀体的运动方向圆形地来设计。这种圆形使得阀体引导部本身可通过在相关的引导构件、尤其壳体构件中的简单的钻孔制成。同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凹处优选地横向于阀体的运动方向圆形地来设计。因此,凹处可同样借助于简单的钻孔方法或钻孔制成。同时,可通过凹处在阀体引导部方面实现液压介质围绕阀体的环流路径的上文阐述的不对称性。相应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凹处在阀体的运动方向上设计为包围阀体的液压旁路。旁路引起液压介质可在流动方向上在阀体之前仅以非常小的流动阻力进入到旁路中,并且在阀体之后可同样再次从旁路离开。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凹处优选地设计成具有凹处横截面,其大于最小的剩余横截面,该剩余横截面处在阀体引导部和在其中引导的阀体之间。因此,比起流动通过围绕阀体的剩余横截面,确保流过阀座的开口的介质可以更小的流动阻力流过凹处。因此,介质在剩余横截面之前比在凹处之前更严重地被拦截。因此,很多介质流过凹处,并且由此在此产生吸力或吸入流。阀体通过吸力吸向凹处,并且相应地贴靠阀体引导部的该侧部。因此,阀体不对称地定位在阀体引导部的横截面中。阀体还通过其他的流过剩余横截面的介质被推压到该位置中。相应地,阀体的位置是静态以及动态稳定的。该位置实现了振动特别小的状况与同样特别低的振动激励。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凹处有利地朝阀引导部借助于两个凹处边缘来限定,它们彼此平行地并且沿阀体的运动方向延伸。这种凹处边缘形成用于阀体的两个引导导轨,阀体可沿着该引导导轨引导地滑动并且作为球体还可沿着该导轨滚动。为了进一步在液压方面优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止回阀,此处的阀座优选地如此设计,即,流过阀座的流体流在流动方向上在阀体之前液压换向。附图说明下面借助示意性的附图进一步阐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的实施例。其中:图1示出了车辆制动设备的具有根据现有技术的止回阀的泵的纵向截面,图2示出了车辆制动设备的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止回阀的泵的纵向截面,图3以放大视图示出了根据图2细节III,并且图4示出了根据图2和图3的止回阀的壳体构件的立体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示出了ESP制动调节系统的泵10,其围绕纵向轴线12设有筒状壳体14。壳体14具有中心的圆筒状的压力腔16,在其中有压力弹簧18以及进入阀阀笼20。进入阀阀笼20具有外部的密封区段22,其借助于第一活塞区段24和在纵向方向上紧接的第二活塞区段26挤压压力弹簧18。活塞区段24和26可借助于在第二活塞区段26的参考图1在右端侧的端部的未示出的偏心轮在纵向方向上来回运动。在进入阀阀笼20中有进入阀28,其借助于阀弹簧30、阀体32和阀座34形成。阀弹簧30支撑在进入阀阀笼20内部,并且挤压阀体32使之抵靠阀座34。在此,阀座34布置在第一活塞区段24的面向压力腔16的端侧的端部。在第一活塞区段24朝远离压力腔16的方向运动的情况下,在压力腔16中出现压力降低或负压,借助于该压力降低或负压,液压介质、在此制动流体从外部穿过第一活塞区段24和阀座34吸入到压力腔16中。在压力腔16的与活塞区段24相对而置的右端,在壳体14中有出口阀36,该出口阀借助于阀弹簧38、阀体40和阀座42形成。阀弹簧38和阀体40位于容纳腔44中,该容纳腔在壳体14中参考图1布置在压力腔16右边。阀座42在容纳腔44和压力腔16之间处在容纳腔的端侧的端部处。在第一活塞区段24参考图1向左运动时,在压力腔16中,液压介质的此处的压力升高,并且将液压介质朝阀座42的方向挤压,并且在此朝阀体40挤压。阀体40接下来从阀座42抬起,并且将液压介质输送到容纳腔44中。在第一活塞区段24反向运动时,此时,在压力腔16中的压力如上文说明的那样再次下降。阀体40又贴靠在阀座42处,并且容纳腔44在此闭合。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按照图2至图4的解决方案的实施例中,阀体40设计成球体的形式,并且由空心圆柱形状的阀体引导部46包围。阀体40在打开和关闭属于阀座34的阀开口时借助于阀体引导部46在运动方向48上来回引导,该运动方向沿着纵向轴线12延伸。阀体引导部46借助于在壳体14中的钻孔制成,并且在此具有相应地圆形的横截面,并且朝壳体14具有内面50。在运动时,阀体40贴靠内面50,并且此时可相应地仅仅沿运动方向4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止回阀(36),其具有阀座(42)、阀体(40)和阀体引导部(46),其中,所述阀体(40)为了使止回阀(36)闭合而能贴靠在所述阀座(42)处,并且为了使止回阀(36)打开而能从所述阀座(42)上抬起,并且所述阀体在其运动方面借助于所述阀体引导部(46)来引导,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引导部(46)横向于所述阀体的运动方向(48)包围所述阀体(40),并且设有在所述阀体(40)的运动方向(48)上延伸的凹处(52)。/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14 DE 102019201921.81.一种止回阀(36),其具有阀座(42)、阀体(40)和阀体引导部(46),其中,所述阀体(40)为了使止回阀(36)闭合而能贴靠在所述阀座(42)处,并且为了使止回阀(36)打开而能从所述阀座(42)上抬起,并且所述阀体在其运动方面借助于所述阀体引导部(46)来引导,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引导部(46)横向于所述阀体的运动方向(48)包围所述阀体(40),并且设有在所述阀体(40)的运动方向(48)上延伸的凹处(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阀(36),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40)是球形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回阀(36),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引导部(46)横向于所述阀体(40)的运动方向(48)是圆形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36),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处(52)横向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库尔茨W·舒勒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