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生产绞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3246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缆生产绞线装置,包括绞线机和收料架,所述绞线机的主体为作业转筒,所述作业转筒的两端均安装有插线机构,所述插线机构固定端安装有固定基板,所述固定基板的外侧安装有安装载盘,所述安装载盘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传动轴套,所述安装载盘盘面边沿等弧度安装有若干道穿线套筒,所述穿线套筒的出线口位置设置有棱边保护套,所述收料架上安装有绞线架,所述绞线架的中线位置安装有绞线槽口,所述绞线槽口与作业转筒保持同轴线位置,所述绞线架后侧安装有拨线架。本申请整体作业方面快捷,在输送时提高缆线扭结后的紧密度,同时设计相应的保护措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生产绞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缆生产
,具体是一种电缆生产绞线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绞线设备是一种用于生产电线、电缆等由多股细线或多根细线互相缠绕形成一根线缆的装置,使多根单支导体扭成一股,达到线材的工艺要求。绞线机按照绞线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单绞机、对绞机、高速绞线机、退扭机、笼式绞线机、框工绞线机、管式绞线机及盘式绞线机等。绞线机又名高速绞线机/束丝机/稔线机,广泛应用于各类软/硬导体线、铜线、漆包线、镀锡线、铜包钢、铜包铝等,及电子线的绞合。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6876047B)公布了一种电缆生产绞线装置,设计两端定位孔支架上的定位孔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相互对应,保持电缆线的整齐,不会出现相互交错、乱线的情况,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技术完善之处,对电缆线的整体保护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生产绞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生产绞线装置,包括绞线机和收料架,所述绞线机的主体为作业转筒,所述作业转筒的两端均安装有插线机构,所述插线机构固定端安装有固定基板,所述固定基板的外侧安装有安装载盘,所述安装载盘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传动轴套,所述安装载盘盘面边沿等弧度安装有若干道穿线套筒,所述穿线套筒的出线口位置设置有棱边保护套,所述收料架上安装有绞线架,所述绞线架的中线位置安装有绞线槽口,所述绞线槽口与作业转筒保持同轴线位置,所述绞线架后侧安装有拨线架,所述拨线架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固定基板,所述固定基板之间安装有辊轴,所述辊轴设置有四道,所述拨线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道,所述辊轴上均安装有挤压辊,相邻的挤压辊之间再通过皮带相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绞线机的外接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的驱动转轴安装在传动轴套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挤压辊的外侧包裹有外置软垫套,所述外置软垫套设计为内中空结构并形成环形内腔,所述环形内腔内等弧度支撑有若干道缓冲弹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拨线架的顶部安装有作业电机,其中一道辊轴与作业电机的驱动端通过联轴器相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拨线架后续还在由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通过支杆固定在收料架的底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申请将组装缆线的单支线体穿设在相应的穿线套筒内,单支线体再集中穿过至绞线槽口,通过绞线机的转动,带动安装载盘的转动,从而使得单支线体相互旋拧并且绞接在一起,从而完成绞线作业,整体作业方面快捷。二、本申请还在绞线架后侧安装有拨线架,通过皮带传动带动同侧的挤压辊同步运动,左右两侧通过皮带相连接的挤压辊对旋拧完成的缆线进行挤压力,并且拨动其向后侧输送,在输送时提高缆线扭结后的紧密度。三、设计相应的保护措施,在单支线体旋拧时对缆线进行保护,避免了缆线表面与穿线套筒的边沿产生摩擦。挤压辊的外侧包裹有外置软垫套,通过缓冲弹簧形成外支撑力,一方面避免压伤扭结后的缆线,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缓冲幅度,即使缆线存在一定的尺寸差,也能够保证挤压的紧密度。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以示出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同时,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安装载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外置软垫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绞线机、11-作业转筒、12-插线机构、13-固定基板、14-安装载盘、15-传动轴套、16-穿线套筒、17-棱边保护套、2-收料架、21-绞线架、22-绞线槽口、3-拨线架、31-固定基板、32-辊轴、33-挤压辊、34-皮带、35-作业电机、36-环形内腔、37-外置软垫套、38-缓冲弹簧、41-支杆、42-限位套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同种要素。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电缆生产绞线装置,包括绞线机1和收料架2,所述绞线机1的主体为作业转筒11,所述作业转筒11的两端均安装有插线机构12,所述插线机构12固定端安装有固定基板13,所述固定基板13的外侧安装有安装载盘14,所述安装载盘14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传动轴套15,所述安装载盘14盘面边沿等弧度安装有若干道穿线套筒16,所述绞线机1的外接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的驱动转轴安装在传动轴套15内。所述收料架2上安装有绞线架21,所述绞线架21的中线位置安装有绞线槽口22,所述绞线槽口22与作业转筒11保持同轴线位置。本申请将组装缆线的单支线体穿设在相应的穿线套筒16内,单支线体再集中穿过至绞线槽口22,通过绞线机1的转动,带动安装载盘14的转动,从而使得单支线体相互旋拧并且绞接在一起,从而完成绞线作业,整体作业方面快捷。优选的,所述穿线套筒16的出线口位置设置有棱边保护套17。从而在单支线体旋拧时对缆线进行保护,避免了缆线表面与穿线套筒16的边沿产生摩擦,避免线体表面磨损的问题。所述绞线架21后侧安装有拨线架3,所述拨线架3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固定基板31,所述固定基板31之间安装有辊轴32,所述辊轴32设置有四道,所述拨线架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道,所述辊轴32上均安装有挤压辊33,相邻的挤压辊33之间再通过皮带34相连接。所述拨线架3的顶部安装有作业电机35,其中一道辊轴32与作业电机35的驱动端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本申请还在绞线架21后侧安装有拨线架3,通过皮带传动带动同侧的挤压辊33同步运动,左右两侧通过皮带相连接的挤压辊33对旋拧完成的缆线进行挤压力,并且拨动其向后侧输送,在输送时提高缆线扭结后的紧密度。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一进一步的优化,在其基础上,所述挤压辊33的外侧包裹有外置软垫套37,所述外置软垫套37设计为内中空结构并形成环形内腔36,所述环形内腔36内等弧度支撑有若干道缓冲弹簧38。挤压辊33的外侧包裹有外置软垫套37,通过缓冲弹簧形成外支撑力,一方面避免压伤扭结后的缆线,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缓冲幅度,即使缆线存在一定的尺寸差,也能够保证挤压的紧密度。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一进一步的优化,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生产绞线装置,包括绞线机(1)和收料架(2),所述绞线机(1)的主体为作业转筒(11),所述作业转筒(11)的两端均安装有插线机构(12),所述插线机构(12)固定端安装有固定基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板(13)的外侧安装有安装载盘(14),所述安装载盘(14)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传动轴套(15),所述安装载盘(14)盘面边沿等弧度安装有若干道穿线套筒(16),所述穿线套筒(16)的出线口位置设置有棱边保护套(17),所述收料架(2)上安装有绞线架(21),所述绞线架(21)的中线位置安装有绞线槽口(22),所述绞线槽口(22)与作业转筒(11)保持同轴线位置,所述绞线架(21)后侧安装有拨线架(3),所述拨线架(3)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固定基板(31),所述固定基板(31)之间安装有辊轴(32),所述辊轴(32)设置有四道,所述拨线架(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道,所述辊轴(32)上均安装有挤压辊(33),相邻的挤压辊(33)之间再通过皮带(34)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生产绞线装置,包括绞线机(1)和收料架(2),所述绞线机(1)的主体为作业转筒(11),所述作业转筒(11)的两端均安装有插线机构(12),所述插线机构(12)固定端安装有固定基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板(13)的外侧安装有安装载盘(14),所述安装载盘(14)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传动轴套(15),所述安装载盘(14)盘面边沿等弧度安装有若干道穿线套筒(16),所述穿线套筒(16)的出线口位置设置有棱边保护套(17),所述收料架(2)上安装有绞线架(21),所述绞线架(21)的中线位置安装有绞线槽口(22),所述绞线槽口(22)与作业转筒(11)保持同轴线位置,所述绞线架(21)后侧安装有拨线架(3),所述拨线架(3)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固定基板(31),所述固定基板(31)之间安装有辊轴(32),所述辊轴(32)设置有四道,所述拨线架(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道,所述辊轴(32)上均安装有挤压辊(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赶运
申请(专利权)人:金长城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