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移送及接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968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餐具移送及接菜系统,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接菜工位;餐具供应机,所述餐具供应机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一侧,所述餐具供应机包括用于放置餐具的料架和与所述料架驱动连接的升降模组,所述料架的上方形成有餐具供应工位;以及餐具移送机构,所述餐具移送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所述餐具移送机构能够将所述餐具在所述餐具供应工位和所述接菜工位之间进行移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餐具移送及接菜系统能够实现餐具自动输出、餐具移送及接菜的一系列动作,可有效提升接菜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约用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餐具移送及接菜系统
本技术涉及餐饮自动化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餐具移送及接菜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化的智慧餐厅日益兴起。目前,市面上的智慧餐厅大多只是采用自动烹饪设备(例如智能炒锅)来完成各种菜品的烹饪制作,但在烹饪完成之后,依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拿取餐具,并移送至自动烹饪设备下方的接菜工位,自动烹饪设备翻转以将菜品倒入餐具中,至此完成整个接菜工序。通过人工进行餐具移送和接菜,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劳动强度大、用工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餐具移送及接菜系统,能够实现餐具自动输出、餐具自动移送及接菜的一系列动作,可有效提升餐具移送和接菜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约用工成本。一种餐具移送及接菜系统,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接菜工位;餐具供应机,所述餐具供应机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一侧,所述餐具供应机包括用于放置餐具的料架和与所述料架驱动连接的升降模组,所述料架的上方形成有餐具供应工位;以及餐具移送机构,所述餐具移送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所述餐具移送机构能够将所述餐具在所述餐具供应工位和所述接菜工位之间进行移送。上述餐具移送及接菜系统在接收到点餐指令后开始运行,餐具供应机的升降模组带动料架向上运动,以将料架上的餐具顶升至餐具供应工位,实现餐具自动输出;餐具移送机构抓取餐具供应工位上的餐具;然后餐具移送机构将餐具移送至位于自动烹饪设备下方的接菜工位进行接菜,至此完成整个接菜工序,可有效提升餐具移送和接菜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约用工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餐具移送机构包括餐具移位组件和接菜传送组件,所述餐具移位组件包括第一夹持器和第一驱动模组,所述第一夹持器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器用于夹取和释放所述餐具,所述接菜传送组件包括承载台和传送驱动模组,所述承载台与所述传送驱动模组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组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持器将所述餐具自所述餐具供应工位移送至所述承载台,所述传送驱动模组能够带动所述承载台移动至所述接菜工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模组、设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上的第一滑动座,以及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夹持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座;所述传送驱动模组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传送带,以及与所述传送带驱动连接的动力件,所述承载台连接于所述传送带,所述传送带靠近所述第一直线模组的一端形成有中转工位,所述传送带的另一端形成有所述接菜工位,所述传送带用于带动所述承载台在所述中转工位和所述接菜工位之间往复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器包括第一夹爪、第一夹爪驱动件、第一升降驱动件和第一支架,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一夹爪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夹爪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通过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滑动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菜传送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传送带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工作台,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中转工位及所述接菜工位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到位感应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对应所述传送带的端部设有限位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餐具移送机构包括第二夹持器及第二驱动模组,所述第二夹持器与所述第二驱动模组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器用于夹取和释放所述餐具,所述第二驱动模组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夹持器将所述餐具在所述餐具供应工位和所述接菜工位之间移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器包括第二夹爪、第二夹爪驱动件、第二升降驱动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夹爪与所述第二夹爪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夹爪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通过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驱动模组驱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餐具供应机还包括罩体及加热组件,所述罩体罩设于所述料架的外围,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罩体内,所述罩体的顶部对应所述料架设有出料口,所述餐具供应工位对应设于所述出料口的上方,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发热件及送风件,所述送风件用于将所述发热件产生的热量向上输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呈环形设置并位于所述料架的下方,所述送风件设于所述发热件的环形腔内,所述料架的底部设有隔热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餐具移送及接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餐具移送及接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餐具移送及接菜系统的主视图;图4为餐具供应机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餐具供应机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位于左侧的第一实施例的餐具移送机构的餐具移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位于右侧的第一实施例的餐具移送机构的餐具移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中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实施例的餐具移送机构的接菜传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2中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二实施例的餐具移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10、工作台,101、接菜工位,102、出餐工位,11、云轨提升台,20、餐具供应机,201、餐具供应工位,21、料架,211、隔热板,22、升降模组,23、罩体,231、出料口,24、加热组件,241、发热件,242、送风件,30、餐具移送机构,31、餐具移位组件,311、第一夹爪,312、第一夹爪驱动件,313、第一升降驱动件,314、第一支架,315、第一直线模组,316、第一滑动座,317、第一驱动件,32、接菜传送组件,321、承载台,3211、限位槽,322、传送带,323、动力件,324、安装支架,325、到位感应器,326、限位板,40、餐具移送机构、41、第二夹爪,42、第二夹爪驱动件,43、第二升降驱动件,44、第二支架,45、第二直线模组,46、第二滑动座,47、第二驱动件,50、餐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请参照图1及图2,为本技术两个实施例的餐具移送及接菜系统,该餐具移送及接菜系统包括工作台10、餐具供应机20及餐具移送机构30(40)。工作台10用于形成主体支撑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台10包括支撑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餐具移送及接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接菜工位;/n餐具供应机,所述餐具供应机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一侧,所述餐具供应机包括用于放置餐具的料架和与所述料架驱动连接的升降模组,所述料架的上方形成有餐具供应工位;以及/n餐具移送机构,所述餐具移送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所述餐具移送机构能够将所述餐具在所述餐具供应工位和所述接菜工位之间进行移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餐具移送及接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接菜工位;
餐具供应机,所述餐具供应机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一侧,所述餐具供应机包括用于放置餐具的料架和与所述料架驱动连接的升降模组,所述料架的上方形成有餐具供应工位;以及
餐具移送机构,所述餐具移送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所述餐具移送机构能够将所述餐具在所述餐具供应工位和所述接菜工位之间进行移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具移送及接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餐具移送机构包括餐具移位组件和接菜传送组件,所述餐具移位组件包括第一夹持器和第一驱动模组,所述第一夹持器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器用于夹取和释放所述餐具,所述接菜传送组件包括承载台和传送驱动模组,所述承载台与所述传送驱动模组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组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持器将所述餐具自所述餐具供应工位移送至所述承载台,所述传送驱动模组能够带动所述承载台移动至所述接菜工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餐具移送及接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模组、设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上的第一滑动座,以及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夹持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座;所述传送驱动模组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传送带,以及与所述传送带驱动连接的动力件,所述承载台连接于所述传送带,所述传送带靠近所述第一直线模组的一端形成有中转工位,所述传送带的另一端形成有所述接菜工位,所述传送带用于带动所述承载台在所述中转工位和所述接菜工位之间往复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具移送及接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器包括第一夹爪、第一夹爪驱动件、第一升降驱动件和第一支架,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一夹爪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夹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民伟王金磊毛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