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升降装置及立体车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8168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车库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车辆升降装置及立体车库。该车辆升降装置包括:支撑部;导向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支撑部只能沿着所述导向限位机构进行竖直运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导向限位机构进行活动配合;自提式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部沿着所述导向限位机构进行竖直运动;所述自提式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导向限位机构,可以使支撑部上的车辆只能沿着导向限位机构进行竖直升降运动,以保证车辆在进行升降运动时的稳定性。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车辆升降装置的支撑部上设置自提式升降机构,可以降低升降机构的布置空间,使得立体车库的主体空间增大,从而提高了立体车库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升降装置及立体车库
本技术涉及车库
,具体是一种车辆升降装置及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尤其现阶段购买私家车的家庭更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停车难已成为城市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而立体车库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手段。目前虽然已有相当数量的立体车库建成并投入使用,但相比而言,多层立体车库具有占地面积小,存贮容量大的优点,代表着立体车库的发展方向,但这些高层立体停车库由于车辆的存储密度大大高于平面停车场,所以对于高层立体停车库上的升降机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由于各种立体停车设备空间的限制,从而衍生出各式各样的升降机。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些各式各样升降机的主提升机构也离不开链条式提升或者的钢丝绳式提升这两种提升方式。然而,由于这两种提升方式的限制,使得立体车库的主体空间增大,从而降低了立体车库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引申出立体车库造价昂贵等问题。因此,目前的立体停车库存在空间利用率低、造价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升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空间利用率低、造价较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升降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车辆的支撑部,以及还包括:导向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支撑部只能沿着所述导向限位机构进行竖直运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导向限位机构进行活动配合;自提式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部沿着所述导向限位机构进行竖直运动;所述自提式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导向限位机构包括:导轨组件,用于供所述支撑部沿着所述导轨组件进行竖直运动;所述导轨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周围;导轮组件,用于与所述导轨组件进行活动配合,以限制所述支撑部的运动方向;所述导轮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导轨组件包括至少四组呈方形分布在所述支撑部周围的导轨,所述导轮组件设有至少四组;所述导轨与所述导轮组件进行活动配合,以限制所述支撑部只能沿着所述导轨进行竖直运动。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导轮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和所述第二导向轮均与所述导轨进行滚动配合;所述第一导向轮和所述第二导向轮均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且均位于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向轮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导向轮的轴线相互垂直。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自提式升降机构包括:至少一组齿轮,所述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并与齿条相啮合;所述齿条竖直且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齿轮进行转动;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车库,其包括多层停车空间以及设置在所述多层停车空间一侧的井道,所述的井道内设置有上述的车辆升降装置。本技术实施例的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升降装置,通过设置导向限位机构,可以使支撑部上的车辆只能沿着导向限位机构进行竖直升降运动,以保证车辆在进行升降运动时的稳定性。另外,本技术通过在车辆升降装置的支撑部上设置自提式升降机构,可以降低升降机构的布置空间,使得立体车库的主体空间增大,从而提高了立体车库的空间利用率,以解决立体车库造价昂贵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车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轿厢、2-动力组件、3-支座、4-第一导向轮、5-第二导向轮、6-导轨、7-齿轮、8-齿条、9-固定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具体实施例是结合本说明书中提供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具体、清楚的描述。其中,说明书的附图只是为了用于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呈现得更加清楚明了,并不代表实际生产或使用中的形状或大小,以及也不能将附图的标记作为所涉及的权利要求的限制。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所采用到的术语应当作广义的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来理解术语的具体含义。譬如,本申请中所采用的术语“安装”可以定义为可拆卸的固定安装或者是不可拆卸的固定安装等;所采用的术语“设置”和“设有”,可以定义为接触式设置或者未接触式设置等;所采用的术语“连接”和“相连”可以定义为焊接、铆接、螺栓连接、过盈配合等固定式机械连接或者定义为铰接、通过轴承连接等活动式机械连接;所采用的方位词术语均是以附图为参考或者根据以实际情况以及公知常识所定义的方向为准。如附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用于支撑车辆的支撑部,以及还包括:导向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支撑部只能沿着所述导向限位机构进行竖直运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导向限位机构进行活动配合;自提式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部沿着所述导向限位机构进行竖直运动;所述自提式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向限位机构,可以使支撑部上的车辆只能沿着导向限位机构进行竖直升降运动,以保证车辆在进行升降运动时的稳定性。另外,本技术通过在车辆升降装置的支撑部上设置自提式升降机构,可以降低升降机构的布置空间,使得立体车库的主体空间增大,从而提高了立体车库的空间利用率,以解决立体车库造价昂贵等问题。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支撑部可以为轿厢、载板等支撑结构;导向限位机构可以采用导轨和滚轮配合的结构,或者采用滑套和导向杆配合的结构等;自提式升降结构可以齿轮齿条的驱动结构等。如附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导向限位机构包括:导轨组件,用于供所述支撑部沿着所述导轨组件进行竖直运动;所述导轨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周围;导轮组件,用于与所述导轨组件进行活动配合,以限制所述支撑部的运动方向;所述导轮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其中,支撑部为轿厢1,导轨组件可以由若干组导轨组成,导轮组件可以由若干组滚轮组成,滚轮与导轨之间进行滚动配合。如附图1和2所示,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导轨组件包括至少四组呈方形分布在所述支撑部周围的导轨6,所述导轮组件设有至少四组;所述导轨6与所述导轮组件进行活动配合,以限制所述支撑部只能沿着所述导轨6进行竖直运动。具体的,导轨6可以设置四组,轿厢1为方形结构,四组导轨6分别竖直固定在轿厢1四个顶点的附近,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导轨6固定在立体车库的井道内。如附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导轮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轮4和第二导向轮5,所述第一导向轮4和所述第二导向轮5均与所述导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升降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车辆的支撑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导向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支撑部只能沿着所述导向限位机构进行竖直运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导向限位机构进行活动配合;/n自提式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部沿着所述导向限位机构进行竖直运动;所述自提式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升降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车辆的支撑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向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支撑部只能沿着所述导向限位机构进行竖直运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导向限位机构进行活动配合;
自提式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部沿着所述导向限位机构进行竖直运动;所述自提式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限位机构包括:
导轨组件,用于供所述支撑部沿着所述导轨组件进行竖直运动;所述导轨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周围;
导轮组件,用于与所述导轨组件进行活动配合,以限制所述支撑部的运动方向;所述导轮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组件包括至少四组呈方形分布在所述支撑部周围的导轨,所述导轮组件设有至少四组;所述导轨与所述导轮组件进行活动配合,以限制所述支撑部只能沿着所述导轨进行竖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坚何炯谷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禾通涌源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