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链轮淬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97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链轮淬火设备。该种摩托车链轮淬火设备,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包括有纵向支柱、横向支臂、操作箱以及固定座,操作箱底部设有电感应加热头和冷却喷管,电感应加热头包括链齿套、感应加热线圈以及温度感应器,感应加热线圈和温度感应器均位于链齿套内部,固定座上设有夹手,夹手的一侧下方设有限位夹手,限位夹手与驱动限位夹手上下移动的升降动力源传动连接。这种摩托车链轮淬火设备,通过链齿套内的感应加热线圈对链齿进行淬火,提高了链轮链齿的加热面均匀,淬火层的深度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链轮淬火设备
本技术属于淬火设备领域,尤其涉及摩托车链轮淬火设备。
技术介绍
链轮是建材,冶金,钢铁、化工等行业输送设备大量使用的重要零件,而摩托车链轮主要是应用在摩托车传动零件上,为了提高使用寿命,需要对轮齿表面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增加其耐磨性,但现有的链轮淬火设备存在不足之处,如:火焰加热淬火的方式使得加热面不均匀,容易造成链轮轮齿的淬火层的深度不一致,而感应加热方式存在定位、换位时分度不准确,容易造成链轮轮齿的淬火面缺失或重复淬火,使得表面质量不均衡、不稳定,严重影响了链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创新提供摩托车链轮淬火设备。该种摩托车链轮淬火设备,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包括有纵向支柱、横向支臂、操作箱以及固定座,所述操作箱底部设有电感应加热头和冷却喷管,所述电感应加热头包括链齿套、感应加热线圈以及温度感应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和温度感应器均位于链齿套内部,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夹手,所述夹手的一侧下方设有限位夹手,所述限位夹手与驱动限位夹手上下移动的升降动力源传动连接。所述链齿套呈M型,所述链齿套与链轮的相邻两链齿相匹配,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分布在链齿套内表面上,所述链齿套的两侧夹角处设有正负极连接端,所述链齿套的V形角上设有温度感应器的插口端.所述限位夹手包括左夹杆与右夹杆,所述左夹杆与右夹杆的铰接端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左夹杆的夹持头端与右夹杆的夹持头端均设有滑轮,所述限位夹手与升降动力源之间设有压簧,所述压簧外套设有套筒,所述限位夹手底部设有限制套筒脱出的限位环。所述链齿套与感应加热线圈之间设有一层隔热层。所述左夹杆的夹持头端与右夹杆的夹持头端均具有向两侧倾斜的斜面。所述夹手呈水平设置,所述夹手由底座和夹爪组成,所述夹爪的外侧壁上设有阶槽,所述夹爪与驱动夹爪在底座上内外移动的平移动力源传动连接,所述底座与驱动底座的旋转动力源传动连接。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链轮淬火设备,通过链齿套内的感应加热线圈对链齿进行淬火,提高了链轮链齿的加热面均匀,淬火层的深度一致,而下方的限位推头能简单有效的限位住链轮,提高了定位、换位时分度准确且这两者组件的配合能适用不同尺寸的链轮淬火。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链轮淬火的示意图。图3为固定座及链轮的固定方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于现有的链轮淬火设备中淬火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火焰加热淬火的方式会使加热面不均匀,容易造成链轮轮齿的淬火层的深度不一致,另一种是感应加热方式,但存在定位、换位时分度不准确,容易造成链轮轮齿的淬火面缺失或重复淬火,使得表面质量不均衡、不稳定,严重影响了链轮的使用寿命;因此本技术设计这种摩托车链轮淬火机床,具体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机座1,机座1上包括有纵向支柱2、横向支臂3、操作箱4以及固定座5,操作箱底部4设有电感应加热头6和冷却喷管7(一般操作箱4内部主要是由控制中心和各电路板组成,但此操作箱4内还设有水泵以及伸缩电感应加热头6升降的伸缩杆41),冷却喷管7喷出的冷却水能将淬火后的链齿进行快速的冷却,达到淬火的目的,电感应加热头6包括链齿套8、感应加热线圈以及温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是检测感应加热线圈加热后,链齿套8内的稳定是否达到淬火温度值,感应加热线圈和温度感应器均位于链齿套8内部,固定座5上设有夹手9,夹手9的一侧下方设有限位夹手10,限位夹手10是能准确的定位夹住链轮的链齿,使淬火过程中链轮不发生移动,限位夹手10与驱动限位夹手10上下移动的升降动力源(汽缸)传动连接。众所周知,摩托车链轮的相邻两链齿的形状为M形,所以为了使链齿套8准确完全的套在链齿上,链齿套8呈M型,链齿套8与链轮的相邻两链齿相匹配,感应加热线圈分布在链齿套8内表面上,链齿套8的两侧夹角处设有正负极连接端12,正负极连接端12是与感应加热线圈连接的(感应加热的原理:输入中频或高频交流电300-300000Hz或更高的空心铜管,产生交变磁场在工件中产生出同频率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在工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表面强,而在内部很弱,到心部接近于0,利用这个集肤效应,可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在几秒钟内表面温度上升到800-1000℃,而心部温度升高很小),链齿套8的V形角上设有温度感应器的插口端13。限位夹手10包括左夹杆14与右夹杆15,左夹杆14与右夹杆15的铰接端设有复位弹簧16(这个限位夹手10就类似于夹子),左夹杆14的夹持头端与右夹杆15的夹持头端均设有滑轮19,限位夹手10与升降动力源11(汽缸)之间设有压簧17,压簧17外套设有套筒18,限位夹手10底部设有限制套筒18脱出的限位环20,限位的原理是:当链轮转动一定角度后,汽缸驱动套筒18上移,套筒18内的压簧17会将限位夹手10向上推,这里的汽缸向上驱动的距离是限制的,汽缸不会完全将压簧17压扁,这样限位夹手10上移时,链轮会对限位夹手10一个向下的抵压力,压簧17又会对限位夹手10一个向上的顶力,这样限位夹手10的左夹杆14和右夹杆15会因为有滑轮19的作用被撑开,很好的限位住链轮不移动。为了防止感应加热线圈所产生的高温对链齿套8产生影响,链齿套8与感应加热线圈之间设有一层隔热层。左夹杆14的夹持头端与右夹杆15的夹持头端均具有向两侧倾斜的斜面21,这样限位夹手10可以夹住链齿也能位于相邻链齿之间齿槽中起到限位的作用。如图3所示,夹手9呈水平设置,夹手9由底座91和夹爪92组成,夹爪92的外侧壁上设有阶槽22,夹爪92与驱动夹爪92在底座91上内外移动的平移动力源(汽缸或螺杆)传动连接,底座91与驱动底座91的旋转动力源(汽缸)传动连接。横向支臂3可上下移动地连接在纵向支柱2上(如是手动模式,则只需转动第一把手23可以将整个横向支臂3上下移动,两者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可以是千斤顶的原理也可以是联轴器的原理),操作箱4可左右移动地连接在横向支臂3上(如是手动模式,则只需转动第二把手24可以将操作箱4在滑轨25上左右移动,两者的连接关系也是现有技术)。由上所述,该淬火机床可以适用淬火不同尺寸的链轮,当链轮的链齿过密时,可以将链齿套8拆下,更换适用的链齿套8对准正负极连接端12和温度感应器的插口端13即可,而下方的限位夹手10由于滑轮19的设置能适应不同尺寸的链轮,只要左夹杆14和右夹杆15通过滑轮19能打开顶住后,都能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摩托车链轮淬火设备,包括机座(1),所述机座(1)上包括有纵向支柱(2)、横向支臂(3)、操作箱(4)以及固定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箱(4)底部设有电感应加热头(6)和冷却喷管(7),所述电感应加热头(6)包括链齿套(8)、感应加热线圈以及温度感应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和温度感应器均位于链齿套(8)内部,所述固定座(5)上设有夹手(9),所述夹手(9)的一侧下方设有限位夹手(10),所述限位夹手(10)与驱动限位夹手(10)上下移动的升降动力源(11)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摩托车链轮淬火设备,包括机座(1),所述机座(1)上包括有纵向支柱(2)、横向支臂(3)、操作箱(4)以及固定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箱(4)底部设有电感应加热头(6)和冷却喷管(7),所述电感应加热头(6)包括链齿套(8)、感应加热线圈以及温度感应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和温度感应器均位于链齿套(8)内部,所述固定座(5)上设有夹手(9),所述夹手(9)的一侧下方设有限位夹手(10),所述限位夹手(10)与驱动限位夹手(10)上下移动的升降动力源(11)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链轮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链齿套(8)呈M型,所述链齿套(8)与链轮的相邻两链齿相匹配,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分布在链齿套(8)内表面上,所述链齿套(8)的两侧夹角处设有正负极连接端(12),所述链齿套(8)的V形角上设有温度感应器的插口端(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链轮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夹手(10)包括左夹杆(14)与右夹杆(15),所述左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乃春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宇润车业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