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7911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包括与潜污泵出水口连接的进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下方的混合室、位于所述混合室上方的反应室、设置于所述混合室和所述反应室之间且能够将所述混合室的泥水流入所述反应室内的机械搅拌器、位于所述反应室外周且其进水口设置于上端的导流室、位于所述导流室外周的分离室、设置于所述导流室下端出水口处的伞状板、设置于所述分离室上方的集水槽,所述伞状板的末端与所述混合室的侧壁之间具有回流泥渣通道,所述集水槽与清水出口连接,所述混合室的下方设置有泥浆出口。该泥水分离装置使更方便实现泥水的分离和水质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水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清淤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泥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鱼塘、水池、河道、水库等在运营过程中,底部会淤积大量的泥浆,目前清淤大多采用放空水进行机械清淤。而采用常规技术和工艺的工程量较大,费时、费力、费钱,对水质影响较大,然而最为致命的是由于水质的变化,水生生物将会大面积死亡。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清淤过程中泥水分离较为困难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泥水分离装置,该泥水分离装置使更方便实现泥水的分离和水质的保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包括与潜污泵出水口连接的进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下方的混合室、位于所述混合室上方的反应室、设置于所述混合室和所述反应室之间且能够将所述混合室的泥水流入所述反应室内的机械搅拌器、位于所述反应室外周且其进水口设置于上端的导流室、位于所述导流室外周的分离室、设置于所述导流室下端出水口处的伞状板、设置于所述分离室上方的集水槽,所述伞状板的末端与所述混合室的侧壁之间具有回流泥渣通道,所述集水槽与清水出口连接,所述混合室的下方设置有泥浆出口。优选地,还包括进水槽,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槽连接,所述进水槽位于所述混合室的上方,所述进水槽的底面开设有与所述混合室连接的布水孔。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水槽外周的集水池,所述集水槽的出水口高于所述集水池的进水口。优选地,所述集水池的高度低于所述集水槽的高度,所述集水槽的出水口设置于其上部侧壁处,所述集水池的出水口设置于其底部侧壁处。优选地,所述集水槽的底面具有与所述分离室连接的消波孔。优选地,所述导流室的外侧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延伸至所述伞状板的上方,所述导流板与所述伞状板之间具有开口。优选地,所述伞状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60°。优选地,所述泥浆出口处连接有排泥管路,所述排泥管路上设置有排泥阀门。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分离室连接的加药管。优选地,所述加药管沿竖直方向设置,其下端延伸至所述伞状板的上方,所述伞状板与所述加药管的下端之间具有间隙。本技术所提供的泥水分离装置,包括进水管、混合室、反应室、机械搅拌器、导流室、分离室、伞状板、集水槽,进水管与潜污泵的出水口连接,潜污泵提供动力。混合室位于进水管的出水口的下方,混合室的上方开口与进水管的出水口连接,泥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混合室。反应室位于混合室的上方,机械搅拌器设置于混合室和反应室之间,机械搅拌器能够将混合室的泥水流入反应室内,也就是说在机械搅拌器和水力的作用下,泥水流入反应室。导流室位于反应室的外周,导流室的进水口设置于上端,反应室的上端面为出水口,反应室的侧壁为导流室的内壁,反应室的水满后溢入导流室。伞状板设置于导流室下端出水口处,伞状板的上方为分离室,下方为混合室。伞状板的末端与混合室的侧壁之间具有回流泥渣通道,分离室位于导流室的外周,随着水位的升高,经过导流室清水进入分离室,泥浆在重力重用下流入混合室。集水槽设置于分离室的上方,集水槽与清水出口连接,清水进入集水槽,清水经过出水管直接排入相对应的水体。混合室的下方设置有泥浆出口,泥浆从泥浆出口排出。以此进行循环,对泥水进行分离。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不用抽干放空水,可以在生产中完成;水不用抽出,就可排出污泥;对水生生物影响很小;水质有所改善;可以装在船、车辆上直接进行清淤,安装使用简单,方便,质量轻捷,泥水分离效果较好,生产使用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泥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1-进水管、2-加药管、3-伞状板、4-进水槽、5-反应室、6-导流板、7-集水槽、8-分离室、9-回流泥渣通道、10-混合室、11-机械搅拌器、12-排泥管路、13-排泥阀门、14-导流室。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泥水分离装置,该泥水分离装置使更方便实现泥水的分离和水质的保护。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泥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泥水分离装置,包括与潜污泵出水口连接的进水管1、与进水管1的出水口连接且位于进水管1的出水口下方的混合室10、位于混合室10上方反应室5、设置于混合室10和反应室5之间且能够将混合室10的泥水流入反应室5内的机械搅拌器11、位于反应室5外周且其进水口设置于上端的导流室14、位于导流室14外周的分离室8、设置于导流室14下端出水口处且其底部与混合室10连接的伞状板3、设置于分离室8上方的集水槽7,集水槽7与清水出口连接,混合室10的下方设置有泥浆出口。上述结构中,泥水分离装置包括进水管1、混合室10、反应室5、机械搅拌器11、导流室14、分离室8、伞状板3、集水槽7,进水管1与潜污泵的出水口连接,潜污泵提供动力。混合室10位于进水管1的出水口的下方,混合室10的上方开口与进水管1的出水口连接,泥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混合室10。反应室5位于混合室10的上方,机械搅拌器11设置于混合室10和反应室5之间,机械搅拌器11能够将混合室10的泥水流入反应室5内,也就是说在机械搅拌器11和水力的作用下,泥水流入反应室5。导流室14位于反应室5的外周,导流室14的进水口设置于上端,反应室5的上端面为出水口,反应室5的侧壁为导流室14的内壁,反应室5的水满后溢入导流室14。伞状板3设置于导流室14下端出水口处,伞状板3的上方为分离室8,下方为混合室10。伞状板3的末端与混合室10的侧壁之间具有回流泥渣通道9,分离室8位于导流室14的外周,随着水位的升高,经过导流室14清水进入分离室8,泥浆在重力重用下流入混合室10。集水槽7设置于分离室8的上方,集水槽7与清水出口连接,清水进入集水槽7,清水经过出水管直接排入相对应的水体。混合室10的下方设置有泥浆出口,泥浆从泥浆出口排出。以此进行循环,对泥水进行分离。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不用抽干放空水,可以在生产中完成;水不用抽出,就可排出污泥;对水生生物影响很小;水质有所改善;可以装在船、车辆上直接进行清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潜污泵出水口连接的进水管(1)、与所述进水管(1)的出水口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水管(1)的出水口下方的混合室(10)、位于所述混合室(10)上方的反应室(5)、设置于所述混合室(10)和所述反应室(5)之间且能够将所述混合室(10)的泥水流入所述反应室(5)内的机械搅拌器(11)、位于所述反应室(5)外周且其进水口设置于上端的导流室(14)、位于所述导流室(14)外周的分离室(8)、设置于所述导流室(14)下端出水口处的伞状板(3)、设置于所述分离室(8)上方的集水槽(7),所述伞状板(3)的末端与所述混合室(10)的侧壁之间具有回流泥渣通道(9),所述集水槽(7)与清水出口连接,所述混合室(10)的下方设置有泥浆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潜污泵出水口连接的进水管(1)、与所述进水管(1)的出水口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水管(1)的出水口下方的混合室(10)、位于所述混合室(10)上方的反应室(5)、设置于所述混合室(10)和所述反应室(5)之间且能够将所述混合室(10)的泥水流入所述反应室(5)内的机械搅拌器(11)、位于所述反应室(5)外周且其进水口设置于上端的导流室(14)、位于所述导流室(14)外周的分离室(8)、设置于所述导流室(14)下端出水口处的伞状板(3)、设置于所述分离室(8)上方的集水槽(7),所述伞状板(3)的末端与所述混合室(10)的侧壁之间具有回流泥渣通道(9),所述集水槽(7)与清水出口连接,所述混合室(10)的下方设置有泥浆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槽(4),所述进水管(1)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槽(4)连接,所述进水槽(4)位于所述混合室(10)的上方,所述进水槽(4)的底面开设有与所述混合室(10)连接的布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水槽(7)外周的集水池,所述集水槽(7)的出水口高于所述集水池的进水口。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兵张新强祝鹏宁晋文张旭东吴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