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用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841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输用机械手,包括工作台和两对称转动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机械臂,所工作台上设有第一驱动组件,每个机械臂上分别设有弯曲臂和第一内滑轮,弯曲臂的端部设有抓取组件;抓取组件包括基板、弹性部件以及夹爪,基板安装在弯曲臂的端部,基板与夹爪通过多个弹性部件连接,相对设置的两夹爪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件的夹持区域,第一驱动组件上设有第一钢丝绳,第一钢丝绳绕过第一内滑轮,并依次从弯曲臂、基板穿过后与夹爪的中部连接。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钢丝绳收紧或放松,使得夹爪相对基板靠近或在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远离,以便夹紧或松开工件,并对夹紧的工件进行近距离运输,结构简单,能稳定夹持住工件,工作灵活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输用机械手
本技术涉及机械自动化
,具体涉及一种运输用机械手。
技术介绍
机械手是一种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于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可代替人进行繁重的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并且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此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等等领域。采用人工搬运工件,成本较高,运输效率较低,而现有的近距离运输工件的机械手设备,由于结构设计比较复杂,影响机械手运动的平稳性和使用精度,因此对工件夹持不够稳定,工件容易掉落或被夹伤。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运输用机械手,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转动安装有两对称设置的机械臂,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第一驱动组件,每个所述机械臂上分别设有弯曲臂和第一内滑轮,所述弯曲臂的端部设有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包括基板、弹性部件以及夹爪,所述基板安装在弯曲臂的端部,所述基板与夹爪通过多个弹性部件连接,相对设置的两所述夹爪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件的夹持区域,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设有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输用机械手,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转动安装有两对称设置的机械臂(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第一驱动组件(3),每个所述机械臂(2)上分别设有弯曲臂(4)和第一内滑轮(5),所述弯曲臂(4)的端部设有抓取组件(6);所述抓取组件(6)包括基板(61)、弹性部件(62)以及夹爪(63),所述基板(61)安装在弯曲臂(4)的端部,所述基板(61)与夹爪(63)通过多个弹性部件(62)连接,相对设置的两所述夹爪(63)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件的夹持区域,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上设有第一钢丝绳(7),所述第一钢丝绳(7)绕过第一内滑轮(5),并依次从弯曲臂(4)、基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输用机械手,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转动安装有两对称设置的机械臂(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第一驱动组件(3),每个所述机械臂(2)上分别设有弯曲臂(4)和第一内滑轮(5),所述弯曲臂(4)的端部设有抓取组件(6);所述抓取组件(6)包括基板(61)、弹性部件(62)以及夹爪(63),所述基板(61)安装在弯曲臂(4)的端部,所述基板(61)与夹爪(63)通过多个弹性部件(62)连接,相对设置的两所述夹爪(63)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件的夹持区域,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上设有第一钢丝绳(7),所述第一钢丝绳(7)绕过第一内滑轮(5),并依次从弯曲臂(4)、基板(61)穿过后与夹爪(63)的中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还设有第二驱动组件(9),所述机械臂(2)上还设有第一束线环(10)、第一外滑轮(11),所述第二驱动组件(9)上设有第二钢丝绳(12),所述第二钢丝绳(12)依次绕过第一束线环(10)、第一外滑轮(11)后,沿着弯曲臂(4)的延伸方向与夹爪(63)的侧边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臂(4)上设有第二内滑轮(8),所述弯曲臂(4)上贯通设有第一导向通道(41),所述基板(61)上贯通设有与第一导向通道(41)连通的第二导向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英伟詹培根贺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莱尔发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