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钩连挂间隙测量量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653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钩连挂间隙测量量规,包括:面板;第一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和插入部,其插入部可插入钩头,与车钩钩舌连挂,其主体部上设置有第一刻度标识;第二连接件,与面板一体设置,可与车钩连挂杆连挂,第二连接件上朝向第一连接件一侧设置有第二刻度标识;第一连接件与钩舌连挂,第二连接件与连挂杆连挂后,第一连接件上第一刻度标识与第二连接件上刻度配合读数。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第二连接件与面板为一体式加工成焊接面板组成,焊接面板组成作为固定卡尺,连挂杆作为游标,简化测量原理,将影响测量的组成部件减少为焊接面板组成和第一连接件两件部件,减小误差累积,提高测量精度。部件减少后,量规整体重量减轻,更便携,安装过程也可得到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钩连挂间隙测量量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车钩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测量车钩连挂间隙用量规。
技术介绍
连挂间隙的准确测量能够直接有效地对车钩状态进行跟踪,间接地提高车钩连挂的可靠性,保证铁路车辆的安全运行。校准量规是用于测量车钩连挂间隙的测量工具,作为车钩连挂间隙的测量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有的车钩间隙测量装置,多为钩舌、连挂杆、主轴、面板组成等零部件的组装体。通过后拉主轴的方式,测量间隙。虽然量规各部件加工精度较高,但钩舌、连挂杆、主轴、连挂杆销轴以及连挂面板等部件配合后的误差累积却无法避免。因此,测量精度也受到影响。例如,专利CN106595434A公开了一种车钩间隙测量仪,包括底板、安装座、座盖板、侧盖板、螺杆轴、芯轴、活动臂等部件结构。结构复杂,部件多,测量精度有限。目前,量规测量精度的提高只能通过不断提高部件加工精度来满足。这种模式下,生产难度大、废品率高、生产周期长、且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车钩间隙测量装置部件多、结构复杂、测量精度低的问题,简化车钩检测两侧量规的结构,减少量规部件,并提高测量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钩连挂间隙测量量规,用于测量第一车钩与第二车钩连挂间隙,包括:面板;第一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和插入部,其插入部可插入钩头,与车钩钩舌连挂,其主体部上设置有第一刻度标识;第二连接件,与面板一体设置,可与车钩连挂杆连挂,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朝向第一连接件一侧设置有第二刻度标识;所述第一连接件与钩舌连挂,第二连接件与连挂杆连挂后,第一连接件上第一刻度标识与第二连接件上刻度配合读数。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主体,在主体上设置第一夹块,沿与第一连接件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与第一夹块间隔设置有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形成插入槽,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主体部可插入所述插入槽。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上的刻度位于所述第一夹块或第二夹块上。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进一步包括锁紧杆;所述锁紧杆设置于第一连接件主体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锁紧槽,所述锁紧杆可插入安装在锁紧槽内。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杆上末端安装有锁紧手柄,所述锁紧手柄与锁紧杆之间螺纹配合。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包括与车钩钩头凸锥侧配合的凹锥结构,以及与车钩钩头凹锥侧配合的凸锥结构。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包括第一板体端和第二板体端;所述凹锥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端的一段可与钩头凸锥侧配合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二板体端包括一可与钩头凹锥侧配合的开孔,所述凸锥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开孔朝向钩头内部的一侧的边缘设置有可与钩头凹锥配合的凸缘。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插入部的末端设置有连挂块,用于与钩舌连挂。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与车钩连挂杆配合连挂的虎口槽。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上设置有把手。较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车钩间隙测量量规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二连接件与面板为一体式加工成焊接面板组成,焊接面板组成作为固定卡尺,连挂杆作为游标,简化测量原理,将影响测量的组成部件减少为焊接面板组成和第一连接件两件部件,减小误差累积,提高测量精度。部件减少后,量规整体重量减轻,更便携,安装过程也可得到简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钩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测量量规面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测量量规第一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测量量规第二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测量量规面板和第二连接件配合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测量量规整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刻度部分放大图;图8本专利技术为测量量规与车钩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本专利技术为测量量规与车钩安装结构示意图;以上个图中:1-面板,101-安装孔,102-把手,103-第一板体端,104-第二板体端,105-凹锥结构,106-凸锥结构;2-第一连接件,201-主体部,202-插入部,203-连挂块,204-锁紧杆,205-锁紧手柄,206-第一刻度标识;3-第二连接件,301-虎口槽,302-第一夹块,303-第二夹块,304-第二刻度标识,305-主板,306-锁紧块;4-钩头,401-连挂面,402-连挂杆,403-凸锥,404-凹锥。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不用于暗指相对重要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钩连挂间隙测量量规,用于测量第一车钩与第二车钩连挂后的间隙。首先介绍车钩的结构,以说明测量量规的应用背景。参考图1,车钩是轨道车辆车间连挂的重要部件,相邻车辆之间通过钩头实现连挂。钩头4结构参考图1,包括连挂面401、连挂杆402和钩舌(位于钩头内部,图中不可见)。图示钩头左侧连挂杆伸出一侧设置有相对连挂面401外侧凸出的结构,为车钩凸锥403,右侧钩头孔设置有相对向连挂面内侧凸出的结构,为车钩凹锥404。车钩连挂时,第一车钩的连挂杆与第二车钩的钩舌连挂,第二车钩的连挂杆与第一车钩的钩舌连挂,完成车钩连挂。车钩连挂间隙测量量规,包括:面板1,结构参考图2;第一连接件2,结构参考图3,包括主体部201和插入部202,其插入部202可插入钩头,与车钩钩舌连挂,其主体部201上设置有第一刻度标识206;本实施例中,第一刻度标识206为游标刻度;第二连接件3,结构参考图4,与面板1一体设置,可与车钩连挂杆连挂,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朝向第一连接件一侧设置有第二刻度标识304;本实施例中,第二刻度标识304为固定刻度;参考图7,第一连接件2与钩舌连挂,第二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钩连挂间隙测量量规,其特征在于,包括:/n面板;/n第一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和插入部,其插入部可插入钩头,与车钩钩舌连挂,其主体部上设置有第一刻度标识;/n第二连接件,与面板一体设置,可与车钩连挂杆连挂,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朝向第一连接件一侧设置有第二刻度标识;/n所述第一连接件与钩舌连挂,第二连接件与连挂杆连挂后,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刻度标识与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二刻度标识配合读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钩连挂间隙测量量规,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板;
第一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和插入部,其插入部可插入钩头,与车钩钩舌连挂,其主体部上设置有第一刻度标识;
第二连接件,与面板一体设置,可与车钩连挂杆连挂,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朝向第一连接件一侧设置有第二刻度标识;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钩舌连挂,第二连接件与连挂杆连挂后,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刻度标识与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二刻度标识配合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连挂间隙测量量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主体,在主体上设置第一夹块,沿与第一连接件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与第一夹块间隔设置有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形成插入槽,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主体部可插入所述插入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钩连挂间隙测量量规,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二刻度标识位于所述第一夹块或第二夹块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连挂间隙测量量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进一步包括锁紧杆;所述锁紧杆设置于第一连接件主体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锁紧槽,所述锁紧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段书华葛杰任帅徐兆亭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