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盐米曲霉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1721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盐米曲霉及其应用。所述的耐盐米曲霉保藏名称为米曲霉TN‑37,已于2019年12月19日,保藏至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分类命名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1067;米曲霉TN‑37单独应用于酱油渣的生物处理,或与德巴利汉逊酵母、海洋酵母混合应用于酱油渣的生物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耐盐米曲霉,具有良好的耐盐性和产酶特性,其对酱油渣进行生物处理,能够有快速消除异味,同时改善酱油渣中胞外酶的种类,提高酱油渣的酶活性,将处理后的酱油渣添加到饲料中,可以有效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盐米曲霉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耐盐米曲霉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酱油渣又称酱油渣,是制作酱油后的残渣,其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约为25%,粗脂肪9.7%、粗纤维13.5%、灰分10.5%,其中食盐含量较高,约10%,有的高达25%,还含有丰富的异黄酮及高生物活性物质等(阎杰,宋光泉,值得开发的“废物”一酱油渣,中国调味品,2006年10月,10:14-17)。但是酱油渣水分含量大,极易腐败变质,长途运输困难,常常怪味扰民。正常生产的企业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废渣,需要立刻处理,否则环境污染极其严重,特别是夏季,处理不及时会产生强烈刺鼻的酸臭味,熏得周围的居民头晕、恶心。生产厂家常以低价售给农民作搭配饲料利用,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没有处理的酱油渣动物适口性差,其中食盐含量较高,长期饲喂酱油渣或一次喂量过多,极易引起食盐中毒,轻者进食锐减、体重减轻,重则动物死亡。因此,酱油渣不宜直接作为动物饲料直接应用。对于酱油渣的处理,通过烘干或进一步提取活性物质的方法,成本高,投入大,收益相对较小,还容易造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盐米曲霉,其特征在于:该菌株的保藏名称为米曲霉TN-37,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9106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盐米曲霉,其特征在于:该菌株的保藏名称为米曲霉TN-37,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9106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盐米曲霉,其特征在于:该菌株的ITS序列如SEQIDNO.1-SEQIDNo.6所示。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盐米曲霉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米曲霉TN-37单独应用于酱油渣的生物处理。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盐米曲霉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米曲霉TN-37与德巴利汉逊酵母、海洋酵母混合应用于酱油渣的生物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凯李洪涛晁伯成高嘉慧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巧媳妇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