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培养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21581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培养方法及其应用,黄蓝状菌株(Talaromyces flavus)TF‑08,于2020年3月2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98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能够有效抑制水稻立枯丝核菌、大麦赤霉病菌、草莓炭疽病菌、莴苣菌核病菌、甜瓜蔓枯病菌等病菌的生长,可以有效防止植物病害,并且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和其在土壤中的累积,对于防止环境污染极为重要,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草莓、黄瓜、小麦等作物的质量与产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和生物防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近几十年来,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于保障粮食增产稳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化学化肥、农药的长期不合理使用,严重威胁了环境和农产品安全。因此,寻找经济高效、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业新方法、新技术是解决当前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危机的迫切需求。而充分利用和发挥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对农作物的促生和抗病虫功能,对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能力,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目前,控制植物病害的一般方法是使用化学农药,然而,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降低化学药剂的防病效果,同时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会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同时也带来了耐药性、抗药性、杀灭有益微生物、污染环境、蔬果残留药物等方面负面影响。生物防治是控制植物病害的一种新途径,它主要是利用生防菌与植物病原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尚未发现黄蓝状菌株TF-08对试验植株、叶片、花、果实有药害现象,对植物的生长、生产和食用是安全可靠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化学农药防治所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病害发生严重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培养方法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黄色篮状菌TF-08的10倍稀释液防治高于或相当于化学药剂的防治。在草莓苗、黄瓜苗、小麦苗等植物上TF-08菌株定殖力强,有利于植物苗的存活率,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及其在土壤中的累积,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提高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黄蓝状菌株(Talaromycesflavus)TF-08,于2020年3月2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GDMCCNO:60983。所述菌株的形状特征:可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分生孢子梗呈现扫帚状,2轮分枝,梗基2~4个,轮生,其上轮生2~6个瓶梗,顶端着生长链状串生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现椭圆形,大小3~3.5μm*2~3μm;子囊壳呈球形,大小为237~352μm;子囊球形,大小为8.1~9.6μm,内含8个子囊孢子。一种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的培养方法,将所述TF-08菌株接种于培养基,15-35℃培养3-10天。作为优选,所述培养基选自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查氏培养基CA、燕麦片琼脂培养基OA、淀粉琼脂培养基SA或酵母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DA中的一种。作为优选,对黄蓝状菌株(Talaromycesflavus)TF-08进行ITS序列测定以及菌株β-tubulin序列测定。作为优选,ITS序列测定:以菌株的DNA为模板,ITS1为:5′-tccgtaggtgaacctgcgg-3′(SEQIDNo:1)和ITS4为:5′-tcctccgcttattgatatgc-3′(SEQIDNo:2),进行ITS-PCR扩增,扩增产物用试剂盒进行回收,将回收片段与pGEMTeasy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挑取阳性克隆送外协测序,所得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和分析;菌株β-tubulin序列测定:以菌株的DNA为模板,采用真菌通用引物T1:5′-aacatgcgtgagattgtaagt-3′(SEQIDNo:3)和T224:5′-gagggaacgacggagaaggtgg-3′(SEQIDNo:4)对TF-08基因组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试剂盒进行回收,将回收片段与pGEMTeasy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挑取阳性克隆送外协测序,所得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和分析。一种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的应用,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作为优选,用于草莓炭疽病的防治。作为优选,用于黄瓜白粉病的防治。作为优选,用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能够有效抑制水稻立枯丝核菌、大麦赤霉病菌、草莓炭疽病菌、莴苣菌核病菌、甜瓜蔓枯病菌等病菌的生长,可以有效防止植物病害,并且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和其在土壤中的累积,对于防止环境污染极为重要,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草莓、黄瓜、小麦等作物的质量与产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菌株TF-08的生长状态图。图2是菌株TF-08菌丝缠绕在草莓炭疽菌的菌丝上。图3是菌株TF-08pCAMBIA1300::HPH载体构建图。图4是菌株TF-08pCAMBIA1300::HPH::GFP载体构建图。图5是菌株TF-08pCAMBIA1300::HPH::RFP载体构建图。图6是菌株TF-08对不同病菌的抑制率。图7是不同温度下菌株TF-08对两种病菌的抑制率影响。图8是光照对菌株TF-08生长的影响。图9是菌株TF-08的系统发育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所用的质粒与菌株,包括p1300HPH(pCAMBIA1300::HPH)、pBIN、pUC-RFP、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DHSa菌株、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菌株AGL1感受态、稻瘟病菌菌株(标准菌株Guy11)、草莓炭疽病菌、水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miKihn)、水稻稻瘟病菌、大麦赤霉病菌、草莓炭疽病菌、草莓灰霉病菌、茄子棒孢病菌、莴苣菌核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甜瓜蔓枯病菌、甜瓜蔓割病菌、茭白胡麻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等,保存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实验室存储库中。本专利技术中TF-08菌液在应用时,按10克TF-08菌株,100克水来配制TF-08菌液。本专利技术中的TF-08发酵液是通过常规的工艺制得的。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黄蓝状菌株(Talaromycesflavus)TF-08,于2020年3月2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GDMCCNO:60983。(1)供试质粒及菌株:先准备好相关质粒和菌株,包括p1300HPH(pCAMBIA1300::HPH)、pBIN、pUC-RFP、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DHSa菌株、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菌株AGL1感受态、稻瘟病菌菌株(标准菌株Guy11)、草莓炭疽病菌、水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miKihn)、水稻稻瘟病菌、大麦赤霉病菌、草莓炭疽病菌、草莓灰霉病菌、茄子棒孢病菌、莴苣菌核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甜瓜蔓枯病菌、甜瓜蔓割病菌、茭白胡麻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其特征在于,黄蓝状菌株(Talaromyces flavus)TF-08,于2020年3月2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98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其特征在于,黄蓝状菌株(Talaromycesflavus)TF-08,于2020年3月2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GDMCCNO:6098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的形状特征:可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分生孢子梗呈现扫帚状,2轮分枝,梗基2~4个,轮生,其上轮生2~6个瓶梗,顶端着生长链状串生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现椭圆形,大小3~3.5μm*2~3μm;子囊壳呈球形,大小为237~352μm;子囊球形,大小为8.1~9.6μm,内含8个子囊孢子。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TF-08菌株接种于培养基,15-35℃培养3-10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选自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查氏培养基CA、燕麦片琼脂培养基OA、淀粉琼脂培养基SA或酵母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DA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黄蓝状菌株(Talaromycesflavus)TF-08进行ITS序列测定以及菌株β-tubulin序列测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物防治型菌株TF-08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雪琴柴荣耀张震王教瑜王艳丽邱海萍郝中娜孙国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