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75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包括电机外壳、减速器外壳、转子、固接在电机外壳的内壁上的定子、转动连接在减速器外壳内的减速齿轮、固接在转子一端的并与减速齿轮啮合的输出齿轮、位于电机外壳内的第一冷却油道、位于减速器外壳内的并与第一冷却油道连通的第二冷却油道、位于减速器外壳上的用于给第一冷却油道输油的进油口、位于电机外壳上的用于将第二冷却油道内的油排出的出油口、连接在进油口上的进油管、连接在出油口上的回油管、位于进油管和回油管之间的油泵、位于回油管上的用于给回油管内的油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用于控制冷却装置和油泵功率的调节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散热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
,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是新能源汽车中的核心部件。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的散热差。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6884737U,名称: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包括壳体和电机,电机轴贯穿前端盖,中间支撑架设置在前端盖;主动轮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前端盖上,主动轮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中间支撑架上,主动轮与电机轴通过花键连接;中间齿轮轴具有齿轮,中间齿轮轴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轴承安装在壳体,中间齿轮轴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轴承安装在前端盖,与主动轮相啮合的高速级从动轮套设在中间齿轮轴上;差速器的外壳的第一端通过第五轴承安装在壳体,差速器的外壳的第二端通过第六轴承安装在前端盖;差速器的外壳上设置有与齿轮相啮合的输出轮。该专利技术虽然体积小,但是散热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散热差的缺点,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散热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外壳、固接在电机外壳一端的减速器外壳、转动连接在电机外壳内的转子、固接在电机外壳的内壁上的定子、转动连接在减速器外壳内的减速齿轮、固接在转子一端的并与减速齿轮啮合的输出齿轮、位于电机外壳内的第一冷却油道、位于减速器外壳内的并与第一冷却油道连通的第二冷却油道、位于减速器外壳上的用于给第一冷却油道输油的进油口、位于电机外壳上的用于将第二冷却油道内的油排出的出油口、连接在进油口上的进油管、连接在出油口上的回油管、位于进油管和回油管之间的油泵、位于回油管上的用于给回油管内的油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用于控制冷却装置和油泵功率的调节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外壳、固接在电机外壳一端的减速器外壳、转动连接在电机外壳内的转子、固接在电机外壳的内壁上的定子、转动连接在减速器外壳内的减速齿轮、固接在转子一端的并与减速齿轮啮合的输出齿轮、位于电机外壳内的第一冷却油道、位于减速器外壳内的并与第一冷却油道连通的第二冷却油道、位于减速器外壳上的用于给第一冷却油道输油的进油口、位于电机外壳上的用于将第二冷却油道内的油排出的出油口、连接在进油口上的进油管、连接在出油口上的回油管、位于进油管和回油管之间的油泵、位于回油管上的用于给回油管内的油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用于控制冷却装置和油泵功率的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减速器外壳内的转轴、套设在转轴上的衬套、位于转轴内的滑槽、位于减速器外壳内的第二滑槽、位于第二滑槽远离滑槽一端的呈圆台形的腔体、滑动轴、位于腔体内的并与滑动轴固接的堵塞块、用于驱动堵塞块朝向第二滑槽运动从而堵塞第二冷却油道的弹簧、用于测量弹簧拉力的拉力感应器、位于滑动轴上的呈螺旋状的导向槽、位于转轴上的转轴长孔、固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勇胡静
申请(专利权)人:铜车马动力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