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中间轴制动器回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97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中间轴制动器回位机构,涉及传动变速行走系统技术领域,其包括中间轴、变速箱前壳和制动器壳体;制动器壳体与变速箱前壳连接,且制动器壳体内密封活动插装有活塞;中间轴的端部穿过变速箱前壳并延伸至制动器壳体内,且中间轴穿出变速箱前壳的部分间隔设置有若干钢片,每相邻的两钢片之间设置有摩擦片,还包括若干回复弹簧;活塞外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与回复弹簧一一对应的弹簧座,回复弹簧的一端与对应的弹簧座连接,回复弹簧的另一端与变速箱前壳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中间轴制动器回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传动变速行走系统
,具体来讲是一种新型中间轴制动器回位机构。
技术介绍
参见图1所示,现有的中间轴制动器包括中间轴6、变速箱前壳7和制动器壳体1;制动器壳体1与变速箱前壳7连接,且制动器壳体1内密封活动插装有活塞2;中间轴6的端部穿过变速箱前壳7并延伸至制动器壳体1内,且中间轴6穿出变速箱前壳7的部分间隔设置有若干钢片4,每相邻的两钢片4之间设置有摩擦片5。活塞朝向中间轴6的一侧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钢球82;中间轴6的端部设置有底座8,底座8内滑动设置有衬套81,该衬套81的一端通过一根回复弹簧3与底座8连接,衬套81的另一端抵持于钢球82。该中间轴制动器的工作原理为:当中间轴制动器制动完毕,开始排气并解除制动力,活塞2会在回复弹簧3提供的弹簧力作用下,加快制动器排气泄压过程,活塞2由制动位置回到初始位置,制动器排气过程结束,制动力完全解除。该所需要的零件数量多,结构复杂,所需要的制造成本高,同时,采用单弹簧活塞回位的设计,弹簧回位力在活塞上分布不均匀,容易造成活塞倾斜,进而影响制动器排气时间;另外,在活塞长时间运动中,弹簧回位力分布不均匀也会影响活塞密封圈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中间轴制动器回位机构,使用该机构,能在减少零件数量、制造成本、节省布置空间的条件下,保证缩短制动器排气时间,快速解除制动力;同时还能保证活塞长时间使用的可靠性。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中间轴制动器回位机构,包括中间轴、变速箱前壳和制动器壳体;所述制动器壳体与变速箱前壳连接,且制动器壳体内密封活动插装有活塞;所述中间轴的端部穿过变速箱前壳并延伸至制动器壳体内,且中间轴穿出变速箱前壳的部分间隔设置有若干钢片,每相邻的两钢片之间设置有摩擦片,还包括若干回复弹簧;所述活塞外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与回复弹簧一一对应的弹簧座,所述回复弹簧的一端与对应的弹簧座连接,回复弹簧的另一端与变速箱前壳连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摩擦片随中间轴转动,所述钢片不随中间轴转动。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摩擦片和钢片均为环形结构,所述摩擦片的内圆面设置有与中间轴相适配的花键;所述钢片的外圆面设置有若干限位卡块,所述制动器壳体的安装端面沿周向设置有与限位卡块相适配的限位卡槽。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回复弹簧设有三个,沿活塞周向均匀间隔设置。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制动器壳体的安装端面沿周向设置有与弹簧座相适配的导向槽。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制动器壳体的安装端面沿周向设置有若干固定螺栓孔。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制动器壳体上设置有气口。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活塞与制动器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簧座设置有与回复弹簧一一对应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变速箱前壳设置有与回复弹簧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回复弹簧的一端安装在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内,回复弹簧的另一端安装在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内。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变速箱前壳设置有油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能在减少零件数量、制造成本、节省布置空间的条件下,保证缩短制动器排气时间,快速解除制动力;同时还能保证活塞长时间使用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现有的中间轴制动器总成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新型中间轴制动器回位机构总成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新型中间轴制动器回位机构总成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制动器壳体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制动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制动器壳体;11-限位卡槽;12-导向槽;13-气口;14-固定螺栓孔;2-活塞;21-密封圈;22-弹簧座;23-第一安装孔;3-回复弹簧;4-钢片;41-限位卡块;5-摩擦片;51-花键;6-中间轴;7-变速箱前壳;71-第二安装孔;72-油道;8-底座;81-衬套;82-钢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见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中间轴制动器回位机构,包括中间轴6、变速箱前壳7和制动器壳体1;制动器壳体1与变速箱前壳7连接,且制动器壳体1内密封活动插装有活塞2;中间轴6的端部穿过变速箱前壳7并延伸至制动器壳体1内,且中间轴6穿出变速箱前壳7的部分间隔设置有若干钢片4,每相邻的两钢片4之间设置有摩擦片5,具体的,摩擦片5随中间轴6转动,钢片4不随中间轴6转动。摩擦片5和钢片4均为环形结构,摩擦片5的内圆面设置有与中间轴6相适配的花键51;钢片4的外圆面设置有若干限位卡块41,制动器壳体1的安装端面沿周向设置有与限位卡块41相适配的限位卡槽11。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片钢片4和两片摩擦片5。参见图2和图4所示,新型中间轴制动器回位机构还包括若干回复弹簧3;本实施例中,回复弹簧3设有三个,沿活塞2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活塞2外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与回复弹簧3一一对应的弹簧座22,回复弹簧3的一端与对应的弹簧座22连接,回复弹簧3的另一端与变速箱前壳7连接。具体的,活塞2与制动器壳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1。弹簧座22设置有与回复弹簧3一一对应的第一安装孔23;变速箱前壳7设置有与回复弹簧3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孔71;回复弹簧3的一端安装在对应的第一安装孔23内,回复弹簧3的另一端安装在对应的第二安装孔71内,回复弹簧3在活塞2的预压紧力作用而安装在第一安装孔23内。变速箱前壳7还设置有油道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中间轴制动器回位机构,包括中间轴(6)、变速箱前壳(7)和制动器壳体(1);所述制动器壳体(1)与变速箱前壳(7)连接,且制动器壳体(1)内密封活动插装有活塞(2);所述中间轴(6)的端部穿过变速箱前壳(7)并延伸至制动器壳体(1)内,且中间轴(6)穿出变速箱前壳(7)的部分间隔设置有若干钢片(4),每相邻的两钢片(4)之间设置有摩擦片(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回复弹簧(3);所述活塞外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与回复弹簧(3)一一对应的弹簧座(22),所述回复弹簧(3)的一端与对应的弹簧座(22)连接,回复弹簧(3)的另一端与变速箱前壳(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中间轴制动器回位机构,包括中间轴(6)、变速箱前壳(7)和制动器壳体(1);所述制动器壳体(1)与变速箱前壳(7)连接,且制动器壳体(1)内密封活动插装有活塞(2);所述中间轴(6)的端部穿过变速箱前壳(7)并延伸至制动器壳体(1)内,且中间轴(6)穿出变速箱前壳(7)的部分间隔设置有若干钢片(4),每相邻的两钢片(4)之间设置有摩擦片(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回复弹簧(3);所述活塞外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与回复弹簧(3)一一对应的弹簧座(22),所述回复弹簧(3)的一端与对应的弹簧座(22)连接,回复弹簧(3)的另一端与变速箱前壳(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间轴制动器回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5)随中间轴(6)转动,所述钢片(4)不随中间轴(6)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中间轴制动器回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5)和钢片(4)均为环形结构,所述摩擦片(5)的内圆面设置有与中间轴(6)相适配的花键(51);所述钢片(4)的外圆面设置有若干限位卡块(41),所述制动器壳体(1)的安装端面沿周向设置有与限位卡块(41)相适配的限位卡槽(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间轴制动器回位机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光伟刘春立陶诗浩连威郭剑杨健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