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中心水沟液压自行式移动支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888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中心水沟液压自行式移动支模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行走提升系统、立架系统和模板系统;所述行走提升系统包括轨道一和轨道二,轨道一和轨道二上各设有一抱轨器装配体,抱轨器装配体连接行走油缸,轨道一和轨道二上架设有泵站底座梁,泵站底座梁上设有中心沟支模泵站,还包括提升油缸,提升油缸的底端连接模板系统;所述提升系统设于立架系统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液压控制的方式,进行装置的行走和提升,操作方便,模板的整体设计可避免传统施工中多次模板拼装的工作量和操作误差,施工效率高,可一次性浇筑成型且成本较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中心水沟液压自行式移动支模架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隧道中心水沟液压自行式移动支模架。
技术介绍
传统的隧道中心水沟施工,由于工法无统一规定,施工方法繁多。但这些施工方法和施工设施大多存在缺点,主要缺点如下:一、传统隧道中心水沟模板施工,多为钢模板拼接或木模板施工,如果模板拼接位加固不到位,轻则错台,重则爆模。这对整体施工线型会产生较大影响,后期处理费工费时。采用传统拼接模板施工时,还会受隧道中心水沟净宽的影响,约束施工人员的活动范围,支撑加固时相对比较困难。二、传统模板每施工一次就需拆装一次,长时间反复拆装会使各装置之间的连接部位变形损坏。加之长期施工,模板肋板处会粘附一定的混凝土,模板自重与粘附混凝土重量对模板拆卸及搬运造成极大困难,需使用大型施工设备进行辅助吊装,产生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并且大型设备在吊装过程中会给模板增加额外应力使其变形受损。此外,每次施工后拆卸的模板堆集,对隧道内行走车辆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并对隧道内文明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三、传统模板在拼装过程中,每次在原有预留水沟侧壁植入钢筋时均需进行定位,过程中会有钻孔、植入钢筋、挂线、外露钢筋多余部分切除等工序,会造成增加了各类人工、设备的投入高。综上所述:传统的隧道中心水沟的施工大致会存在加固支撑费时费力,模板一体性不好,劳动强度大,外观质量差,难以文明施工和投入成本高等缺点。对传统的隧道中心水沟施工的缺点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上述问题的存在均是由于传统的施工装置本身存在缺陷,使得这些施工装置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施工现场及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的要求而造成的。所以,针对该问题,在隧道中心沟的施工领域,迫切需要一种新型隧道中心水沟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中心水沟液压自行式移动支模架。本技术的行走及提升均采用液压进行,操作容易;模板采用整块的定型钢模,避免了模板拼装的工作量和操作误差;还具有可一次性浇筑和施工效率高的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隧道中心水沟液压自行式移动支模架,包括行走提升系统、立架系统和模板系统;所述行走提升系统包括轨道一和轨道二,轨道一和轨道二上各设有一抱轨器装配体,抱轨器装配体连接行走油缸,轨道一和轨道二上架设有泵站底座梁,泵站底座梁上设有中心沟支模泵站,还包括提升油缸,提升油缸的底端连接模板系统;所述提升系统设于立架系统上。前述的隧道中心水沟液压自行式移动支模架中,所述模板系统包括一组撑杆三,撑杆三的头端均连接一内侧模板,撑杆三的尾端均连接另一内侧模板,两内侧模板分别通过一组内外模连接与一外侧模板连接。前述的隧道中心水沟液压自行式移动支模架中,所述两个内侧模板的内侧分别活动连接撑杆一和撑杆二,撑杆一、撑杆二的一端头和提升油缸连接。前述的隧道中心水沟液压自行式移动支模架中,所述撑杆三、撑杆一和撑杆二均分别铰接连接杆座的头端,连接杆座的尾端与内侧模板连接。前述的隧道中心水沟液压自行式移动支模架中,所述立架系统包括分别设于轨道一和轨道二上的带轮立柱装配体,两个带轮立柱装配体之间通过横梁和连接梁连接。前述的隧道中心水沟液压自行式移动支模架中,所述横梁上设有竖油缸耳座,竖油缸耳座连接提升油缸。前述的隧道中心水沟液压自行式移动支模架中,所述轨道一和轨道二上各设有两个通过螺栓连接的行走轨道刹车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中心水沟液压自行式移动支模架及模板系统,隧道中心水沟液压自行式移动支模由液压电控系统控制行走及提升模板,遥控器操作,不需专业的技术工人操作,也不再需要其它机械设备辅助,就能完成施工。2、本技术采用整块定型钢模,避免了传统施工中多次模板拼装的工作量和操作误差。3、较传统的施工方法,本技术的液压自行方式和模板的整体式模板,施工时可以做到保质保量,施工效率高。4、本技术的模板是整体的,浇筑隧道中心水沟时不仅混凝土质量好、美观且混凝土可一次性浇筑成型。5、本技术的施工过程中,模板拼装方便,无需钻孔、植入钢筋、挂线、外露钢筋多余部分切除等工序,可降低该方案的人工、设备投入,从而降低成本。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通过液压控制的方式,进行装置的行走和提升,操作方便,模板的整体设计可避免传统施工中多次模板拼装的工作量和操作误差,施工效率高,可一次性浇筑成型且成本较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范围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范围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竖油缸耳座及其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撑杆三收缩时安装或拆卸内侧模板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8是两个行车轨道刹车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9是行车轨道刹车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内外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撑杆一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抱轨器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抱轨器装配体在轨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5是带轮立柱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局部范围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7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轨道一,2-轨道二,3-抱轨器装配体,4-行走油缸,5-泵站底座梁,6-中心沟支模泵站,7-提升油缸,8-撑杆三,9-内侧模板,10-内外模连接,11-外侧模板,12-撑杆一,13-撑杆二,14-连接杆座,15-横梁,16-连接梁,17-竖油缸耳座,18-带轮立柱装配体,19-行走轨道刹车板,20-抱轨器,21-卡轨机构,22-轴,23-止退板,24-立柱,25-轨道行走轮,26-轨道行走轮轴,27-轮轴中间衬套,28-轮轴两端衬套,29-连接板,30-中心沟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隧道中心水沟液压自行式移动支模架,构成如图1-17所示,包括行走提升系统、立架系统和模板系统;所述行走提升系统包括轨道一1和轨道二2,轨道一1和轨道二2上各设有一抱轨器装配体3,抱轨器装配体3连接行走油缸4,轨道一1和轨道二2上架设有泵站底座梁5,泵站底座梁5上设有中心沟支模泵站6,还包括提升油缸7,提升油缸7的底端连接模板系统;所述提升系统设于立架系统上。其中提升油缸7设置有两个。中心沟支模泵站6是能提供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液压动力的装置。中心沟支模泵站6为提升油缸7行走油缸4提供动力。行走油缸4通过抱轨器装配体3在轨道上固定,用于推行立架系统在轨道一1和轨道二2上运动。提升油缸7可提升模板系统。抱轨器装配体3包括抱轨器20、卡轨机构21、轴22和止退板23等结构。所述模板系统包括一组撑杆三8,撑杆三8的头端均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中心水沟液压自行式移动支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提升系统、立架系统和模板系统;所述行走提升系统包括轨道一(1)和轨道二(2),轨道一(1)和轨道二(2)上各设有一抱轨器装配体(3),抱轨器装配体(3)连接行走油缸(4),轨道一(1)和轨道二(2)上架设有泵站底座梁(5),泵站底座梁(5)上设有中心沟支模泵站(6),还包括提升油缸(7),提升油缸(7)的底端连接模板系统;所述提升系统设于立架系统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中心水沟液压自行式移动支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提升系统、立架系统和模板系统;所述行走提升系统包括轨道一(1)和轨道二(2),轨道一(1)和轨道二(2)上各设有一抱轨器装配体(3),抱轨器装配体(3)连接行走油缸(4),轨道一(1)和轨道二(2)上架设有泵站底座梁(5),泵站底座梁(5)上设有中心沟支模泵站(6),还包括提升油缸(7),提升油缸(7)的底端连接模板系统;所述提升系统设于立架系统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中心水沟液压自行式移动支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系统包括一组撑杆三(8),撑杆三(8)的头端均连接一内侧模板(9),撑杆三(8)的尾端均连接另一内侧模板(9),两内侧模板(9)分别通过一组内外模连接(10)与一外侧模板(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中心水沟液压自行式移动支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内侧模板(9)的内侧分别活动连接撑杆一(12)和撑杆二(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谢伟宋聚科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科润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